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四天、九集反转:一口气看完史无前例的硅谷夺权复仇真人秀!

HelloKitty 2023-11-23 16:05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2147

本文由 智东西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文章来源于:智东西

作者:李水青

编辑:心缘

“我对自己参与董事会的行动深感遗憾。”拉开硅谷史诗级夺权大戏序幕的核心人物——OpenAI 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特斯科夫(Ilya Sutskever)在昨晚 21:15 首度公开发声。

1.jpg

这位搅起 OpenAI 换帅血雨腥风的男人,为一波三折的剧情又添上了戏剧性的一幕,他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制造这场混乱的自责与懊悔:“我从未想过要伤害 OpenAl。我热爱我们共同建立的一切,我将尽一切努力让公司重新团结起来。”

在此之前,苏特斯科夫联手其他三位董事会成员挑起了 OpenAI 的宫斗大戏,坚决将前 CEO 萨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开除,并在三天内连换两位临时 CEO。就当人人以为 OpenAI 内斗以苏特斯科夫取胜、阿尔特曼投奔“金主”微软而收尾时,苏特斯科夫却反手来个出其不意——和超 740 名 OpenAI 员工一起签署联名信,以辞职相逼,让董事会退位、前 CEO 阿尔特曼和前董事长兼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复职。

“我要求让我主导开除的前领导复职”的反转,让原本就一头雾水的吃瓜群众们更加看不明白了。怎么微软前脚宣布完“OpenAI 零元购”,后脚连撕三天的 OpenAI 联合创始人们就来个世纪大和解?不停转发员工推文评论的阿尔特曼,还特别地给苏特斯科夫多评论了两颗心。

2.jpg

究竟是阿尔特曼宽容大度,还是苏特斯科夫魅力爆棚,竟然能让阿尔特曼对刚刚把自己开除的人如此不计前嫌、热情示爱?

阿尔特曼的心思有点难猜,不过对于 OpenAI 团队来说,失去苏特斯科夫绝对是损失惨重。毕竟,他可是被阿尔特曼盛情邀请、导致马斯克跟谷歌创始人不惜决裂、被马斯克评价为“OpenAI 取得成功的关键”的那个男人。

可以说,临阵倒戈的苏特斯科夫,亲自给阿尔特曼送来了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狗血悬疑权斗大戏中取得最终胜利的王牌。

3.jpg

疯狂四天、九集反转史上封神级硅谷商业夺权大戏

先给没摸清头绪的读者理一理前情提要,以便理解在这场由年度最火科技独角兽出演的传奇商业悬疑大戏中,为什么 OpenAI 首席科学家苏特斯科夫是最值得研究和关注的人物之一。

OpenAI 此次内爆+三天三换 CEO,精彩剧情高潮迭起,给整个科技圈拉满了实时追剧体验:

4.jpg

第一集,CEO 突然没了。董事会共 6 位成员,包括 3 位核心高管 CEO、总裁、首席科学家和 3 位非 OpenAI 员工的成员。结果首席科学家联手 3 位不管事的,把 CEO、总裁开除了,然后任命手头实权不多的 CTO 担任临时 CEO。

第二集,董事会要散伙了。临时 CEO 临阵倒戈,公开站队支持前 CEO。在一众投资人的鼎力支持下,前 CEO 拿着访客证高调回到总部“逼宫”,要复职和重组董事会。

第三集,“逼宫”败北,微软躺赢。谈判破裂,首席科学家代表董事会表态,坚决不让前 CEO 回归,并再换临时 CEO。此时微软扮演救世主轰然登场,宣布将 OpenAI 前 CEO、总裁及其他员工收入麾下,不费一兵一卒,完成釜底抽薪、偷天换日。

第四集,临时 CEO 新官上任三把火。被邀约来的新任临时 CEO 真情实感发小作文,坦言开除前 CEO 的流程和沟通处理得很糟糕,同时分享了入主 OpenAI 后 30 天内的三点计划。结果没过多久 OpenAI 员工接连辞职,满腔热血沦为笑话。

第五集,硅谷忒修斯之船迷局。数十位员工刷屏发布「没有员工,OpenAI 就一无是处」,一批 OpenAI 骨干工程师相继表态追随前 CEO,还有一众竞争对手们望眼欲穿坐等挖人。OpenAI 被吐槽即将变成“OnepeopleAI”。一个哲学问题开始被讨论——如果 OpenAI 团队的人陆续跑到另一个团队,那么到底哪边才是真正的 OpenAI?

