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AI六小龙的员工在看机会”,脉脉一则数据背后的火爆真相

HelloKitty 2025-07-30 15:57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935

本文由 数智前线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以下文章来源于:数智前线

‍‍‍‍‍‍‍‍‍‍‍‍‍‍‍‍文:游勇

‍‍‍‍‍编:周路平

麦肯锡两年前发布过一个报告,大概意思是,预计到 2030 年,中国对熟练 AI 专业人员的需求将增至 2022 年的 6 倍,达到 600 万,但人才供应量仅能达到 200 万,也就是说 AI 人才的缺口可能会高达 400 万人

两年后,随着 AI 持续火热,AI 行业缺人的情况没有任何缓解的迹象。一方面,从业者的身价在水涨船高,天价薪酬挖顶级 AI 研究员的消息在海内外频频发生;另一方面,AI 企业的人才流动比其他行业更加频繁。

当 AI 的时代大潮汹涌而来时,作为个体的求职者又该以何种姿态应对?

AI 人才市场,烈火烹油

最近,脉脉公布的一组数据,掀开了当下 AI 行业激烈竞争和 AI 人才加速流动的冰山一角。

从 2025 年 2 月开始,脉脉平台上每月新增 1 万名 AI 从业者将求职状态改为“看机会”。这种现象在 AI 六小龙中更为突出,处在“看机会”状态的员工,平均比例为 41.07%,最高的一家比例甚至超过了 50%。作为对比,互联网行业“看机会”的平均比例约 14.65%,远低于 AI 六小龙。

脉脉做了个统计,超过 1000 家公司在上面招聘 AI 人才。除了华为、百度、小红书、蚂蚁等互联网科技大厂,也有智谱、Minimax、DeepSeek 这些头部 AI 公司。

这些公司的很多高管和 HR 甚至将自己的脉脉签名变成了广告位,而且保持着分钟级在线回复的活跃度,生怕去个洗手间的功夫,求职者就跑到对手的碗里去了。

更夸张的是,很多用户发现,只要他们在脉脉更新了与 AI 相关的履历,发现很快就有不少HR、猎头或者业务直接访问和打招呼,似乎谁都不愿在这个供小于求的市场里,错失挖掘人才的机会。

但不少人好奇,大模型的热潮从 ChatGPT 诞生后已持续多年,为何今年的 AI 人才流动异常活跃?

在业内看来,一个合理的解释是,今年初 DeepSeek 横空出世,凭借其出色的推理效果和成本控制能力,加速了大模型的落地,同时也间接推动着基础模型的军备竞赛走向收敛,基础模型已经成为少数几家厂商的竞争焦点。而部分 AI 人才开始从基座模型公司流出,流向科技大厂、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和金融等企业。

张亚勤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全球总共可能需要不超过 10 个通用的基础大模型,其中一半在中国,一半在美国。

而无论是金融、制造业,还是在教育、医疗等行业,都迫切需要招揽懂 AI 的人来实现 AI 在业务的应用和落地。

典型的如智能驾驶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加剧,智驾成为各车企最核心的竞争模块,AI 人才大量涌入智驾领域。比如小鹏汽车的 2026 届校招中,与 AI 相关的岗位超过 400 个,这也小鹏近年来最大规模的 AI 人才校招。 阿里今年春招开放了超过 3000 个岗位,近半与 AI 相关。挖掘顶级 AI 人才,已成各大企业的重要 KPI。

字节、京东、百度都启动了顶尖技术人才的专项计划,甚至给在校博士生开出了丰厚的薪酬。另外,实习生月入 100K,毕业生年薪百万的情况也屡见不鲜,AI 人才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烈火烹油场面。

AI 人才,需要圈子与人脉

如果翻看这些顶级 AI 人才的履历会发现,他们有明显的圈子属性和集群效应,比如毕业于清北等重点院校,来自某个顶级的实验室或者研究院,师从某位算法大佬,来自少数几家大厂或者 AI 企业。这些人才在圈子里交流,同时也在圈子里流动。

