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Kitty • 2023-07-25 17:22
1711
本文由 智东西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文章来源于:智东西
作者:云鹏
编辑 :心缘
“AppleGPT”,一时间炸了锅。
正在很多人讨论 AIGC(生成式 AI)这波为什么少了苹果公司的时候,彭博社曝出猛料:苹果也在做“AppleGPT”,在 AI 大模型领域有所动作。
但消息仅仅停留于此,并没有更多细节流出,给人留下了不小的“想象”空间。
纵观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科技巨头,微软、谷歌、亚马逊、英伟达、Meta 均已加入 AIGC 的战局之中,而国内的阿里、百度、科大讯飞等科技公司也亮出了相关技术或产品。
云巨头们纷纷掏出自家的 AI 大模型技术储备,开始在 To B 业务中快速落地应用 AIGC 技术,英伟达这样的芯片公司则成为 AI 算力方面的核心供应商和隐形赢家。
相比这些科技巨头们在 AIGC 中的狂欢,苹果似乎显得很冷静,甚至冷静的令人怀疑,苹果到底是真的有自己的节奏和规划,还是“真不行了”,真的“跟不上大部队了”?
不久前,苹果 Siri 被曝出内部管理混乱、产品功能升级迭代缓慢、内部团队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而苹果的三位大佬级 AI 工程师也被谷歌挖去做了大语言模型,据称苹果 CEO 库克亲自挽留都没能成功。
在今年的苹果内部的 AI 峰会上,就曾有消息传出,苹果包括 Siri 团队在内的工程师每周都在测试生成式 AI 相关技术,并且未来会将该技术与Siri进行结合。
如果一系列曝料和传言属实,那么有两件事就可以确认,第一,苹果要做 AIGC;第二,苹果这次是真的慢了。
在第二财季财报电话会议中,苹果 CEO 库克曾承认,AI 潜力巨大,但如何使用 AI 技术,需要深入思考。库克说,苹果已经将 AI 技术整合进了产品和服务,未来也将继续这一进程。
苹果为何暂时“缺席”了 AIGC 技术爆发这一波?以 Siri 为代表的苹果 AI 技术推进遭遇了怎样的挑战?苹果将如何解决人才团队流失问题,而缺席AIGC首波浪潮对于苹果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Siri 与 ChatGPT 之间的“天差地别”,已经为苹果敲响了“警钟”,但如果现在就认为苹果已经“输了”,或许还言之尚早。
纵观苹果整体的产品和服务,AI技术的应用贯穿始终,从 1987 年亮出 AI 技术产品至今,深耕 AI 近四十年的苹果,究竟有着怎样的 AI 战略布局?苹果是否又在憋新的大招?看清苹果在 AI 技术上的短暂落后以及长期布局,或许对科技产业的玩家都有重要借鉴意义。
Siri 掉队背后人才之争或成苹果 AI 之路最大挑战
Siri,全世界第一个面向消费级市场大规模落地应用的、应用到 NLP 技术的智能助手。
十二年前,苹果凭借 Siri 一马当先,谷歌、亚马逊、微软的语音助手们也只能作为“追随者”,但十二年过去了,“蠢笨”的 Siri 与“机灵”的 ChatGPT 之间已经形成鲜明对比。
当 ChatGPT 已经为我们的工作大幅提升效率,能够准确理解人类语言背后的深意时,Siri 还在重复着那句:“这个问题我还真回答不了。”
从一系列业内曝出的消息来看,Siri 的掉队并非偶然,从 Siri 产品代码本身到背后的 AI 研发团队,苹果都面临着不少棘手的挑战。
就 Siri 本身来说,经过十余年迭代,其背后的代码和一系列底层技术或许亟待一次“大革新”。
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苹果工程师很难改进 Siri,很大程度上是由 Siri 最初的构建方式决定的。据了解,苹果 2010 年收购创企 Siri 后,多年来对 Siri 原始代码的改动更新并不多。苹果一直在原有代码的基础上“修修补补”。
一位苹果 Siri 工程师 John Burkey 称,现在 Siri 的代码是“一团糟”,并且 Siri 的大部分答案都是预先定义好的,并不是真正基于 AI 生成的。
Burkey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Siri 最大的问题在于“笨拙的代码和技术方面的障碍”。
Burkey 说,给 Siri 升级基本功能都需要好几个礼拜,添加新功能也是异常费时费力,Siri 的数据库就像一个“巨大的雪球”,越滚越大,向数据集添加一些新的短语需要重建整个数据库,而添加新的搜索工具可能需要将近一年时间。
如果真的如 John 所说,那么苹果工程师们将 AI 大模型融入 Siri 这件事,必然会做起来十分艰难。
在 Siri 臃肿的代码背后,还藏着苹果 AI 团队更深层次的“症结”。AI 关键人才的流失以及 AI 人才团队的建设已经成为苹果当下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就在前不久,外媒报道称,苹果有三位重要的 AI 工程师人才“跳槽”到了谷歌,实际上这三人中有两人早在去年 10 月、11 月就离开了苹果,包括 Srinivasan Venkatachary 和 Anand Shukla。
报道称,库克曾试图说服这三位工程师留下来,但最终他们还是去了谷歌,到了谷歌后,谷歌 CEO 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还亲自接见了他们。这三个人目前在谷歌从事大语言模型开发相关工作。
库克亲自挽留都未能留住,可见这三位工程师“去意已决”。
根据公开报道,最近今年,苹果大多数 Siri 核心开发人员已经离职,这背后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更值得苹果反思。
一位在苹果 AI 业务领域工作过的苹果前员工曾告诉媒体,在他看来,“组织功能障碍和缺乏雄心”是苹果成为一个真正 AI 玩家的最大障碍。
“苹果公司里没有人真的想成为改变 Siri 的那个人。”
掉队 AIGC 对苹果影响几何苹果的“AI 一盘棋”是怎么下的?
