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Kitty • 2023-11-22 17:40
1615
本文由 连线Insight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文章来源于:连线Insight
文:王慧莹
编辑:子夜
故事尘埃落定。
当地时间 11 月 22 日凌晨,OpenAI 官方发推特表示,“我们已经就阿尔特曼重返 OpenAI 担任首席执行官达成了原则协议,新的初始董事会成员包括 Bret Taylor (主席)、Larry Summers 和 Adam D’ Angelo。”
随后,阿尔特曼转发了 OpenAI 的贴子。
从最新公布的三位董事会成员来看,除了阿尔特曼外,原董事会仅保留了 Adam D’ Angelo一人,其余均为新上任董事会成员。
100 多个小时,OpenAI“政变”大戏最终落幕。阿尔特曼王者归来,带员工逼董事会大换血计划成功。
OpenAI 的宫斗连续剧已经多次反转,十分精彩,我们来回顾下剧情:
当地时间 11 月 17 日,OpenAI 董事会宣布阿尔特曼将辞去 CEO 一职并离开董事会。CTO Mira Murati 将担任临时 CEO,立即生效。“作为此次过渡的一部分,Greg Brockman 将辞去董事会主席职务,并将继续担任公司职务,向 CEO 汇报。”
一如 ChatGPT 在全球科技圈的一鸣惊人,OpenAI 董事会的“政变”来得有些猝不及防,并引爆整个科技圈。
当外界都在关心阿尔特曼何去何从时,更戏剧化的一幕出现了。微软 CEO 纳德拉在社交平台上宣布,OpenAI 创始人阿尔特曼和 Brockman 及其同事将加入微软。随后,阿尔特曼转发了表示,“任务仍在继续”。
纳德拉的推文
期间,经历了投资人施压、OpenAI 核心人员辞职、OpenAI 董事会后悔、阿尔特曼要求 OpenAI 董事会大换血,这场宫斗大戏的剧情堪称跌宕起伏。
故事到这只过去一半。OpenAI 核心人物阿尔特曼要离开,彻底动摇了员工们的军心。
阿尔特曼离开后,OpenAI 的核心员工开始在 Twitter 上发布“没有员工,OpenAI 就一无是处”,来表达对阿尔特曼的支持,其中包括 CTO 米拉(当了一天临时 CEO)、COO Brad Lightcap、首席战略官 Jason Kwon 等。阿尔特曼一一为其点赞。
11 月 20 日上午,OpenAI 员工给董事会成员下了最后通牒,威胁将集体离职跟随奥特曼入职微软,条件是董事会必须集体离职,并且恢复阿尔特曼和格雷格曼的职位。信中表示,微软已经向员工们保证,将会为加入的人留有职位。
OpenAI 770 名员工中已经有超 700 名签署了这封联名信。讽刺的是,这次“政变”的主导者,OpenAI 首席科学家苏茨克维的名字也出现在签名里,他背叛了其他董事会成员。
我们不得不佩服阿尔特曼作为创业者的执行力和收服人心的能力。面对巨大的压力,他在四天内迅速化被动为主动,这个回击力度和反应速度或许连乔布斯、马斯克都自愧不如。
支撑他翻盘的,是他在 OpenAI“主心骨”的地位,也是 OpenAI 的“金主”微软。
ChatGPT 的成功让 OpenAI 成为炙手可热的独角兽,微软及管理层对 OpenAI,尤其是阿尔特曼本人赞赏有加。在这场宫斗中,微软CEO纳德拉第一时间表示,承诺支持阿尔特曼下一步采取的任何动作。
11 月 21 日,微软首席技术官 Kevin Scott 表示,欢迎 OpenAI 员工们加入微软工作,微软将支付与 OpenAI 相当的薪酬。
时间倒回到十多天前。OpenAI 的首届开发者大会现场,阿尔特曼和纳德拉站在聚光灯下,谈论着 OpenAI 与微软的合作,并展望未来。微软愿意支持 OpenAI,但前提是有阿尔特曼的 OpenAI。
短短的几天内,OpenAI 翻天覆地,从突如其来的“政变”,到员工离职的施压,董事会朝自己开了一枪,最终被阿尔特曼和员工逼得大换血,最终阿尔特曼赢了,这场博弈也有了结局。
从被逐出到“王者归来”,时间只过去了 100 小时
一夜之间,天变了。
