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Kitty • 2023-02-20 15:50
1632
本文由 智东西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文章来源于:智东西
作者:ZeR0
编辑:漠影
智东西 2 月 19 日报道,最近几天,“AI 安全宣传大使”马斯克在社交平台相当活跃,对 AI 聊天机器人 ChatGPT 带来的混乱现状和 ChatGPT 背后 AI 公司 OpenAI 的背离初心冷嘲热讽,比如今晚最新发布推文,称 Bing 聊天机器人让他想起荒诞戏剧代表作《等待戈多》中的幸运。
作为联合创始人之一,马斯克对 OpenAI 的现状非常不满,公开发声:“OpenAI 最初是作为一家开源(这就是为什么我把它命名为「Open」AI)的非营利性公司而创建的,为了抗衡谷歌,但现在它已经成一家闭源的营利性公司,由微软有效控制……这完全不是我的本意。”
紧接着,他又发推文晒出一张 ChatGPT 回复“创建一个非营利组织,然后在其下用非营利组织的资源衍生一个盈利公司”要求的聊天截图,借用 ChatGPT 的批评观点戳 OpenAI 的脊梁骨。
ChatGPT 回复说,打着非营利组织的幌子开办营利性企业,是很不道德和非法的。非营利组织的资源用于慈善或公共目的,应以透明和负责任的方式运作。任何滥用非营利组织特权的企图只会导致公众对其失去信任,并可能导致法律后果。
网友们在马斯克的推文评论区踊跃吐槽:“这正是他们对 ChatGPT 所做的,不是吗?”“疯狂的商业世界充满了假装做诚实/慈善工作的骗子。如果合法但不道德,则不应允许!”“WokeGPT”“OpenAI 变成了 ClosedAI”……
正值微软新版 Bing 聊天机器人频频翻车,人们对 OpenAI 背离初心的质疑正闹得满城风雨。
01 创立使命是造福人类但眼下目标改成先赚钱
2015 年 12 月 11 日,马斯克、山姆·阿尔特曼、PayPal 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Stripe CTO 雷格·布罗克曼等硅谷大佬因担心谷歌垄断AI技术,联手创办了一家非营利组织 OpenAI,并将“开源”(Open)的内核融进了这家机构的名字里。
OpenAI 设定了崇高的使命:安全地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并用该技术造福人类。其星光熠熠的全明星投资阵容和技术大牛云集的初始员工名单,迅速吸引了全球科技圈的目光。
▲OpenAI早期部分成员合影,从左到右依次Daniela Amodei、Jack Clark、Dario Amodei、Jeff Wu(技术人员)、Greg Brockman、Alec Radford(技术语言团队负责人)、Christine Payne(技术人员)、Ilya Sutskever、Chris Berner(基础设施负责人)(图源:MIT评论)
当时,OpenAI 鼓励研究人员公开发表工作成果,将专利与全世界共享,承诺开源所有技术和“避免使用危害人类或过度集中权力的 AI 或 AGI”。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也许是越来越大的资金压力使然,OpenAI 削弱了其创始理念,开始变得与 DeepMind 等竞争对手一样,受到商业利益的约束。
转变发生在 2019 年 3 月,OpenAI 宣布已创建一家以盈利为目标的分支机构 OpenAI LP,将投资者回报限制在 100 倍。该机构受非营利实体的董事会监督,目的是加速对计算和人才的投资。
不久之后,它宣布接受微软 10 亿美元注资。这令业界一片哗然,人们质疑 OpenAI 正在背离初心,违背早先关于“开源、透明”的承诺,就连 OpenAI 自家的许多员工也感到不安。当时 OpenAI 管理层特地站出来平息动荡,让大家继续信任 OpenAI。
如今,AI 潘多拉魔盒的盖子却由 OpenAI 掀开,爆红的 ChatGPT 与搜索引擎结合,令 AI 的商用前景充满朝气,但眼下,也许更多是乌烟瘴气。
AI 聊天机器人像个古怪又血彪的超级话痨,能说会道,但不时会发表危险言论或者胡说八道。网友发现通过巧妙地劝说,完全可以诱导AI聊天机器人生成一篇逼真的网络钓鱼邮件、虚假新闻稿件,乃至完整的恶意攻击代码,这对教育监管、网络监管正构成灾难性的威胁。
另一边,已公开向 OpenAI 投资至少数十亿美元的微软,正通过 OpenAI 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
除了将 OpenAI 的技术引入 Azure 云服务和软件产品外,微软正将新版 Bing 通过广告获利的计划提上日程。据昨日外媒爆料,微软已经在跟广告代理商讨论在搜索结果的回复中植入付费链接。也就是说,未来 Bing 聊天机器人推荐旅游计划、对比某类商品的区别时,可能会悄悄加塞广告。
AI 算法一直充满偏见和脆弱性问题,而开发和运营前沿 AI 技术的费用又会将权力集中到少数人的手里。虽说众所周知科技是双刃剑,但 AI 聊天机器人造成的混乱,也许比此前任何一种技术都更加难以控制。
02 马斯克猛烈抨击 AI 聊天机器人“我们需要的是 TruthGPT”
早在 2017 年,马斯克就警告过 AI 对人类构成了生存威胁,因为机器人能比人类做得更好。
2018 年 2 月,他离开了 OpenAI 董事会,没有任何解释。大约一年后,他才在推特上透露与其割席的原因,并澄清说自己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密切参与 OpenAI 的工作。