第六集,全体员工都要没了。孤注一掷的首席科学家突然为混乱道歉,并转向前 CEO 阵营,与超 740 名 OpenAI 员工熬通宵签署联名信(OpenAI 员工数总数约 770 人),胁迫董事会下台、让前 CEO 和前总裁回归,不然他们就一起投奔微软。这意味着要么前 CEO 重新掌权,要么我们将见证一家价值超千亿美元的传奇科技独角兽的倒闭。

第七集,回归前奏?前 CEO 在社交平台频频发文,称赞 OpenAI 领导团队,强调 OpenAI 团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团结、更坚定、更专注”,“会以某种方式一起工作”,称微软和自己的首要任务仍是“确保 OpenAI 继续繁荣”。微软也好人做到底,支持把 OpenAI 前 CEO 送回去重掌大权。据说新临时 CEO 想要召开全员大会,结果没有员工响应,员工还在协作通讯软件上给临时 CEO 回复“Fuck You”表情。

第八集,幕后黑手竟然另有他人?阴谋论持续发酵,毕竟首席科学家被公认人品过硬,前 CEO 和前总裁也在这场浩劫中证明了他们深得人心,那么谁是这场混乱的“搅屎棍子”?网友们开始将矛头对准了始终保持沉默的三位非核心管理层的 OpenAI 董事会成员。其中“美版知乎”Quora 的 CEO 成为重点怀疑对象,因为 Quora 推出的 Poe Bot 与 OpenAI 的 GPTs 存在竞争。

第九集,董事会密谋反抗。据传董事会还没最终认输,已经秘密招揽新成员来增加票数。GitHub前 CEO、知名开源大佬奈特·弗里德曼(Nat Friedman)称自己接到了电话邀请,但他拒绝了。

第十集,未完待续……

事情发展到这个阶段,接下来的剧情悬念减少了很多。前 CEO 已经进入了一种“等待模式”,手握微软 Offer,坐等回归 OpenAI。

接下来有极大可能出现两种剧情:

1、最终结局很可能是 Happy Ending,三位联合创始人和团队原班人马继续并肩前行,同时这疯狂的四天将被载入科技史册。

2、现有董事会要玉石俱焚。OpenAI 联创三人带领超 700 人 OpenAI 员工加入微软,作为微软旗下的独立团队继续从事原有研究及业务。

可以看到,整个剧情发展过程中,除了作为大男主的前 CEO、作为大男主最强辅助的前总裁外,决定剧情走向的最关键人物,就是首席科学家,也就是苏特斯科夫。

他为什么突然要把阿尔特曼开除?又为什么快速反悔?在 OpenAI 发展中,他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要回答这些问题,还需从源头说起。

拜师深度学习之父,开创 AI 落地浪潮,被马斯克与谷歌创始人争抢

苏特斯科夫的传奇履历有相当多的贵人:“深度学习之父”辛顿是他的导师,阿尔特曼盛情邀请他加入 OpenAI 联创团队并为他推迟官宣成立时间,“科技狂人”马斯克和谷歌创始人佩奇为了挖他不惜撕破脸皮。

这一切足以证明苏特斯科夫在一众科技大佬们心中是多么不可多得的顶尖人才。

苏特斯科夫是以色列裔加拿大人,1985 年出生于前苏联,在以色列长大,2013 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师从 2018 年图灵奖得主、“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

过去十年兴起的 AI 落地浪潮中,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AlexNet、时序预测回归模型 Seq2Seq、主流机器学习框架 TensorFlow、AI 围棋机器人 AlphaGo,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研成果都有苏特斯科夫的贡献。

特别是 2012 年出场的 AlexNet,由辛顿和他的两位弟子苏特斯科夫、亚历克斯·克利切夫斯基(Alex Krizhevsky)一起开发,在当年的 ImageNet 大规模视觉识别挑战赛中以显著优势一举夺魁,相关论文引用次数超过 60000 次,对于深度学习走向主流和 GPU 成为主流 AI 训练芯片都功不可没。

5.jpg

▲苏特斯科夫(左)、亚历克斯(中)和辛顿(右)

据英伟达创始人兼 CEO 黄仁勋回忆,研发 AlexNet 时,是苏特斯科夫专程从多伦多开车到纽约,买了一整个后备箱的当时最新版 GTX 580 显卡。日后正是这个满登登的后备箱,打开了 AI 新世界的大门。