“今天在很多方面都是一次奇怪的经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有点像在你还活着的时候读你自己的悼词。”阿尔特曼在 Twitter 上这样形容自己被逐出的心情。
提到 ChatGPT 的成功,人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 OpenAI,而想到 OpenAI,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阿尔特曼。作为创始人,阿尔特曼已然是 OpenAI 的代名词。
然而,事情的走向正往相反的方向走去。
11 月 18 日凌晨,OpenAI 突然官宣,将原 CEO 阿尔特曼开除出公司,即日生效。任命首席 CTO Mira Murati 为临时首席 CEO,并在寻找永久继任者。
根据 OpenAI 的官方公告,阿尔特曼被离职是因为他在与董事会的沟通中不够坦诚,阻碍了董事会履行职责的能力,董事会不再对他继续领导 OpenAI 的能力充满信心。
就这样,一场以科技圈最闪耀的新星 OpenAI 管理层为中心的“政变”突如其来。当时,很多人认为,阿尔特曼会成为马斯克之后,第二个离开 OpenAI 的关键人员。
2018 年,当 OpenAI 因资金短缺导致研发进度远不及谷歌时,马斯克向联席董事长山姆·阿尔特曼提出了由他亲自接管和运营 OpenAI 的建议,但这一建议遭到了 OpenAI 创始人们的反对。不久后,马斯克离开 OpenAI,并取消了原计划向 OpenAI 捐赠的一大笔投资。
但和马斯克不同的是,阿尔特曼的结局并不是愤然离开。
阿尔特曼深得 OpenAI 的民心,他的离开引发了 OpenAI 内部的不满。
消息公布后的一天里,OpenAI 的三名高级研究人员辞职,同时内部员工也开始了大规模抗议;另一边,Thrive capital 等外部股东也开始向 OpenAI 施压,多方势力推动着董事会“收回”错误的决定。
凭借过往的人脉,阿尔特曼快速做出了反击,也让这场“政变”更加精彩。
当地时间 11 月 20 日,阿尔特曼在 Twitter 发文,“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戴这个”,图片中的他身在 OpenAI 旧金山总部,佩戴着访客工牌。
图源阿尔特曼Twitter
当外界正在猜测阿尔特曼意指另起炉灶,还是回归时,OpenAI 的董事会率先低下了头,主动说服阿尔特曼回归。是回归,还是离开,两天之内,阿尔特曼就在这场“政变”中由被动变主动。
然而,这不是终局,现实版《硅谷》的剧情更为刺激。
OpenAI 董事会与阿尔特曼的谈判失败,微软首席 CEO 纳德拉表示,阿尔特曼、布罗克曼和其他 OpenAI 员工将加入微软,领导“一个新的先进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同时,OpenAI 找来了视频流媒体网站 Twitch 的联合创始人埃米特·谢尔将接任临时 CEO。
看似阿尔特曼回归失败,实则不然。如今,OpenAI 超 700 的员工签署了一封公开信,要求恢复阿尔特曼和布罗克曼的职位,并且要求董事会成员全部辞职,否则自己就将追随阿尔特曼入职微软。
外界的舆论让 OpenAI 董事会慌了神,即便是整个事件的主导者苏茨克维也首次发声。他表示:“我对自己参与董事会的行动深感遗憾。我从来没有想过要伤害 OpenAI。我热爱我们共同建立的一切,我将尽一切努力让公司重新团结起来。”
从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逐出,到绝地反击,让董事会后悔,故事到此本应该可以结束,阿尔特曼可以顺势回归,但阿尔特曼并不满足于此,最终联合员工逼得董事会大换血,实现了彻底的“反杀”。
阿尔特曼的能力和野心,再次被印证。面对突发事件,精准的判断和快速的执行力,再此让他坐实了“硅谷新王”这一身份。
事实上,此次“政变”的矛盾点在于 OpenAI 这个原本非营利性的组织,是否应该为了利润走商业化。
