淘宝用AI给电商搜索趟了条新路

HelloKitty 2025-09-24 15:11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537

本文由 硅星人Pro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以下文章来源于:硅星人Pro

作者:郭海惟

众所周知 ,最近两个月,淘宝搜索的 AI 化有了明显的提速趋势。

8 月,淘宝低调全量上线了“AI 万能搜”产品;9 月,淘宝“AI 助手”传出内测消息、拍立淘的“AI 找低价”也全量上线。

这三个产品分别覆盖了传统搜索入口,图片搜索入口、以及搜索页面呈现后的交互,算是在淘宝端内形成了一个围绕搜索场景的能力矩阵。

前段时间,硅星人也拿到了“AI 助手”的内测资格,我们想借着这个机会,干脆把淘宝AI做搜索的产品逻辑捋一捋,同时看一下它背后的落地能力。

AI 万能搜:适合攻略&种草

首先,“AI 万能搜”毫无疑问是最贴近大语言模型体感的产品。

它的入口很克制地放在了“搜索”的二级页面。用户点进搜索后,如果购买意图非常明确,可以继续使用“传统搜索”能力来高效完成购物,流程步骤与过去完全相同,不会有任何被打扰的体感。

但可能很多人在搜索购物时,其实没有想得很清楚自己的需求,只是“随手”搜搜看。那么“万能搜”就成为一个备选项。比如“中秋送礼”的tag,其实就是典型的模糊需求的场景。

微信图片_2025-09-24_145433_546.png

某种程度而言,AI 万能搜其实成为了用户搜索场景需求的一种延伸,将 AI 搜索从中间分割成了两个部分:清晰而明确的需求选择“搜宝贝”,模糊的需求选择“AI 万能搜”。而搜索框便成为了一个天然的漏斗,从而将用户更加精准导流到大语言模型的场景中。

从实测来看,AI 万能搜最适合的场景之一是“初筛”,给用户一个初步的购物选择方向。

比如,我们输入“中秋给女朋友父母送什么合适?”AI 万能搜在思考的过程中,会想到中秋、长辈、预算等多个不同的维度,然后给我输出三个大类的选项,“滋补养生”、“茶叶茶具”、“健康按摩”。

我可以直接点击大类的按钮,然后跳转到对应类目下的商品明细表里。

微信图片_2025-09-24_145725_598.png

AI 万能搜支持多轮对话,可以在沟通中不断明确需求。

比如,你可以追问,“长辈有糖尿病,但不喜欢喝茶。”

微信图片_2025-09-24_145755_053.png

系统就会自动剔除跟“茶”有关的选项,从而选择针对性的养生产品,甚至“无糖月饼礼盒”。同理,我们也可以在里面进一步提出对价格、产地等其他的要求,系统也同样可以支持。

作为对比,如果你在“传统搜索”里搜“长辈中秋礼物”,你得到的只能是系统根据历史数据而猜测出来的商品列表。

微信图片_2025-09-24_145820_673.png

除了“初筛”以外,AI 万能搜在热门单品的对比上,也比传统的端内对比更详细。

比如,我问 AI 万能搜,“iPhone16 pro 和 iPhone17 怎么选?”它的对比结果是这样长长的一条,包含了核心参数、使用人群推荐。AI 万能搜甚至会直接给出很明确的价格段分析,告诉用户 16pro 128G 目前的价格段是 5500-6500 元。

微信图片_2025-09-24_145859_353.png

看完这个推荐,基本就对两边的硬件选择有大概的了解了。

传统的端内对比,只有一些简单的参数对比,缺乏针对性的分析。而且由于相同商品,在不同网店的价格也有差异,所以即便单个商品的比较也未必能直接转化成决策。

微信图片_2025-09-24_150034_199.png

AI 助手:赛博门店导购

如果说 AI 万能搜适合调研,这次内测的“AI 助手”则能够在“传统搜索”场景下,帮助用户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商品需求。