2013 年,AlexNet 团队又一起创立了深度学习创企 DNNResearch。这家初创公司随即被谷歌、微软、百度、DeepMind 激烈竞拍,最终花落谷歌,苏特斯科夫也被谷歌大脑(Google Brain)聘请为研究科学家。

加入谷歌大脑之后,苏特斯科夫对语言处理非常感兴趣。他主导研发序列模型 Seq2Seq 模型,击败了当时表现最好的翻译器,带动了谷歌翻译的巨大进步。如今主流大模型所普遍采用的 Transformer 架构,最初便是用于解决 Seq2Seq 问题。在谷歌首席科学家、谷歌大脑团队负责人杰夫·迪恩(Jeff Dean)眼中,苏特斯科夫总是“对事情发展方向有很强的直觉”。

大佬的评价果然一针见血,日后掀起的 GPT 大模型风暴中,苏特斯科夫便是站在风暴中心的那个核心研发人物。

在谷歌大脑没做多久,苏特斯科夫很快就开启了新副本——OpenAI。

2015 年 12 月,马斯克、阿尔特曼、PayPal 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Stripe CTO 雷格·布罗克曼等硅谷大佬,因为担心谷歌垄断 AI 技术,联手创办了一家非营利组织 OpenAI。

在马斯克力邀之下,苏特斯科夫加入了 OpenAI 创始团队,并担任首席科学家。

6.jpg

▲OpenAI早期部分成员合影,最后排右一是苏特斯科夫(图源:MIT评论)

马斯克将这段挖人经历称为“最艰难的招聘战之一”。税务报表显示,OpenAI 给苏特斯科夫的年薪是 190 万美元。据说当时为了挽留苏特斯科夫,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提出把给他的年薪提高到 OpenAI 待遇的两三倍,结果还是没能留住人。为此佩奇把这笔账算到了马斯克头上,导致原本有望修复的两人关系走向破裂。

随后几年里,苏特斯科夫主导了从 GPT-1 到 GPT-4、ChatGPT 多款大语言模型的研发。同时,苏特斯科夫领导开发了业界蹿红的 DALL·E 1 文生图模型,如今的 DALL·E 3 正是基于该版本迭代而来。在苏特斯科夫的带领下,研发团队每当遇到困难,都能在半年或一年内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无论是 OpenAI 内部人员、顶级 AI 学者还是叱咤科技圈的马斯克,每每谈及苏特斯科夫,都对他给予高度评价。

布罗克曼说他是一位“脚踏实地的人”、“清晰的技术专家”、“拥有广博的知识和远见”,而且“总是能够深入研究当前系统的局限性和功能的细节”。

和辛顿同样是 2018 年图灵奖得主、“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的约书亚·本吉奥(Yoshua Bengio),记得阿尔特曼说过苏特斯科夫是世界上最受尊敬的研究人员之一,认为 OpenAI 首席科学家不太可能有比苏特斯科夫更好的候选人。

马斯克更是将挖到苏特斯科夫视作“OpenAI 取得成功的关键”,并评价他“不仅聪明,还是个心地善良的好人”。

哪怕苏特斯科夫因为 OpenAI 内斗事件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纯纯作为不明真相吃瓜群众的马斯克,仍然愿意站出来给予苏特斯科夫坚定的信任和支持:“伊利亚有很好的道德准则,不追求权力,除非他觉得绝对有必要,否则他不会采取如此激烈的行为。”

7.png

首席科学家夺权改朝换代?三天连换三位 OpenAI CEO 始末

当初苏特斯科夫是被阿尔特曼、布罗克曼盛情邀请进入 OpenAI 联创团队的,因此他突然在上周六与董事会成员联手“夺权篡位”开除阿尔特曼,令很多人大跌眼镜并大感费解。

2015 年 7 月,苏特斯科夫还在谷歌大脑担任研发科学家,尚未做出是否加入 OpenAI 联创团队的最终决定。OpenAI 原本计划年底的 NIPS 会议上官宣成立,但就是为了等苏特斯科夫的回音,阿尔特曼、布罗克曼特意推迟了官宣时间。布罗克曼还用短信连番轰炸,劝说苏特斯科夫加入他们,这才形成了 OpenAI 强大的初创团队阵容。