目前苹果暂时掉队 AIGC 的首波浪潮,基本上已成为事实,这对于苹果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而苹果自身应用 AI 技术的底层逻辑和策略又是怎样的?
深入梳理后我们发现,一些长期关注苹果的业内人士都给出了相似的观点,他们认为,实际上苹果本身的业务决定了这家公司没有在第一时间杀入 AIGC 的“必要性”。初期短暂缺席 AIGC,对苹果的影响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 着急入局 AIGC 的一大核心因素就是,AIGC 一定对他们的核心业务产生了重要影响,或者更通俗地来讲,就是动了他们的“钱袋子”了。
微软、亚马逊作为云服务巨头,AIGC 几乎可以影响到它业务的方方面面,亚马逊的电商业务对于 AIGC 的需求也是十分可观的。而 ChatGPT 这类 AI 大模型所具有的强大的用户意图识别能力对以“广告”为营收核心的谷歌和 Meta 来说有多重要,自不必多言。
反观苹果这边,苹果的角色更倾向于终端厂商,苹果的主要营收和利润来源依然是销售硬件产品,以及硬件产品上连带的应用、服务所带来的收入。
说的直白一点,谷歌、微软打得越凶,苹果越是喜闻乐见,因为苹果能在微软与谷歌的搜索引擎之战中获益。要知道,苹果没有自己的搜索引擎,现在谷歌搜索是 iPhone 的默认搜索引擎。微软 Bing 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削弱谷歌对苹果的议价权。
彭博社一篇分析文章中指出,在 AIGC 的激烈竞争中,无论哪家厂商最终“赢了”,他们的产品或者服务都会极大概率以“App”的形式出现在苹果的 App Store 里,为全球的苹果用户提供服务。
在一些海外分析师看来,苹果即便参赛,也不用“重新发明车轮”,苹果不一定要掏出一个自己的 AI 大模型,苹果可以成为把 AI 大模型落地应用做的最优秀、应用体验做到最好的那个人。
这也很符合苹果一贯以来的“调性”。苹果入局某个领域的常见做法是:等到技术成熟后,推出“苹果版”,而这个苹果版,往往在功能性、用户体验上都远超同类竞品,这也是大家常说的——苹果的“实用主义”。
比如,初代 iPod 发布时,MP3 播放器已经是一个个非常成熟的品类了,但苹果还是通过这一款揣在口袋里的产品颠覆了整个音乐产业的玩法。平板电脑也早在 1989 年就曾有厂商推出,但直到苹果的 iPad 问世,平板电脑市场才真正迎来爆发。
同样的,苹果也并不是第一个将智能手机推向市场的公司,但时至今日,只要提起智能手机发展的开端,大部分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 2007 年的初代 iPhone。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包括库克操刀的 Apple Watch 和 AirPods。
说到底,苹果在 AIGC 大战中所扮演的角色,可能并不需要他在这个时间点就掏出什么大模型产品或者亮出某个极具创新性的 AI 技术。
相反,目前 AIGC 火爆背后所面临的监管问题、法律法规问题、道德伦理问题、歧视问题、回答不准确等问题,都会成为苹果现在就应用 AIGC 技术所面临的风险,这对于苹果这样极为“求稳”的公司来说,是完全不现实的。
那么如今当我们将视野从 AIGC 拉开,聚焦苹果整体产品和服务中 AI 技术的应用,苹果的策略又是怎样的呢?