比如,我在 AI 万能搜的帮助下,决定要买 iPhone17,但产品划痕问题让我觉得很担忧,于是我决定购买一个手机壳。

这时我在系统里搜索手机壳,跳出来的界面是这个样子的:

微信图片_2025-09-24_150201_554.png

系统做了一个简单的分类,可以选择风格和品牌。

但只是有风格并不足以满足我对手机壳的所有要求,这时我如果点击“AI 帮我挑”字样的按钮,就可以唤醒“AI 助手”。

AI 助手会根据正在浏览的品类,自动生成大量的分类指引:

微信图片_2025-09-24_150243_465.png

如上所示,AI 助手为我生成了五个大类,超过 19 个选项和五个备选问题。

在 AI 助手里,我们直接点击蓝色的文字,选项就会直接跳进对话框里。我们可以将自己想要的要求都点击进去

微信图片_2025-09-24_150344_759.png

这里会有一个强迫症狂喜的过场动画,刚刚浏览页的商品会从眼前略过,而符合要求的商品则会被留在页面里,给人一种大浪淘沙的舒适感。

既然是 AI 助手,它同样支持多轮对话和定制化的需求。比如,我告诉他:“不想要硅胶,怕发黄,还要带支架”

微信图片_2025-09-24_150442_935.png

如果在 AI 助手中进行多轮对话的话,整个使用体感会重新回到接近“AI 万能搜”的感受。从一个商品的筛选辅助工具,重新变回一个讨论者。

在测评中的另一个感受是,越是非标准化的产品,AI 助手的能力就更强大。

比如,我如果搜索“解压玩具”这个品类。

可以看到“AI 助手”给出的选择维度一下子变得更多了,涉及到了更多的场景和产品特点的维度。

微信图片_2025-09-24_150538_988.png

用户在发出“解压玩具”需求的时候,很少有人能想到这么多的产品维度。AI 助手其实可以看作是一个辅助筛选决策的生成式说明书,解决用户“临门一脚”的筛选门槛。

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是体育用品的器械设备。

只要买过装备的人,肯定都被品牌复杂的型号和系列转得晕头转向。虽然头部厂商一般都会在官网或者小程序里给一些指引,降低选购门槛。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找到官方指引本身就是有门槛的,更不要说有意识找支援的人原本就已经是少数了。

以羽毛球拍为例,尤尼克斯的系列至少有小十种,每一个系列下面又有很多种不同档次的拍。如果把羽毛球拍拉出一张思维导图,其复杂程度一点不亚于英伟达的 GPU 天梯图。

现在 AI 助手可以一键变成导购员,直接绕过了官方导购,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有时候在官方导购程序选完后,发现另一个同类竞品降价了,所有的对比逻辑都要重新来。而淘宝站内的价格有很好的实时性,就能杜绝类似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5-09-24_151046_364.png

微信图片_2025-09-24_151104_969.png

除了直接点击“帮我搜 ”以外,淘宝团队还将 AI 助手的能力以卡片形式前置到了商品信息流里面,即植入一个商品栏大小的“AI 帮你找到合适的宝贝”。

实测来看,AI 一般来说,如果用户连续下滑,大概过三四个分屏后,系统可能”担心“你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商品,便有可能跳出类似的方块。

此时如果连续点选完系统提出的问题,那么页面会跳转回刚才的“AI 助手”界面。

微信图片_2025-09-24_150942_586.png

在测试中,“AI 帮你找到合适的宝贝”不会在所有浏览页中掉落。比如指向明确的带着商标甚至型号的商品搜索,类似指定型号的羽毛球拍搜索,一般就不会掉类似的提示。

所以在 AI 助手的整体使用体感上,可以明显感觉到,AI 和背后的淘宝搜索团队,其实不断在打磨系统对场景的理解程度。

他们不仅对商品进行了拆分,对场景也有自己的算法分类。尤其是在使用过程中,AI 助手可以给用户提出一些他想不到的筛选标准,从而完善用户的消费决策链条,节省用户的决策成本。