马斯克说,自己不得不专注于解决在特斯拉和 SpaceX 的“令人痛苦的大量工程和制造问题”,除了特斯拉与 OpenAI 存在潜在利益冲突外,他“不赞同 OpenAI 团队想要做的一些事情”,所有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分道扬镳是更好的选择。
那时候马斯克已经反复警告 AI 可能比核武器更危险,应该在它对人类构成威胁前就进行监管。
不过其他科技领袖们对此的态度并不一致。比如,Facebook 创始人兼 CEO 扎克伯格曾在 2017 年的一次直播时,抨击马斯克对 AI 的警告“很消极”、“非常不负责任”,随后马斯克回击称扎克伯格对此事的理解“有限”。
Facebook 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 Yann LeCun 也指责马斯克反应过度,认为马斯克呼吁在 AI 发展的相对早期阶段对其进行监管是“疯狂的”。
相比之下,Alphabet 及谷歌 CEO 皮查伊可能跟马斯克更聊得来。皮查伊一直在呼吁对 AI 技术进行“合理监管”,以确保安全和问责制。
这周,微软新版 Bing 聊天机器人因为频频闯祸,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根据首批试用者的分享,它不仅给出许多错误答案,还展露出了阴暗面,吐出攻击性言论和令人不适的过激表情符号。
马斯克也积极吃瓜看热闹,转发 Bing 聊天机器人发表“我不会伤害你,除非你先伤害我”的新闻报道,并评论说“可能需要再润色一下……”
随后他又转发关于 Bing 聊天机器人荒谬聊天体验的报道,评论称:“有意思”。
他还在推文中将微软 AI 聊天机器人与神级科幻恐怖游戏《网络奇兵(System Shock)》 中的杀人 AI 相提并论,称其“就像系统 Shock 中的 AI 失控并杀死所有人”。
隔天又发表情包嘲讽 ChatGPT 对于主流媒体来说现在是“宣传队长”,推文点赞数已超 32 万。
同一天,马斯克直白表达对 OpenAI 的不满,说它现在所做的“完全不是我的本意”。
接着发文说:“我们需要的是 TruthGPT”。
到周末,马斯克晒出了一张 ChatGPT 批评非营利性机构下设营利性企业的聊天截图,暗戳戳地嘲讽 OpenAI 当前的商业模式。
然后就是今晚,马斯克说 Bing 聊天机器人让他想起经典的荒诞戏剧《等待戈多》。
除了在社交平台上积极发声外,马斯克也在这周举行的世界政府峰会上呼吁警惕 AI 的威胁,他将 AI 称作“人类文明未来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比汽车、飞机或药品对社会构成更大的风险”。
03 被捧上天的 ChatGPT 只是比前辈们更好命
严格意义来说,ChatGPT 并不是一个创新产物,跟它功能相近的产品曾多次公开露面,只不过没能像 ChatGPT 这样席卷全球互联网。
2016 年 3 月,微软曾推出一个名为 TayTweets 的 AI 聊天机器人,让它在推特上跟用户们聊天互动。结果 TayTweets 在推特上学了不到一天,就开始口吐芬芳,口无遮拦地发表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言论,导致微软火速将它下架。
ChatGPT 背后大模型 GPT-3.5 的老前辈 GPT-2 也曾深陷舆论风波。2019 年 2 月,OpenAI 宣布了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新研究:其 AI 语言模型 GPT-2 能生成令人信服的论文和文章。
听起来是不是跟 ChatGPT 强大的文本生成能力如出一辙?不过当时这个模型可没有 ChatGPT 这么好命,遭到科学家们的强烈反对。人们担心它会被恶意使用产生大规模的虚假信息,批评 OpenAI 不应该发布这种东西来作为宣传噱头。
但 OpenAI 很不认同这些评价,坚称 GPT-2 不是噱头,而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实验。在 GPT-2 亮相的几个月后,OpenAI 将其保留完整代码的立场修改为“分阶段发布”,即逐步发布模型的更大版本,逐渐升级到完整版本。
Meta 同样曾推出过“短命”的 AI 聊天机器人。Galactica 仅推出三天就被中止,几个月前发布的 BlenderBot 亦以失败告终。
目前 ChatGPT 及其同类产品都远不“完美”,微软新版 Bing 的聊天模式也荒谬言论闹出不少风波。至少到今天为止,这类 AI 技术只能作为辅助文字或编程类工作的工具,距离生成真实可信的内容还差得很远。
04 结语:先发优势伴随着损伤声誉的风险
颠覆性技术一开始往往并不完美,需要人们予以一定包容。但 AI 聊天机器人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如此擅长批量制造错误回复和虚假信息,以致于一旦被绕过监管规则恶意使用,可能会一发不可收拾,引发扰乱网络秩序的空前浩劫。
微软和 OpenAI 选择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为他们带来了最早获得用户反馈和优化产品的先发优势,但同时会带来了玷污声誉的风险。这也是谷歌对推出 ChatGPT 竞品束手束脚的担忧所在,现在,微软和 OpenAI 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这个陷阱里。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