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父"俯身中国:难挡国产算力崛起之路

HelloKitty 2025-07-23 14:50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933

本文由 锌财经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以下文章来源于:锌财经 

作者:川川

编辑:大风

黄仁勋最近在中国的表现不可谓不谦卑。

北京盛夏的蝉鸣声中,黄仁勋身着唐装踏入链博会会场的场景,构成了科技史上颇具象征意味的画面。甚至还学了中文,发表了生涯首次中文演讲。

这位被称作"AI 教父"的硅谷精英,用半年内三次访华的频率,向世界传递着英伟达对中国市场的战略焦虑。当美国政府批准 H20 芯片解禁的消息传来,资本市场瞬间沸腾,英伟达市值单日飙升 1.16 万亿元。

但这剂英伟达强心针背后,折射出的却是全球 AI 产业格局的深刻裂变。

"阉割芯片"的轮回:

技术围堵下的博弈困局

H20 芯片的解禁,本质上是中美科技博弈的阶段性产物。

这款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 AI 加速卡,其技术参数堪称英伟达产品线的"降级版":峰值算力仅为旗舰 H100 的 15%,内存带宽被压缩至 4TB/s,互联速度更是被砍至 1/15。

这种"螺蛳壳里做道场"的设计,源于美国商务部对《出口管制条例》的极限运用——通过精确划定技术红线,既维持对华技术威慑,又保留商业回旋余地。

回溯 2023 年,英伟达曾推出 A800/H800 系列试图****,但美国商务部在同年 10 月突然将其列入管制清单。

这种"套娃式"的技术封锁导致供应链剧烈震荡:某自动驾驶公司 CTO 透露,2024 年 4 月采购的 2000 片 H20 因禁令搁置,仅测试重启就耗费 800 万元人力成本。更值得玩味的是,当 H20 在 2025 年 4 月遭遇二次禁售时,其库存损失已高达 55 亿美元,直接导致英伟达计提 150 亿美元潜在订单减值。

这种技术围堵的副作用正在显现。2024 年华为昇腾 910C 的实测效率超越 H100,天数智芯天垓 100 在金融领域市占率突破 15%,寒武纪思元 590 更以 42.3 倍的季度营收增长震惊市场。

 IDC 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国产算力占比已达 42%,较 2022 年提升近 30 个百分点。黄仁勋在 Computex 2025 上坦言:"华为的技术突破正在改写游戏规则。"

市场版图的崩塌:

从 95% 到 50% 的溃退曲线

中国市场对英伟达的战略价值,在黄仁勋的行程表中具象化为密集的商务动作。2025 年第三次访华期间,他不仅身着唐装亮相链博会,更在媒体会上用中文强调:"中国开发者数量占全球 51%,这里有最激烈的创新竞争。"这种示好背后,是英伟达在中国市场份额从 95% 到 50% 的断崖式下跌。

2024 年 Q2 的禁售危机成为转折点。当 H20 供应链中断时,中国厂商仅用三个月就完成市场填空:昆仑芯第三代 P800、摩尔线程 MTT S80 等产品实现产能全开,寒武纪更创下季度营收 42.3 倍增长的纪录。深圳某智算中心负责人透露:"当时我们紧急采购的国产芯片,性能虽略逊于 H20,但通过模型压缩和算法优化,推理效率反而提升了 18%。"

这种替代效应正在重塑产业生态。清华大学 AI 实验室的迁移案例颇具代表性:研究人员用三个月时间将原本基于 CUDA 的代码库移植到昇腾平台,训练效率达到原系统的 92%"现在学生更愿意尝试国产框架,"实验室负责人坦言,"就像当年 Android 取代塞班,生态的开放性才是关键。"

自主创新的突围:

从追赶者到规则制定者

中国 AI 算力的崛起,本质上是技术-政策-市场的三重奏。在深圳前海,长江计算 G220K V2 服务器集群正以每秒 230EFlops 的算力支撑智慧城市项目,其液冷技术将能耗降低 40%。这种"软硬协同"的突破,源于国家对 RISC-V 架构的战略扶持——2024 年《AI 芯片产业白皮书》明确将自主指令集纳入重点攻关方向,财政部对相关企业实施 200% 研发加计扣除,仅寒武纪一家就节省税费 12 亿元。

生态建设方面,华为昇腾的"算力联合实验室"模式值得借鉴。通过与曙光合作实现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全栈优化,其贵安智算中心将大模型训练中断时间缩短至 2.8 天,故障恢复仅需 10 分钟。这种垂直整合能力,正在瓦解英伟达的护城河。地平线征程 6 芯片的案例更具说服力:通过开放平台策略,其车载AI解决方案已渗透 10 款量产车型,海外市场增速达 45%。

在基础研究领域,中国学者正突破算力瓶颈。

DeepSeek 团队开发的万亿参数模型 Kimi K2,通过混合精度计算将显存需求降低 37%,在医疗影像分析中实现 0.3% 的误诊率。这种创新不仅获得沙特 5 万张昇腾芯片订单,更推动国际电信联盟将中国技术标准纳入 AI 治理框架。

面对中国市场的战略价值,英伟达采取"价格换时间"策略。即将推出的 GB200 芯片定价 6500-8000 美元,较 H20 腰斩,其 GDDR7 显存设计虽能效提升,但算力仅比消费级显卡高 20%。这种"阉割再阉割"的策略,暴露出技术代差的危机——当华为 Cloud Matrix 384 的分级通信机制降低 30% 带宽消耗时,英伟达的架构优势正在缩小。

政策博弈层面,美国内部已现分歧。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 H20 解禁换取商业利益,但鹰派议员要求重新审查出口管制。这种不确定性迫使英伟达启动"B 计划":在硅谷秘密研发下一代 GPU 架构,同时加大在马来西亚、越南的产能布局。但产业链转移面临现实挑战——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半导体材料供应链,2024 年科创板 110 家集成电路企业营收增长 22.2%。

在这场持久战中,中国展现出独特的战略定力。国家数据局推动的"东数西算"工程,已形成 8 大枢纽节点和 10 大数据中心集群,算力总规模突破 230EFlops。当贵州贵安的液冷智算中心用绿电支撑万亿参数模型训练时,硅谷的碳足迹正在成为其技术路线的阿喀琉斯之踵。

黄仁勋在链博会开幕式脱下皮衣的瞬间,象征着硅谷精英对中国市场的重新认知。当 H20 芯片带着妥协印记重返市场,它面对的已非当年那个技术受制于人的中国。从昇腾 910C 的集群训练到江原 D10 的边缘推理,从寒武纪的金融风控到地平线的车载智能,中国 AI 产业正在书写新的技术范式。

这场博弈的终极启示在于:真正的算力霸权不在于芯片制程的纳米之争,而在于能否构建开放创新的技术生态。当全球 16 家 AI 芯片企业宣布适配 DeepSeek 模型,当开源社区贡献超过 1 亿颗 NPU IP 核,世界正在见证算力民主化的浪潮。正如黄仁勋在采访中坦言:"AI 的未来,不在芯片的峰值算力,而在如何让算力真正服务于人类。"这或许是对这场产业变局最深刻的注解。

微信图片_2025-06-24_142932_329.png

微信图片_20230104175528.jpg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

客服微信
享受1V1专属服务
免费领取技术福利
发送名片申请入群
与CT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