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进军创意生产领域,AIGC抢设计师“饭碗”还有多久

HelloKitty 2023-01-17 15:40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2422

本文由 公众号:世界互联网大会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文章来源:世界互联网大会

近日,美国《科学》杂志发布了 2022 年度科学十大突破,评选过去一年重大的科学发现、进展与趋势。在入选的科学突破中,AIGC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突破赫然在列。

AIGC(Artificial Inte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即人工智能生产的内容,与 NFT 和 VR/AR 共同构成元宇宙和 Web3.0 的三大基础设施。

有人认为,AIGC 将会改变内容领域的生产方式,带来整个行业的变革,也有人认为AIGC 将会取代大多数创作者,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未来,AIGC 将会走向何方?

1.png

图源:pixabay

AI 绘画、ChatGPT……2022 年 AIGC 强势崛起

作为 2022 年 人工智能领域最大的趋势,AIGC 的出现意味着 AI 进军到了此前被视为“人类独占”的领域,如艺术表达、科学发现。《科学》杂志表示,“ AI 这种渗透在最初是缓慢的,但在未来会逐渐形成了一场抢地战。”

展开来说,AIGC 即内容的制作者从人或机构变成了 AI。随着数据积累、算力提升和算法迭代,AI 逐步渗透入写作、编曲、绘画和视频制作等创意领域。

2.gif

图源:网络

AIGC 的出圈还要从一幅获奖的 AI 绘画作品说起。2022 年 8 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举办的数字艺术家竞赛中,一幅名为《太空歌剧院》的画作最终获得数字艺术类别冠军。这一画作由AI绘图工具 Midjourney 完成:画面上,几位演员穿着华美戏服,站在舞台上表演,黑暗中的观众席上方出现一个巨大圆窗,似乎能看到另一个未知世界的存在。

有关这一 AI 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引发热烈讨论,话题“AI 画作拿一等奖惹怒人类艺术家”也很快登上热搜,仅单日阅读量便已超过 1.1 亿次。

3.png

《太空歌剧院》

图源:网络

2022 年 11 月 30 日,人工智能公司 OpenAI 发布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 ChatGPT,并对用户开放免费使用。体验过的用户无一不被 ChatGPT 强大的功能折服,它不仅可以轻松与人类进行各个领域的对话,回答各种问题,无论是写代码改 bug、回答科学问题,甚至给推特的发展提建议,质疑不正确的假设,拒绝不合理的要求等。

聪明且智能的 ChatGPT 很快走红网络,仅上线短短 5 天其用户数量就突破百万。由于太过火爆,OpenAI 不得不暂时关闭了用户的测试入驻窗口。

无论是火遍全网的 AI 绘画,还是震惊世人的 ChatGPT,都属于 AIGC 这一概念,即生成式 AI。凭借着诸多明星技术、产品的问世,在元宇宙、Web3.0 等概念叱咤风云的2022 年里,AIGC 凭借“创作”强势崛起。

4.png

图源:pixabay

从文本生成拓展到视频生成是AIGC发展大势

AIGC 不仅在图像生成、文本生成领域大展身手,在短视频、动画、音乐等领域同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Meta 和 Google 的动作就是风向标,二者先后发布了根据文本生成视频的最新研究成果。

Google 旗下的文字生成视频 AI 系统 Phenaki 最近生成的一段视频,初步体现了 AIGC 的广阔前景。虽然视频画质较差,但时长 2 分钟,并且涉及多个场景、不同主题间的变换。正如 Phenaki 官网所展示的,这段视频使用了一段 200 个单词构成的提示词,生成了一段关于未来科幻世界的视频。

6.gif

图源:网络

专业人士认为,随着 AI 对于短视频的“入侵”与日俱深,短视频平台的内容池里,除传统的 UGC(专业生产内容)和 PGC(用户生产内容)以外,AIGC 将占到更多比例,且流量号召力不容小觑。

Mubert 是一个在线 AI 人工智能生成音乐工具网站。通过使用 AI 人工智能的能力和音乐制作人的创造力使人类与算法之间的共生关系成为可能。来自数百位艺术家的数百万个样本输入 Mubert,人工智能从中学习创作音乐的能力。每首新的免版税音乐都会立即生成。

7.gif

图源:网络

调研机构 Gartner 相关报告中也明确指出,预计到 2023 年,将有 20% 的内容被生成式AI所创建。2025 年,生成性 AI 所创造的数据将占到所有已生产数据的 10%,当下该比例不足 1%。

8.png

图源:pixabay

AIGC 抢设计师“饭碗”言之过早

AIGC 在 2022 年的火爆,是技术积累与发展策略双重变革的产物,从某种角度来看,称之为 AIGC 元年并不为过。但技术变革无止境,AIGC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方面,在“创造”这一概念面前,基于深度学习的 AI 的创作是否真正是创造还难以定论,另一方面,由于AIGC发展尚处于初期,关于 AIGC 的版权和商业化落地等问题亟需解决。

AIGC 作品实际上是AI在被“投喂”了大量人类创作的素材后,通过不断学习,生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然后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创作。这就导致AI生成的作品在风格和细节上和原作品存在诸多相似点。

全球知名视觉艺术网站 ArtStation 的上千名画师发起联合抵制,禁止用户将其画作投放AI绘画系统,ArtStation 认为,任由系统学习模仿画作是在侵犯版权。在实际应用来看,目前对于 AI 绘画对其他画师的著作权构成侵权,认定依旧困难。为规避版权风险,Getty Images、Shutterstock 等大型付费图库不再接收由 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 等生成的 AI 画作。这也在一定程度成为 AIGC 迈向商业化的阻碍。同时,对于 AI 画作的版权是归属于 AI 画家,还是归属于平台也一直为外界所诟病。

此外,人工智能算法存在固有缺陷也导致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比如近日 ChatGPT 因回答内容中多次出现错漏,被程序设计领域的问答网站 Stack Overflow 暂时禁用。据了解,ChatGPT 面世之后,Stack Overflow 上很快便出现了大量由该模型生成的答案。这些答案通常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人详细阅读,才能分辨正误。

ChatGPT 团队也承认:“因为 AI 生成的答案不总是准确或相关的,可能会导致 Stack Overflow 上混淆错误答案,误导正在寻求帮助的用户。”

9.png

图源:pixabay

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与发展普及,也许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正如 OpenAI 等平台所期望的那样,AIGC 并不是最终目的,真正实现通用人工智能才是最核心的目标。

小程序封面.jpg

微信图片_20230104175528.jpg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

客服微信
享受1V1专属服务
免费领取技术福利
发送名片申请入群
与CT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