对于苹果应用 AI 技术的方式和特点,国际知名的商业畅销书作家、被 LinkedIn 认为是全球前五大最具商业影响力人士之一的伯纳德·马尔(Bernard Marr)曾给出了他比较清晰的认知。
通过他的思考总结,我们或许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上述苹果这些产品、服务应用AI技术背后的深层次逻辑。
在伯纳德看来,苹果应用 AI 的第一大特点就是“设备内 AI(In-Device AI)”,苹果的 AI 战略是以设备为中心的,通过 AI 的融入,让设备能够给用户带来更独特的体验。
相比于云巨头们普遍聚焦的云端 AI 服务和能力,苹果更倾向于在一部 iPhone 上实现极为强大的功能,同时数据、算法都是尽可能地本地化存储、运行,而设备往往配备了性能强劲的芯片,比如 iPhone 14 Pro 上的 A16、MacBook Pro 上的 M2 Ultra。
伯纳德提出的第二个特点是“智能应用(Smarter Apps)”,简单来说就是,苹果非常重视将 AI 能力融入应用中。
苹果很早就开始推动开发者们将AI整合到他们开发的第三方应用中。为此,苹果向开发者提供了 Create ML 等工具,让开发者们更快地为苹果生态中的应用开发直接能在本地化运行的 AI 功能。
▲苹果为开发者提供一系列便捷的AI开发工具
根据公开信息,目前 App Store 中已经有大量三方应用通过 Create ML 实现了一些 AI 功能。比如一个名为 Homecourt 的 App,可以通过手机上的摄像头来协助裁判判罚业余篮球比赛,而要用到的AI视觉算法都是在手机上本地运行的。
总体来看,AI 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是苹果整体战略的一部分,苹果正在把 AI 打造成产品和服务的基本结构。
纵观苹果的整体业务,虽然目前其短暂在 AIGC 之战中掉队,但苹果与 AI 技术之间,走得可能比绝大部分科技公司都更近、更深入,苹果在 AI 应用上的”实用主义”也体现的十分明显。
看似低调却“小动作频频”苹果或许真的在憋 AI 大招
虽然苹果在 AIGC 浪潮中显得十分冷静,其背后原因我们也能理解一二,但最近苹果的不少“小动作”都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这些行动也表明苹果始终对 AI 领域“兴趣”十足,如果哪天苹果真的亮出了某款 AIGC 产品,我们也不必太过惊讶。
1、苹果加码招聘 AI 人才,深度学习、NLP 领域职位空缺超 340 个
在今年早些时候的苹果内部年度人工智能峰会上,就曾有内部人士透露,苹果的工程师们每周都在测试“语言生成”相关项目。
在 AI 人才的招揽和人才团队的建设方面,苹果也一直动作频繁。尽管苹果此前已经宣布暂时冻结招聘,但目前苹果在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AI相关领域仍然有 340 多个职位空缺。
据外媒统计,仅在今年 2 月前后,苹果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技术相关岗位就发布了一百多个招聘广告。
比如其中一个岗位的要求中就提到,要求应聘者具备“NLP、个性化、推荐、联合学习和模型压缩方面的经验,这些经验有助于推动苹果 Siri、Spotlight、App Store、Apple Music 等产品的发展。
苹果 2018 年成立的 AI/ML 团队也在大力招人,其中一个高级软件工程师岗位描述中写到,为 Siri 增加影响用户的功能,并提供支持和整合 Siri 架构中的机器学习模型的软件,使 Siri 更加智能。
▲苹果AI/ML团队官方招聘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自然语言处理相关招聘岗位中有 36 个“注释分析师(annotation analysts)”岗位,工作地点遍及北京、巴塞罗那、爱尔兰、新加坡等地,这些岗位需要分析和标注Siri用户的数据,而这种工作同样也可以应用到大型语言模型的训练数据标注上。
有业内人士认为,从苹果对于 AI 人才的重视程度来看,苹果在 AI 领域大概率有重要项目在推进。
2、收购 30 家 AI 公司,苹果 AI 研发投入超百亿美元
除了 AI 人才的大力招揽,苹果近年来在 AI 领域的收购动作也极为频繁。据公开信息统计,最近五年来,苹果收购了至少 15 家 AI 公司,涉及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情感识别、机器学习、AI 数据纠错、AI 营销、AI 天气预测等多个领域。
如果从 2010 年 4 月收购 Siri 开始算起,苹果已经收购了至少 30 家 AI 公司,其中收购金额较高的包括 2 亿美元收购图像识别创企 Xnor.ai、4 亿美元收购音乐识别内容推荐创企 Shazam。
最近一次是在今年 3 月,苹果收购了致力于开发视频压缩 AI 算法的美国加州初创公司 WaveOne。
Wedbush 的分析师 Ives 估算,苹果至今已经在 AI 研发方面至少投入了约 100 亿美元。他还提到,今年 6 月苹果发布新产品时,很可能会宣布一些与 AI 相关的重大消息。
3、数据中心扩容 3 倍,苹果在打什么小算盘?
