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科技,以百亿估值发起IPO

HelloKitty 2025-07-23 15:32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913

本文由 松果财经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以下文章来源于:松果财经

作者:桑榆

宇树科技的百亿估值,超过了产业链上的不少企业。从 2025 年春晚舞台上 16 台人形机器人整齐划一的秧歌舞表演,它一直在社会焦点之上。

这家创立仅 9 年的机器人企业,近日正式向中国证监会提交 IPO 辅导备案,由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估值已突破 120 亿元,有望成为 A 股市场具身智能第一股。

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商业化背景下,宇树科技持续盈利、年营收超 10 亿元的亮眼成绩单,几乎改写了机器人行业只烧钱不赚钱的刻板印象。同时,它也成为了中国硬科技企业从技术追赶到局部领先的典型代表。

从“实验室神话”到 10 亿营收的盈利密码

天眼查显示,宇树科技成立于 2016 年,专注于消费级与行业级高性能通用足式/人形机器人及灵巧机械臂的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 9 年发展,已成长为一家独角兽企业。

作为国内较早涉足四足机器人创业的企业之一,宇树科技自成立以来,陆续推出了 XDog、Laikago、AlienGo、A1、Go1、B1、Go2、B2 等系列四足机器人产品;2023 年起,又相继推出 H1、H1-2、G1 等人形机器人产品。

今年年初,宇树科技的 UnitreeH1 和 G1 人形机器人在京东上线销售,其中 H1 定价 65 万元,G1 定价 9.9 万元。此外,该公司的机器人还多次登上央视春晚、美国拉斯维加斯 CES 等重要舞台。

与众多报价 15-20 万元乃至上百万元的机器人企业相比,宇树科技堪称“价格屠夫”。优必选的 Walker 系列在 2021 年至 2023 年上半年的销售均价为 598 万元,而 15-20 万元似乎已成为当下头部机器人企业默认的最低价。

此前,马斯克也曾提出,特斯拉擎天柱 Optimus 的价格将降至“2 万美元”,并表示只有这样的价格,才能让机器人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广泛应用。

不仅如此,宇树科技自主研发的 AI 机器人算法,在英伟达 GPU 加速的机器人仿真平台支持下,能让 H1 自主学习高速奔跑、多种高动态舞蹈动作,且可持续掌握更多不同类型的动作。

值得一提的是,宇树科技是全球首家公开零售高性能四足机器人,且最早实现行业落地的公司。

同时,宇树科技高度重视自主研发与科技创新,全自研电机、减速器、控制器、激光雷达等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以及高性能感知和运动控制算法,整合机器人全产业链,在足式机器人领域达到全球技术领先水平。

目前,公司累计提交国内外专利申请 200 余项,其中授权专利 180 余项。

据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近日透露,公司年营收已超 10 亿元;另据其早期投资人透露,自 2020 年以来,宇树科技的财务报表每年均保持盈利状态。

百亿估值下的“造富效应”与隐忧

宇树科技启动 IPO 之际,恰逢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即将迎来爆发期。其上市进程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发展走向,更将成为检验资本市场对具身智能领域信心的重要标杆。

值得关注的是,宇树科技拥有豪华的股东阵容为其上市之路保驾护航。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阿里、蚂蚁集团、吉利等产业资本在 C 轮领投,红杉中国从 Pre-A 轮起持续追加投资,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则在A轮投入了千万美元。

尤其是美团创始人王兴,虽错失早期投资机会,但通过美团战略投资部迅速跟进,目前持有宇树科技 8% 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这种“产业资本+财务资本”的投资者组合,不仅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也为其打开了下游应用场景。

不过,在百亿估值的背后,是资本市场对人形机器人赛道的高度期待。宇树科技需要证明自身能够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快的商业化进程,以消化这一高估值,而这并非易事。

与此同时,行业竞争正日趋白热化。近期,智元机器人的一系列动作就牵动了 A 股市场的神经。

7 月 9 日,智元机器人宣布计划通过“协议转让+要约收购”的方式,以约 21 亿元的价格收购科创板公司上纬新材 66.99% 的股份。交易完成后,智元机器人将正式控股上纬新材。

这一操作被业内视为“具身智能+资本”模式下的标志性案例,上纬新材股价因此连续8个交易日收获 20cm 涨停,引发市场对智元机器人“借壳上市”的猜测。

有分析人士认为,智元机器人的此次收购,给宇树科技等具身机器人企业带来了较大压力。智元机器人也因此有望成为 A 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2025 年 1 月,智元机器人的第 1000 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成功下线;3 月,该公司还发布了灵犀 X2 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具备复杂交互能力,可完成举重、骑自行车等动作。

此外,随着 IPO 进程的推进,技术商业化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显现。

一方面,当前人形机器人成本居高不下。以宇树 H1 为例,其单价高达 65 万元,远超工业场景下 20 万元以下的盈亏平衡点。

另一方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仍局限于汽车、电子等标准化工厂,占订单总量的 90% 以上,与设想中的通用场景存在较大差距。

这些结构性矛盾导致行业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如何拓展工业领域之外的医疗、家庭服务等增量市场,这些问题的答案将直接影响宇树科技 IPO 的定价以及市场认购热情。

结语

宇树科技的 IPO 不仅是资本市场对“具身智能”赛道投下的信任票,更是中国硬科技企业从技术追赶到商业引领的关键一跃。

如今,政策东风与万亿市场预期为宇树铺就黄金赛道,但能否突破“实验室神话”与“规模化盈利”间的鸿沟,将决定它能否真正扛起“中国智造”的大旗。

微信图片_2025-06-24_142932_329.png

微信图片_20230104175528.jpg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

客服微信
享受1V1专属服务
免费领取技术福利
发送名片申请入群
与CT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