然而八年后的 11 月 18 日,苏特斯科夫却主导了“OpenAI 政变”,将阿尔特曼、布罗克曼踢出局。

8.png▲OpenAI于11月18日在官网发布领导层换届公告

事情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根据各路信息拼凑,苏特斯科夫先是与3位董事会成员谈话,达成了一致,在阿尔特曼、布罗克曼不在场的情况下召开了一次董事会,做出开除 CEO 阿尔特曼的决定。

当地时间 11 月 16 日周四晚上,苏特斯科夫发短信给阿尔特曼,约在周五中午进行 Google Meet 远程视频会议,结果整个董事会只有布罗克曼不在,其他 4 位董事会成员直截了当地通知阿尔特曼:“你被炒了。”

11 月 17 日中午,苏特斯科夫给布罗克曼发短信,要求快速通话。4 分钟后,双方接入 Google Meet 视频会议,苏特斯科夫通知布罗克曼他被董事会除名。

所以事实上,得知被开除的消息,阿尔特曼仅比广大网友早了半天,布罗克曼更惨,只提前不到 10 分钟知道。就连 OpenAI 最大的“金主”微软,都是跟布罗克曼差不多同一时间得知这一重磅消息的,外媒爆料称微软 CEO 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对此“非常愤怒”。

随后苏特斯科夫召开 OpenAI 全体员工会议,宣布董事会决定,并宣布 CTO 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担任临时 CEO。

9.jpg

▲从左至右依次是苏特斯科夫、阿尔特曼、穆拉提、布罗克曼(图源:Jessica Chou)

根据会议记录,至少两名员工询问苏特斯科夫,此次解雇是否构成“政变”或“恶意收购”。

苏特斯科夫回答说:“你可以这样称呼它,我理解你为什么选择这个词,但我不同意这一点。这是董事会履行非营利组织使命的职责,即确保 OpenAI 构建造福全人类的 AGI。”

然后就是震惊全球科技圈的北京时间 11 月 18 日 4 点 28 分,OpenAI 官网发布开除阿尔特曼的决策声明。

也不知道是什么给了他抵抗全世界意志的勇气,当外界舆论、OpenAI 员工以及一众 OpenAI 投资方要求阿尔特曼回归复职的压力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当临时 CEO 穆拉蒂刚上任 32 小时就宣布支持阿尔特曼,当阿尔特曼、布罗克曼冲回 OpenAI 总部要改组董事会,当所有网友都以为这是将是阿尔特曼必然取得胜利的一战,结果,苏特斯科夫站了出来,向媒体宣布:绝不让阿尔特曼重新担任 CEO。

他的态度非常坚决,称这是捍卫公司使命的“唯一途径”,因为“阿尔特曼的行为和董事会的互动削弱了其监督公司 AI 开发的能力”。

他还宣布撤掉已经向阿尔特曼倒戈的临时 CEO 穆拉蒂,宣布亚马逊旗下游戏流媒体平台 Twitch 的联合创始人埃米特·谢尔(Emmett Shear)将成为新的临时 CEO。另一边微软 CEO 纳德拉又宣布另一个震惊科技圈的消息:阿尔特曼和布罗克曼加入微软。

就在人们以为一切尘埃落定时,苏特斯科夫紧接着奉送了又一个 180 度大反转,为自己参与董事会行动所制造的混乱公开道歉。

从当地时间 11 月 20 日凌晨开始,超过 740 名 OpenAI 员工通宵接力,签署辞职联名公开信,逼 OpenAI 董事会下台并召回阿尔特曼和布罗克曼,要么他们就辞职加入微软。

而让网友们反复怀疑自己眼睛出问题的是,联名新的第 12 个员工署名,赫然写着苏特斯科夫的名字。

10.png

现在,故事终于真正要画上句号了。阿尔特曼重返 OpenAI 还是留在微软,成为了这个抓马商战最后的悬念。

如果留在微软,那么毫无疑问,OpenAI 会弃用 Google Meet,转向微软 Teams 视频会议软件。

技术先行 vs 安全先行,理念纠纷还是另有他因?

故事即将收尾了,但还有一个疑问始终没有得到答案:苏特斯科夫和阿尔特曼,这两位并肩 7 年带领 OpenAI 走向巅峰的创业老伙计,为何会矛盾激化到突然兵戎相见?