这种现象背后有行业的合理性。一方面,相比于其他成熟行业,大模型仍处于技术剧烈变革和演进的时期。从业者需要不断与同行交流、碰撞,第一时间掌握技术创新、行业动态。

另一方面,对于这些中高端 AI 从业者,无论是交流,还是跳槽,同在一个圈子有相同的话语体系和足够的信任基础。毕竟效率不是关键,信任才是核心。

信任也是脉脉这类职场社交平台聚拢 AI 人才的关键。在脉脉,有 12 万 AI 人才在活跃在各个行业圈、同事圈和校友圈,每个从业者都能通过分享技术、行业趋势和职场经验,发现更多机会。而 HR、猎头、合作方,则能够便捷的通过用户主页和社区与 AI 人才触达、连接。

这些圈子常年保持活跃,不仅有职场老炮的一针见血,也有当事人的现身说法,还有行业和公司的辛辣爆料,甚至……还有人在这里讨薪。

不久前,具身智能明星企业宇树科技因为迟发项目奖金,被员工发帖到了脉脉上,很快就引起了宇树科技高层的重视,拖欠的年终奖很快就按时发放到了员工账户。

随着 AI 赋能千行百业,AI 人才正加速流向智能驾驶、机器人、电商、金融等领域。具备 AI  技能的专业人才获得了更广阔的跨圈发展空间,而脉脉这样的职场平台则为人才打破圈层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机会总是犒赏有准备的人

AI 作为无数热钱和人才涌入的黄金赛道,作为个体如何把握机会是很多职场人关心的话题。

比如有些求职者在脉脉上更新了之前与 AI 相关的履历,而这些展示在个人主页的标签往往成了求职的加分项和敲门砖,大大增加了被 AI 行业HR/猎头光顾的机会,访问量飙升。毕竟在现阶段 AI 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很多企业更愿意适当降低招聘门槛,考察和招募具有 AI 背景的人才。

其次,融入 AI 圈子,了解行业的真实动向。脉脉上有大量与 AI 行业和公司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很多是来自前人的真实分享。聪明的人已经在充分利用社区的信息和资源,这不仅让你在求职过程中少踩坑,也能更了解行业动向和企业的需求。

比如脉脉上有一种很流行的帖子叫“求比较 offer”,目的是让经验丰富的前辈或者知情的员工提供决策建议,他们往往是最接近行业和公司真实状况的人。

一位叫“居然买房的弟弟”的脉脉用户最近一口气拿到了三个 AI 岗位的 Offer,一个来自阿里,一个来自腾讯,一个来自阶跃星辰,他对比了这些 Offer 的优劣,但举棋不定。最终有超过 400 位热心网友帮他做了选择,而这些人里很多是上述企业的在职或者前员工。

同时,也有很多新人晒出自己的简历,求打捞,或者让圈内大佬给自己提一些建议。毕竟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而言,阅人无数,往往不如仙人指路。

再者,即便是非 AI 技术出身的求职者,依然有很多在 AI 公司高涨的需求中找到了适合自己背景的工作机会。

一方面,AI 人才的需求并不仅仅存在于大厂和大模型厂商,比如在脉脉也看到了诸如建信金科、中国电信等企业。

另一方面,也催生了大量与 AI 相关甚至不直接相关的岗位。比如智谱在脉脉主页上发布了 142 个岗位,除了算法工程师,也提供了大量诸如商务拓展、3C 产品电商运营、渠道运营等岗位。商汤科技发布了 148 个岗位,其中也有 HRBP 的岗位。甚至是风头正盛的 DeepSeek 也是如此,尽管招聘需求集中在 AI 人才,但在过去半年也曾在脉脉上发布过财务总监的招聘信息。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场 AI 人才的红利,不仅属于头部的 AI 大佬,普通的求职者也有很多上车的机会。

微信图片_2025-06-24_142932_329.png

微信图片_20230104175528.jpg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

客服微信
享受1V1专属服务
免费领取技术福利
发送名片申请入群
与CT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