一个事实是,随着 ChatGPT 取的巨大成功,OpenAI 从一个非营利性组织转变为了一个成功的独角兽企业。在阿尔特曼的带领下,ChatGPT 的商业化速度惊人,他希望 OpenAI 推出更颠覆性的人工智能产品并和客户签约。
而这与 OpenAI 董事会成员对人工智能工具安全性的担忧相矛盾,更偏离了OpenAI的使命。《纽约时报》报道表示,这是 OpenAI 在商业上的迅速成功与公司对人工智能安全性更多考量之间冲突的结果。
美国著名科技记者卡拉·斯维什尔表示,消息人士告诉她,董事会认为阿尔特曼推出新版 ChatGPT 时过于激进,没有进行严格的安全审查,这与 OpenAI 的愿景背道而驰。更重要的是,此前在 OpenAI 举办的开发者日活动上,阿尔特曼宣布的“GPTs Store”平台商店等宏大商业战略,进一步激化了高层与阿尔特曼的矛盾。
如今,OpenAI 的董事会已经重新组成,而阿尔特曼回归后,也将按照自己原本的想法带领 OpenAI 前进。
有微软兜底,阿尔特曼比乔布斯和马斯克还“猛”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创业氛围浓厚、科学技术先进的硅谷有个 B 面——与这座城市本身的政治基因相似,硅谷的科技公司内部政治氛围也很浓厚。
伴随公司的壮大,内部管理层往往会围绕企业的初心、战略、权力进行激烈的斗争。因此,创始人被罢免、被逐出,在硅谷科技圈不是新鲜事。
前有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当年被架空,后有马斯克被 PayPal 扫地出门,如今又有阿尔特曼与 OpenAI 的拉锯战。
唯一不同的是,阿尔特曼的反击速度和力度更快更大,最终,还成功让董事会实现重组。这除了阿尔特曼自身的情商外,坚定支持者微软是他强大的后盾。
回顾 OpenAI 的发展历程,微软直接向 OpenAI 提供了大量的现金和资源。自 2019 年与 OpenAI 签署第一份合作协议以来,微软已向 OpenAI 承诺提供至少 130 亿美元。
2019 年,微软向 OpenAI Global 投资了 10 亿美元,微软又向 OpenAI Global 追加了 20 亿美元的投资,微软今年一月份向 OpenAI Global 增加投资 100 亿美元。
令人意外的是,阿尔特曼被逐出 OpenAI 的动作,OpenAI 董事会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他们的大股东微软,微软管理层也是在声明发出的前几分钟在得知。
显然,这让微软高层很不满意。据 Bloomberg 报道,微软 CEO 纳德拉对此感到惊讶和愤怒,有点措手不及,并且他与阿尔特曼一直保持着沟通,承诺将支持他下一步采取的任何行动。
他表示,如果阿尔特曼最后还是无法回到 OpenAI,微软将考虑投资奥特曼的新企业。
在阿尔特曼与董事会的谈判中,纳德拉始终是帮阿尔特曼斡旋的核心人物。他也给阿尔特曼提供了更多机会,他宣布,阿尔特曼和布罗克曼将加入微软,管理一个新的人工智能研究部门。
阿尔特曼和纳德拉,图源OpenAI DevDay大会视频截图
宣布阿尔特曼将加入后,微软股价在美东时间周一涨超 2%,创历史新高,市值接近 2.8 万亿美元,已逼近苹果公司。
或许纳德拉也没想到,公司的股价上升,是因为合作伙伴一场自杀式内讧。
事实上,微软像是这场闹剧的最终赢家。微软如果成功纳入阿尔特曼,这便有利于微软巩固在 AI 领域的影响力。
当谈论这个硅谷新王时,从公司势头,到产品创新,阿尔特曼和 OpenAI 都让人不禁想到乔布斯和苹果——创始人的创业之路总是一路荆棘。
回望 1985 年,乔布斯被苹果董事会扫地出门,开始了人生中最灰暗的十年,但也收获颇丰的十年。
彼时,苹果首台麦金塔什电脑“Macintosh”销量开始下滑,以及麦金塔什开发团队中部分成员,特别是苹果元老沃兹尼亚克的辞职,苹果董事会,甚至不少员工都认为乔布斯是苹果未来发展的障碍。
最终,内部斗争后,乔布斯决定辞去苹果公司董事长职务,卖掉绝大多数股份,另起炉灶的成立了以生产工作站和服务器为主业的 NeXT 公司,同时苹果也有五名高管跟随乔布斯前往 NeXT。
