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M-4.5 验证:智谱已完成一轮“洗牌”

HelloKitty 2025-08-04 15:17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1054

本文由 AI科技评论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以下文章来源于:AI科技评论

作者:马晓宁

编辑:陈彩娴

2025 年已过半,今年的大模型热度明显下降,关于基础模型的关注大多收敛到了 DeepSeek 与阿里通义上。相比之下,曾一度被标榜为大模型“国产替代”、信创之光的智谱 AI 所受到的关注度明显下降,过往高调的战略打法也渐显低迷。

也正是如此,AI 科技评论关注到,正是在这样的低调“蛰伏”中,2025 年上半年智谱实际在技术、人事、商业、融资等重要战略维度上都悄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以面对接下来 AGI 的新格局竞争。

7月28日晚,智谱发布新一代基础模型 GLM-4.5,正是直接体现了其转变初具成效。

走到 2025 年,事实上大模型赛道的竞争已经只剩下两类人:技术、收入。其中,担起技术创新大旗的团队无疑被认为是 DeepSeek——大模型思考推理的能力,接下来要依赖预训练、后训练、强化学习与 AI Infra 的同步推进,从这几个维度盘点国内人才队列,不难发现可以一战的人员数量可以穷尽,而智谱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在牌桌上的挑战者之一。

创业公司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四块:融资(从投资人拿钱)、To G(从政府拿钱)、To B(从行业拿钱)、To C(从个人用户拿钱),空间广阔,但同时局面也并不十分明朗。例如,过去两年行业主流的观点——坐拥基座模型利于开展 To B 商业化——就受到了 DeepSeek 的冲击;依靠投放拉动c端用户增长——就受到了豆包的冲击。

而智谱的上半年战略,也集中落到收入模式的调整上。

虽然智谱上半年被爆出人员流失洗牌明显,多位高管离职,同时也官宣频繁融资,多与地方国资捆绑,在 AI 科技评论看来,智谱已经在人事、产品与收入战略上完成了一轮大的“洗牌”——这从侧面上也反映了一个观点:

智谱虽由教授创立,企业管理却不是学者风的温吞缓和。相反,为了寻求技术与商业的新天地,这家公司是不惜先破再立的。

新模型 GLM-4.5,专为Agent设计

2025年是基模公司发生战略分化的一年。同质化竞争和盈利困局之中,六小虎都在寻求着自己的破局之道。和其他公司不同,智谱想要抓住的是Agent赛道主导权和开源生态壁垒。此次发布的新一代旗舰模型 GLM-4.5,说明智谱对于模型技术的发展,和商业价值的验证有了新判断。

智谱对于 Agent 的重视早有端倪。早在 2024 年 10 月,智谱 Agent 产品 AutoGLM 横空出世,实现 Agent 自主代理操作手机。四个月之前,智谱在今年的中关村论坛上正式发布了新产品,AutoGLM 沉思,这是一款具有全新研究能力,并且能够实现实际操作的 AI Agent。此次发布的 GLM-4.5,则是为 Agent 提供了一个可供实用的高性能基础模型。和智谱以往的系列基座模型相比,今年从模型和产品应用,指向都更明确和单点聚焦。

本次发布的模型主要有两个:总参数量 3550 亿、激活参数 320 亿的 GLM-4.5,以及 1060 亿参数的 GLM-4.5-Air。它采用了 MoE 架构,首先在 15 万亿 token 的通用数据上进行了预训练,此后在代码、推理、智能体等领域,使用了 8 万亿 token 的高质量数据进行了针对性训练,并通过强化学习进行能力对齐,在这几项测试的综合能力都达到了开源 SOTA。

GLM-4.5 的特殊之处,核心在于力求在一个模型中集成推理、代码、智能体等不同的能力,官方说 GLM-4.5 率先实现了多能力原生融合并取得重要的技术突破。此外设计出了两种工作模式,分别为“思考模式”和“非思考模式”。思考模式可以做复杂的推理和工具调用任务设计,非思考模式用于快速响应。这种设计其实也是为 Agent 的不同工作场景设计,前者适用于任务规划和执行,后者用于交互等场景。

