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Kitty • 2025-09-22 16:45
893
本文由 DoNews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以下文章来源于:DoNews
作者:李信马
腾讯是怎么做 AI 的?这个问题,在刚刚过去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有了一个集中性的解答。
作为受邀参会的媒体之一,DoNews 有幸参与了对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CEO 汤道生的采访。在主论坛中,他曾提到,当前企业增长的两大核心动力,是“向智能化要产业效率,向全球化要收入规模”。
而在“智能化”方面,腾讯要做的,用汤道生的话来说,就是“腾讯将立足‘以人为本’,构建‘好用的 AI’,让 AI 服务于场景中的人,满足人的需求,提升工作的效率,优化交互的体验,甚至提供情绪价值”。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这次大会上,腾讯 AI 正式挥出了“三板斧”(三大升级),分别是:智能体解决方案、“SaaS+AI”和大模型技术。
其中,尤为让 DoNews 注意的,就是智能体。在今年 5 月 21 日的腾讯云 AI 产业应用峰会上,汤道生曾提出大模型、智能体、知识库和基础设施”四个加速”的战略,并宣布正式上线了全新的智能体开发平台。
时隔三个多月后,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ADP)面向全球发布 3.0 版,显然,在腾讯的 AI 布局中,智能体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据了解,过去的三个月,ADP 完成了近 600 项需求的开发,持续迭代 LLM+RAG、Workflow、Multi-Agent 等多种智能体开发框架,并创造了不少标杆案例。
为什么首先提到的是智能体?在智能体领域,腾讯又准备做什么?这些问题,随着当天活动和采访的深入,也得到了一一的解答,我们也可以由此一窥,腾讯 AI 在智能体领域的思考和布局。
为什么是智能体?
“正如 APP 之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体将成为 AI 时代的主要应用载体。”汤道生在演讲中说到。
其实,这不仅是他和腾讯的看法,也是当下业界的普遍共识。伴随着推理成本的迅速降低,智能体迎来爆发式增长,2025 年也可以说是智能体应用落地的元年。
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中提到,到 2027 年和 2030 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分别超 70% 和 90%,到 2035 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意见》中还进一步提到:“在软件、信息、金融、商务、法律、交通、物流、商贸等领域,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广泛应用。”
对腾讯云来说,推动智能体解决方案的持续升级,加速腾讯 AI 在产业场景的深度落地与应用创新,是宏观政策和公司战略的“不谋而合”。
演讲中,汤道生提到,腾讯企点营销云与绝味食品基于腾讯智能体开发平台,结合绝味食品的业务流程及数据积累,联合打造了人群圈选、商品推荐、动态权益及内容生成等多个智能体。整个项目中,多个智能体“协同作战”,从用户洞察到内容推送、权益发放再到最后成交,全程智能化运营。最终,全链路 AI 营销效率达到人工组的 2-3 倍,在数百万的测试用户中,AI 组的内容点击率是人工组的 1.8 倍,支付转化率是 2.4 倍,交易金额达到 3.1 倍。
除此之外,DoNew 还看到,腾讯地图结合 Agent 框架打造的时空智能领域的 AI 应用解决方案,可以用于零售企业内部的开店选址,用户还可以直接用 Agent 点单,并导航到门店。在物业巡检场景,只需将小区内垃圾、公共物品损坏等问题拍照上传,Agent 就能自动识别问题并派发工单。
在采访中,汤道生也表示,在 Agent 方面腾讯云做了非常多的客户案例,并带动了收入的增长。“腾讯一直以来非常关注怎么把技术落地,所以刚才提到的客户场景,都是把智能体用到实际的业务场景,希望能够做到降本增效,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腾讯如何做好智能体?