在前不久的财报电话会上,库克明确表示,苹果认可 AI 的高潜力,并且会在自己的生态系统中整合 AI 和机器学习方面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据外媒报道,苹果今年将把数据中心容量提升到原来的三倍,以确保服务器和系统能够胜任更高负载的任务。
同时,苹果还在进行电力增容,预计电力总容量将达到 200 万千瓦,同比增长 233%。
AIGC 对于算力和电力的需求都是极高的,AI 大模型的训练需要高性能 GPU 集群参与。苹果这些动作很难不令人产生猜想:苹果是否也在 AIGC 领域筹划着什么“大动作”?
甚至海外有些曝料人认为,苹果很可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苹果版 ChatGPT”,只差一个合适的时机来公布。
苹果是一家“AI 无处不在”的公司
正如前文所说,不论从产品中的应用落地、技术的积累还是人才团队的建设等各方面来看,苹果在 AI 技术领域无疑有着深厚积淀,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到 Siri 与 ChatGPT 之间的巨大区别时,也不要忽略,“苹果 AI”可能已经深入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在 AI 视觉方面,iPhone 手机上我们最熟悉的一个功能——Face ID,就是 AI 技术应用的最典型代表之一。Face ID 正是通过 AI 算法来实现对人脸的精准识别。
如今直接从手机图片中“提取信息”已经成为智能手机中一项十分强大的功能。目前大部分安卓智能手机都可以拍照后直接提取图片中的文字信息,但苹果这边则可以在提取文字之外,直接提取照片中的被摄对象,比如照片中的一只可爱的狗狗。
苹果的 AI 算法可以将这一物体从照片中直接“抠”出来,用户可以将其复制粘贴到其他地方进行使用。
当然,日常拍照中,不论是通过图像语义分割算法实现对图像的精准优化,还是电影模式对主体人物、背景、前后景精准识别并进行景深处理,亦或是为你喜欢的照片和视频加上风格独特的滤镜,苹果 AI 都在发挥着作用。
在专业软件领域,苹果自家的视频编辑软件 Final Cut 可以直接通过 AI 帮你裁剪编辑好的视频,自动生成短视频平台用的竖版视频和传统视频平台用的横板视频。苹果音频创作软件 Logic Pro 则可以借助 AI 技术来提升音频文件和录音的分析速度。
除此之外,包括苹果智能硬件产品中的跌倒检测、碰撞检测、心电图分析、运动健康数据分析、睡眠监测等一系列健康安全相关的应用和功能,几乎均有 AI 算法的深度参与。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苹果几乎在所有自研芯片中都加入了 NPU 模块,苹果将这一模块称为“Neural Engine”,其核心作用是更加高效地运行 AI 算法,从 Mac 电脑中用的 M1、M2 系列芯片到 iPhone 中的 A 系列芯片,无一例外。这也是苹果各类产品可以高效实现 AI 功能的底层基础技术支撑。
正如库克在财报电话会上说的,AI 技术的确已经进入了苹果产品和服务的方方面面。而接下来苹果要做的,或许就是在 AIGC 这波大潮中迎头赶上。
结语:AIGC,苹果“虽迟但到”
虽然苹果至今仍未明确透露自己在 AIGC 相关领域的布局,但可以明确的是,苹果认可、拥抱、积极采纳 AI 技术的态度是十分鲜明的。苹果无疑会像库克说的那样,继续坚定地将 AI 技术融入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中。
同时,我们也能看到苹果在 AI 技术研发之路上还需要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人才团队的建设、数据隐私安全问题的解决等等。
AI 之战是一场上到科技巨头、下到创企之间的军备竞赛,机构预计,未来 10 年全球科技公司在 AI 领域的投入将超过 1 万亿美元。
最后谁能笑到最后,OpenAI 真的能一直稳坐生成式 AI 浪潮之巅?苹果能否后来居上?第一个市值十万亿美元公司又会花落谁家?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也令人期待。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