无论是训练策略、还是产品设计上来看,GLM-4.5 都是一款为了 AI Agent 而专门打造的模型,这也展示了智谱对于大模型下一阶段发展趋势和应用形态的判断。

这款模型到底好不好用,在任务中实测更能得到答案。智谱发布模型的时候,同步上线了 Z.ai (chat.z.ai)和智谱清言,还免费开放满血版。

如果你有帐号的话,在 Z.ai 官方网站输入一句话:做一个 Google 搜索网站,一分钟之内就能看到结果。

Z.ai 新上线的“全栈开发”,可以做应用、小游戏和网页,有些网友还用这款 Agent 做出了自己的 B 站。因为 GLM-4.5 不仅擅长处理复杂代码,同时也具有优秀的数据精准处理、交互动画设计能力。有网友用它做了 3D 版的太阳系模型,可以用鼠标拖拽来旋转整个太阳系视图。

当然更实用的还是做 PPT,进入 Z.ai 主页后,选择 GLM-4.5 模型,再点击下方的“AI PPT” ,就可以在对话框内输入需求,让 AI 生成。它能做到自主搜索资料、寻找配图,根据实际材料直接以 HTML 形式编写图文,从而使信息更准确、排版更灵活,简直可以说是打工人福音。

智谱在 Agent 赛道的野心已经纤毫毕露。从价格上来说,这款模型的 API 价格仅为 Claude 的 1/10,实测生成速度超 100 tokens/秒,从设计上来说,它可以兼容主流的 Claude Code、Cline、Roo Code 等框架。Claude Code 的开发者都能够无痛迁移到 GLM-4.5 上来。

Agent 已经成为全球“显学”。每一个应用场景的工作流都可以通过 Agent 进行再造,大量的开发者投身其中并且每天以惊人的数量发布新产品。但是 Agent 产品是否能用得起来,则跟模型能力息息相关。开发者最头痛的事情就是两点,第一是模型的推理能力能否支持自主策划,第二是模型的 token 成本能否支撑产品运营。

智谱的新模型对于开发者的需求完美适配。作为一款参数量仅为 DeepSeek-R1 的 1/2、Kimi-K2 的 1/3 的模型,其性能却能跟这些大模型打得有来有回,在多项评测中,GLM-4.5 综合排名全球第三,位列国产和开源模型首位。

从公司角度来看,智谱摆脱了以往基座模型的窠臼,能够在四面质疑的局面下持续创新。从战略角度看,将 GLM-4.5 开源,除了自用之外,还能服务于各行各业的 Agent 开发者,这正是智谱这半年来人事、业务、收入等多方面“洗牌”完毕的结果。

高管阵营变动,改革步伐坚定

GLM-4.5 的问世打破了智谱身上的疑问。在此之前,“变动频仍”是外界对智谱管理层过去半年的所有总结。

一位接近智谱的知情人士向 AI 科技评论说道,这些变化,第一说明了智谱内部人事决策高效,第二说明了智谱面对市场反应迅速。

过去两年智谱的高管以“三张”(张鹏、张帆、张阔,分别担任 CEO、商业化一号位、战略一号位)为主,但是面对大模型行业的飞速发展,智谱管理阵型也要坚决果断地适应竞争格局。

今年上半年,智谱的人事变动新闻最为轰动的,就是 COO 张帆的离职。据知情人士透露,张帆是一个连续创业者,其离开并非意外。

人员成本居高不下,向来是智谱的掣肘之患。为了维持 B 端和 G 端业务,智谱内部的销售、售前、售后、解决方案人员数量众多,智谱人员规模最早达到千人左右、远超其他大模型公司。尽管 2025 年上半年受 DeepSeek 影响走了一批人(或主动离职、或被裁掉),但又重新招募、维持在了千人左右。