官方给出的理由是,阿尔特曼对董事会的沟通“始终不坦诚”。

就像吃瓜群众代表发言人马斯克说的,董事会为什么认为必须采取这么严厉的行动,总该给大家个说法。

然而除了苏特斯科夫外,其他 3 位决定开除阿尔特曼的董事会成员始终缄口不言。

官方不揭晓答案,吃瓜群众们就自己动脑筋分析。从种种迹象来看,阿尔特曼和苏特斯科夫两人可能在“技术先行”和“安全先行”的理念上出现了分歧。

技术先行主张人类应该无条件地加速技术创新,并快速推出它们。

安全先行则倡导先保障安全,再追求通用智能,包括模型、数据等各个领域的安全。

阿尔特曼在推进先进技术商业化落地的做法上更加敢于冒险,苏特斯科夫却认为再这样下去,可能会让 AI 打开潘多拉魔盒,走向失控。

这个分歧早在去年 11 月 30 日 ChatGPT 问世时就已有端倪。当人们为 ChatGPT 而空前兴奋时,苏特斯科夫坦言公司内部对这个产品的预期不高,并不知道它是否有益,甚至觉得它“平淡无奇”,而且提到问事实性问题时,ChatGPT 可能会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

苏特斯科夫与他的导师辛顿多年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担心 AI 风险,今年 5 月,辛顿辞去了谷歌副总裁和工程研究员职务,坦言自己有些后悔开发 AI,因为“很难想到如何阻止坏人利用它做坏事”。他很担心科技巨头陷入无法停止的 AI 竞争,并预言未来 AI 技术可能对人类构成威胁。

和张扬的阿尔特曼不同,苏特斯科夫的性格内敛。他很少接受媒体采访,说话的语速总是慢慢的,在边思考边说时,经常会有较长的停顿。也许是性格使然,也许继承了老师辛顿对 AI 安全的谨慎理念,在随后 GPT 突飞猛进发展的过程中,苏特斯科夫对先进 AI 应用的态度越来越保守,一直在扮演“踩刹车”的角色。

他想要实现通用人工智能,但在实现这一远大目标之前,他也想要足够认真地去对待、监管和控制当前 AI 存在的风险。

为了防御 AI 风险,他参与创立了 OpenAI 的超级对齐团队。对齐就是通过研发一套安全机制,让 AI 做的事与人类允可的事保持一致,降低侵犯人类权益的风险。

在他的设想中,超级智能要对人类抱有友好和正面的情感。“技术的发展会稍稍减慢,但还是会稳步前进,如果我们能接受这点,我们就可以进行一些很有意义的工作,研究相关技术,让我们能解决未来此类超级智能的控制问题。”苏特斯科夫说。

在最近一次的采访中,苏特斯科夫谈及 AI 可能带来的安全威胁:“假新闻的问题会严重一百万倍,网络攻击会变得更加极端,我们将拥有完全自动化的 AI 武器,我认为 AI 有潜力创造无限稳定的威权政权。”

因此很多网友推测,是不是 AI 出现了意识或其他失控的突破性进展,导致他认为必须强制按下“GPT 暂停键”。

不过从最新一位 OpenAI 临时 CEO、全球最大直播平台联合创始人埃米特·谢尔(Emmett Shear)发布的入主 OpenAI 宣言来看,他在接受这份新工作前了解到「董事会“没有”因为任何具体的安全分歧而将萨姆撤职,他们的理由与此安全不同」。

这在大众心中又埋下了一个新的问号。

结语:搅起硅谷血雨腥风后,传奇人物能否续写 OpenAI 神话?

再过 9 天,就是现象级 AI 产品 ChatGPT 发布的一周年。也不知道 OpenAI 的商业夺权大戏,能否在此之前真正一锤定音。

而这四天围绕 OpenAI 的血雨腥风,在提供茶余饭后谈资的同时,给科技圈上了现实的一课: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功绩再大的创业者也能被轻易掀下马,再不可一世的公司也可能自毁长城,再大影响力的技术领袖失去人才团队也会寸步难行。

从结果来看,把阿尔特曼开除掉又请回来,不管最后能否成功,这事已经弄出了无可挽回的糟糕影响,对 OpenAI 的声誉、团队、市场信任度都是破坏性的。

如果阿尔特曼回归、苏特斯科夫继续执掌 GPT 研发重任,阿尔特曼能否消除真正令苏特斯科夫的不满,双方能否在未来的技术和产品推进节奏上达成一致?

苏特斯科夫又能否为自己没考虑后果的冒失行为,做出令人满意的弥补?

微信图片_20230104175528.jpg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

客服微信
享受1V1专属服务
免费领取技术福利
发送名片申请入群
与CT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