拍立淘:把商品当做新入口

如果说“万能搜”给我的感受是帮用户“走出第一步”,AI 助手就是帮用户“再走一步”。

而拍立淘的“找低价”其实也是一个类似故事。

拍立淘在过去就是市面上最好用的商品拍照识别工具之一,尤其是对于一些非标的创意商品尤其如此,周末逛潘家园,很多物件只能靠拍立淘才能找到。在我看来,相比纷繁复杂的端内入口,拍立淘才是“万能淘宝”最真实的写照,它将庞大的真实世界商品与线上空间联系在了一起。

这是我在朋友家看到的音响,觉得很不错,于是拍了个照传给拍立淘。然后你在右下角能看见一个“AI 找低价”的按钮,点进去就可以跳出一个新的页面。

微信图片_2025-09-24_150847_214.png

“找低价”只是 AI 在拍立淘上的一个“招牌”,因为点进去就会发现不止如此:除了能帮你找到最全最低价的同款商品,它还会推荐更多高性价比的平替商品。

如果说“拍立淘”是用户与商品建立联系的第一步,“找低价”就是在之前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它给了我三个维度的商品:

“低价”、“平替”、“周边”。

微信图片_2025-09-24_150819_372.png

如果我搜索宠物洁齿片,自然不会有“周边”,取而代之的会有不同规格、以及相同功能产品的推荐。

微信图片_2025-09-24_150748_044.png

同理,如果是洗发水,系统会推荐不同规格的商品;如果是服装,系统会推荐不同材质的商品。

会发现 AI 的思路在这里依然是“发散”的,它会围绕潜在的需求不断延伸。

与过去简单的搜索商品+低价呈现的组合不同。由于 AI 天然具备的“发散思维”能力,拍立淘的形态变得不仅是工具,而是成为了一个类似围绕线下商品的“入口”。与其说它在服务和引导用户,不如说它尝试通过每一个行为去“启发”用户。

结语:AI 与场景不是一劳永逸的关系

今年 3 月,淘宝的发布会上宣布了 AIGX 的技术体系升级战略。他将淘天的 AI 驱动的场景分成了 AIGI(索引)、AIGR(推荐)、AIGB(出价)、AIGA(拍卖)、AIGC(创意)、AIGD(数据)等多个业务或技术场景板块。所以今年以来,外界对于淘宝会怎么样进行“AI 改版”就充满了好奇。

因为即便从全球来看,除了搜索以外,用 AI 来重塑业务和 C 端交互逻辑的头部互联网平台,淘宝也能算是。

尤其在今天,很多人都在讨论 AI 的下半场:

AI 大模型基础能力的收敛趋势愈发明显,关于智能的竞赛有明显从智能上限转战场景落地的趋势。但今天“找到场景”依然是一件 AI 落地钟很难的事情。相对应的,对于那些有现成场景的互联网平台来说,如何用 AI 去升级体验,也同样是一件“燃烧产品经理头发”的难事。

这次淘宝的AI搜索功能,其实正好展现了这个团队对“AI 落地场景”的理解。

他们不追求用一个类似“端到端”的、大一统的方式,用 AI 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而是将 AI 的能力拆解到了用户使用搜索的不同环节,然后根据每一个环节的特性,针对性地调整了 AI 在其中的表现策略。在让 AI 变得更懂用户也更懂场景的同时,也做到了不打扰用户,从而让 AI 与用户和谐相处的同时,慢慢培养用户对 AI 的使用习惯。

从这个角度来说,淘宝通过拆解场景,让 AI 服务于场景,而不是执着于“AI 原生”,反而成为 AI 落地的样本,让 AI 在具体场景里找到最适合它的位置。

微信图片_2025-06-24_142932_329.png

微信图片_20230104175528.jpg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

客服微信
享受1V1专属服务
免费领取技术福利
发送名片申请入群
与CT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