“人多人贵”,所以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与之相对的是收入增长的乏力。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成本也成为智谱高管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智谱的商业化负责人有两位:张鹏与张帆,其中张鹏负责 To G、张帆负责 To B。AI 科技评论获悉,2024 年 智谱在 B 端与 G 端的收入不相上下。但在团队运营成本和人力支出上,To B团队更高。

加上自 2025 年 1 月 DeepSeek 爆火以来,B 端压力陡然增大。内外交患下,To B 业务压力倍增,引发了这轮人事的变动。

在商业化有类似结局的还有终端 AI 业务。智谱在终端 AI 上曾拿下三星的单子,也曾是一度是高通全球战略伙伴。但在进入实体清单后,这类跨国品牌的合作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比张帆更早离职的是张阔。就在半年前,首席战略官张阔、副总裁离职,这两人曾主导完成智谱在 2024 年年底的 30 亿元 D+轮融资及业务分拆融资。曾经的“张鹏、张帆、张阔”被并称为智谱“三张”,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张+多 X”的结构。

在一些投资人看来,大学教授出身的创业者,往往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他们身边接触的人,大多也是硕士和博士,这些人才并不差,但随着公司的升级,就需要引入更多的职业经理人,如否则这家公司就要在后续的竞争中吃亏。

而能够让人才随之升级,则需要强大的魄力和杀伐果断的作风,能够让合适的人留在合适的位置,让不合适的人即时撤离。在不少人看来,这正是智谱组织活力的体现,也是智谱能够在模型领域持续创新的核心所在。

C 端受挫,B 端承压

2023 年,作为大模型六小虎之首的智谱,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商业之路。

在多家都在尝试 C 端发力,打算做出一个杀手级应用的时刻,智谱将重点放在了 B 端和 G端。但智谱并不是没有考虑过 C 端,清言曾经也是智谱的主打产品、只是 C 端的战略一直在摇摆。

过去三年,智谱在清言上的投入主要有两波。

第一波是在 2023 年八九月份,智谱清言刚刚推出的时候,通过分众电梯 LCD 投放品牌广告,主打“写文案写代码写周报”功能、提高办公效率。但是这波投放效果一般,按照一个前员工的说法,“前一个月从 3000 涨到了 5000,过了一个月一看增长,还是 5000”。

根据智谱前员工吴松的描述,2023 年C 端在内部不受重视,许多从字节、百度等公司加入到清言团队的人难以适应。当时的 C 端负责人是外部新招的管理者,在这轮失利之后,很快就被优化。此后智谱清言就陷入到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中。

C 端缺乏一个真正的负责人。如何去做清言,智谱还没想好,但在 kimi、豆包等产品的火热冲击下,2024 年智谱又重新提高了对 C 端的重视。

2024 年 3 月份,月之暗面宣布 Kimi 智能助手支持 200 万字无损上下文输入,同时周访问量飙升,这引发了整个大模型行业的内卷,阿里百度 360 等大厂在技术上立即跟进,豆包和元宝等应用则在投放市场是对 Kimi 进行围追堵截。

在看到了 C 端应用搅动的风云之后,智谱再次重视起了清言。2024 年年底,智谱请来了前阿里达摩院资深专家、支付宝中国首席数据官胡云华坐镇,想要在清言上再次发力。

但是 DeepSeek 的崛起,再次打乱了智谱的节奏。接下来,胡云华坐镇之下,智谱的 C 端投入,仍需继续观察。

相比to C,智谱更加坚定的无疑是 MaaS 平台和 To G 的战略。

一个客观现象是:在 B 端,开源方案的成本和便利性直接冲击了智谱的高价闭源模型服务。

央企和地方政府订单也有一部分被 DeepSeek 分流,传统IT集成商借机推出了“DeepSeek 一体机”,对于智谱的原厂服务商角色也是一场冲击。

2025 年 1 月,智谱清言的月活跃用户数为 702 万,而 DeepSeek 的日活跃用户数在 1 月 28 日超越豆包,2 月 1 日突破 3000 万大关。再去花钱推广清言的意义显然不大,清言要继续做大做强,需要胡云华选择更多样的产品策略。