相较之前,ADP 3.0 版本在多方面进行了技术创新和能力提升。
RAG:知识库管理、知识源接入、知识问答效果全面提升;
Multi-agent:支持多方式配置Agent协同,支持自由转交、P&E协同模版;
WorkFlow:支持全局agent视野且节点完整性全面提升;
应用构建工具链持续完善及升级,如新增模型广场,支持引入更多优质三方模型用以应用开发(如智谱、月之暗面、minimax);
新增支持平台级、应用级、知识库级的多层权限体系配置,不管是按组织架构、岗位角色,还是黑白名单控制,都可以灵活支持。
“我们在工作流中新增 Agent 节点,实现流程的自主运行、有序执行,大幅提升智能体执行任务的准确性;同时新增应用评测工具,应用上线前先行测试,确保 Agent 性能可靠;插件生态也大幅扩容,已支持 140 多个 MCP 插件。”汤道生说到。
基于更强大更全面的 ADP 3.0,腾讯也正式发布了腾讯云智能体战略全景图,向生态伙伴全面开放开发平台、应用场景、基础设施、模型能力。从下图可以看到,腾讯云智能体战略中的智能体分为四类,既有元宝、ima、QQ 浏览器 Qbot 等腾讯的原生智能体,也有来自腾讯文件、腾讯文档、腾讯会议、企业微信等腾讯旗下产品的应用+智能体,可见腾讯在智能体领域有丰富的场景和实践经验。
另外两类智能体,是面向智能座舱、代码开发、智能客服等场景的定制智能体和面向零售、医疗、互联网等行业的行业伙伴+智能体,体现了腾讯智能体在广泛场景的适配能力,这也是腾讯云多年行业积累的优势所在。
图片来源:腾讯
在基础设施层面,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云总裁邱跃鹏表示,腾讯云正不断升级云基础设施,以支撑 Agent 规模化落地。腾讯云推出了 Agent Runtime 解决方案,“它集成了执行引擎、云沙箱、上下文服务、网关、安全可观测服务等多项产品和能力。可以说,Agent Runtime 为 Agent 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手’和‘脚’,以及至关重要的安全隔离云端执行环境,真正打通了 Agent 从技术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邱跃鹏说。其中,云沙箱基于自研技术,启动时间只需 100 毫秒,支持数十万实例并发。“这意味着 Agent 无需等待,随时可以投入使用,具备卓越的资源弹性和秒级调度能力。”
腾讯云还将 Agent 技术应用于云基础设施,推出的专家服务智能体 Cloud Mate,显著提升了架构治理和故障排查效率。在内部实践中,Cloud Mate 实现风险 SQL 拦截率 95%,排障时间从 30 小时缩短至最快 3 分钟。
在大会当天,腾讯云还宣布正式启动“AI 应用繁荣计划”,发起 AI 共创营,联合开发者和生态伙伴共同推动更多垂直智能体方案落地。汤道生表示:“我们意识到,除了大企业,广大中小企业希望有更完善的商业化支持 ADP 的产品,同时也有很多开发者希望有开源的工具,能够很快地去入手、打造一个原型。所以,我们最近开源了 Youtu-Agent 框架,主打开箱即用,让专业开发者和 AI 爱好者都能快速上手,搭建属于自己的智能体应用。接下来,我们会持续针对不同的群体提供不同的 Agent 能力,提供更多的服务,全方位支持行业内打造 Agent 的需求。”
写在最后
当下,智能体作为 AI 最热门的领域之一,全球的科技公司纷纷投身其中,进行战略布局和产品落地,当 DoNews 问到,腾讯云如何在智能体领域搭建自身的竞争壁垒时,汤道生回答道:“技术实力是根本。”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积累打磨了很多能力。很多客户最终选择腾讯的智能体平台,是因为我们在理解、处理复杂文档方面的优势。大家都知道,企业内部文档格式各式各样——跨页表格、多行文字,图文并排,这些细节处理起来特别考验技术。正是通过服务不同客户的实际项目,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打磨产品和技术,很多客户在 POC(概念验证)后发现,我们的方案最能解决他们的实际痛点。虽然大家都有一定的工具流和知识图谱支持,但真正的差异在于落地细节。只有真正走过那个落地的过程,才会知道它的挑战在哪里。腾讯一直坚持深耕行业场景,解决实际问题。从客户最终的选择上看,这个方向是对的。”
“智能化”和“全球化”,是腾讯云发展战略的一体两面,智能体不仅仅是在国内市场开花结果,随着腾讯云国际化的进展不断加深,也将被带到海外市场。
“AI Agent 在国内,(腾讯云)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为不同行业的客户打造各种场景的 Agent,有客服,还有营销优化(等),这些能力我们也陆陆续续带到海外站满足当地的需求,”汤道生透露到:“海外的客户,都意识到并认可我们的经验积累,所以非常积极地与我们进行 Agent 相关的合作。”
“我相信,在两三年后,大家回头看,我们会有更多不同种类的 AIGC 成功案例在海外落地。”汤道生说。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