智谱 AutoGLM 成为了一个新的可选项。在国内多个 Agent 产品连续出圈的情况下,智谱想要打造自己的 Agent 也是情理之中。一些独立的 Agent 往往被称为套壳产品,因为他们的技术能力相对大模型公司来说,还是非常薄弱的,只是针对模型进行了二次开发或者接口封装,没有自己的预训练团队和强化学习团队。随着模型能力的进一步增强,乃至于像 OpenAI 、智谱 GLM-4.5 一样,将 Agent 直接内置于模型中,对于这种市面上的通用 Agent 来说,是一种重大打击。

模型正是智谱的优势,甚至于,可以从预训练开始剑指 Agent。

而张帆投身创业去做企业级生产力 AI Agent,在外部可以与智谱的 Agent 版图形成联动。

虽然 DeepSeek 受到重视,但据 AI 科技评论了解,DeepSeek 拒绝了政府端抛来的资源橄榄枝。与此同时,在地方政府众多、各个城市有自己的 KPI 的情况下,与智谱合作仍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尽管智谱业务侧和产品侧人事动荡,但据获悉,智谱的基础模型团队一直获得极高的资源支持、人员相对稳定,且由唐杰亲自带领。这次新模型的不错表现也证实了智谱技术团队的稳定和实力储备。

在 WAIC 现场,智谱新亮相了两款即将面世的 toc 产品,一款原生 Agent 产品,也是 AutoGLM 下一代,以及一款主打陪伴的 AI 多模态产品《动动动物圈》,只要一张图,就能把心目中的任何形象,生成有生命的 AI 伙伴。这些都是智谱未来的 C 端重点。

这两款产品接下来的表现能否成为智谱 To C 的新变量,也非常值得关注。

200 亿估值后,拥抱地方国资

去年年中,AI 科技评论在《200 亿估值之后,中国大模型公司还能拿谁的钱?》一文中就分析,大模型创业公司的估值达到 200 亿之后,有实力托住大模型第一梯队的资方就不多了,而地方国资是其中之一。今年,智谱官宣的多轮融资,验证了我们的判断:

3 月 3 日,杭州国资投资超 10 亿元;3 月 12 日,珠海华发集团投资 5 亿元;3 月 19 日,成都高新区投资 3 亿元;7 月,上海浦东创投和张江集团联合投资 10 亿元。

先拿美元基金、再拿互联网大厂战投、接着是产业基金和社保基金,拿完这些钱后,还能再托盘的就只剩下地方国资。在大模型六小虎中,智谱是目前最积极拥抱地方国资的独角兽——不少投资人认为,目前的融资都是在为即将到来的 IPO 开道。

智谱进入了平地、但也在技术创新与商业交代之间面临了更大的挑战。智谱能否平衡好技术创新与资方的需求,戴着镣铐起舞?需要时间回答。

在拿到这么多轮融资后,智谱身上是否还有其他的捆绑条件,我们不得而知,在融资策略发生转变后,智谱现在已经暂时缓解资金之虞,可以全力投入基础技术的研发,与 IPO 进程同步推进。

另一方面,累计融资金额已经超过 150 亿元的智谱,必然面临着市场的两大追问。在模型技术创新上,智谱能否持续领先,成为大模型真正的代表企业,以及在商业化上,智谱能否真正找到自己的破局之道,给投资人一个满意的结果。

这次 GLM-4.5 的发布,智谱给出了一个完美的解题思路,那就是押注 Agent 方向,不断推出新的 SOTA 模型。

思路清晰,是给出完美答卷的第一步。接下来智谱到底能不能得分,就要看他们的表现了。

微信图片_2025-06-24_142932_329.png

微信图片_20230104175528.jpg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

客服微信
享受1V1专属服务
免费领取技术福利
发送名片申请入群
与CT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