十年后,尽管更换了多任领导层,但苹果的市场表现依旧在下滑,甚至濒临破产。
1997 年,乔布斯王者归来,叫停了一些错误决定,毫不留情地关闭了表现不好的产品线,然后缔造了一系列热门产品:iMac、iPad、iPhone以及iPad,最终把苹果变成了世界上最具价值的公司。
后来,乔布斯自己总结那段蛰伏,“被从苹果公司解雇是我身上曾发生的最好事情,成功者的沉重负担再次被新创业者的轻松心态所取代。它让我觉得自由,并促使我进入生命中最有创造力的一个阶段。”
对于阿尔特曼而言,有微软这个科技巨头兜底,他的态度和手段比乔布斯及马斯克还要猛。而他的野心,或许也不只是成为乔布斯或马斯克。
阿尔特曼本人,野心不可阻挡
年轻、极客、语速飞快,充满激情地讲述着如何用创业改变世界,阿尔特曼身上闪烁着硅谷创业者的特质。
小时候,阿尔特曼是个迷恋科幻小说和《星球大战》的书呆子。2003年,阿尔特曼来到斯坦福大学学习人工智能,但他发现那时候这个领域深陷寒冬,后来他辍学,成为一个连续创业者。
先是与他人共同创立了 Loopt,一家社交媒体公司,这个应用程序可以告诉你朋友在哪里。同年这家公司成为进入硅谷最著名的孵化器 YC 的首批创业公司;Loopt 未能起飞,但阿尔特曼卖掉它赚到的钱让他能够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之后,他创办了小型风险投资公司 Hydrazine Capital,筹集了约 2100 万美元,这其中还包括了 Paypal 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的资金。
这期间,他遇到了自己的导师、忘年交——“硅谷创业之父”保罗·格雷厄姆。格雷厄姆第一次见到阿尔特曼,就在想“啊,19 岁的比尔·盖茨估计也就这样了吧!”
2014 年,阿尔特曼作为格雷厄姆的继任者来管理 YC,当时他只有 28 岁。在阿尔特曼的领导下,YC 的野心等级上升了10倍。
格雷厄姆认为,阿尔特曼一直在尝试通过癌症治疗、核聚变、超音速客机以及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技术进展,全面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我认为他的目标是创造整个未来。”格雷厄姆说。阿尔特曼在硅谷还有个人设是野心家。格雷厄姆曾评价他“野心超过了硅谷能容纳的边界”、“如果把他扔到某个食人族之岛,5年后他将成为这个岛的国王”。
这和很多硅谷创业者不谋而合,尤其是阿尔特曼当年的好朋友,OpenAI 的首批创始人之一马斯克。
小时候,马斯克看《银河系搭车客指南》这本书时,被里面的超级计算机吸引,它的目标是找出“生命、宇宙以及一切这个终极问题的答案”。
后来,从 X.com,到特斯拉、OpenAI,再到 xAI,马斯克在人工智能领域连续创业,关于生命和宇宙的问题也成为马斯克一直在寻找的答案。
也是这样的理想,在 ChatGPT 推出后,马斯克成为第一批质疑OpenAI和阿尔特曼的人。
今年 2 月 7 日,他在 Twitter 上写道:“OpenAI 是作为一家开源的非营利公司创建的,以制衡谷歌,但现在它却已经成为一家由微软有效控制的开源、利润最大的公司。”
3 月 15 日,他又写到“我仍然很困惑,我捐赠了约 1 亿美元的非营利组织是如何变成 300 亿美元市值的营利组织的。如果这是合法的,为什么不让其他人这样做?”
7 月,马斯克成立人工智能公司 xAI,并称其目标是“了解宇宙的真实本质”。他甚至透露,他们开发的新产品名字叫做“TruthGPT”。
为了人工智能的未来,马斯克明显是更喜欢戏剧冲突的那一位,而比马斯克年轻15岁的阿尔特曼是更沉稳内敛的。
有一段时间,阿尔特曼一直在考虑要不要竞选加州州长,但他意识到自己完全有能力做一些更大的事情——领导一家将改变人类自身的公司。
“开发AGI这件事情只能一次过。而且能够胜任经营 OpenAI 这份工作的人没有太多。我很幸运,我的人生有过一系列的经历,让我为此做好了积极准备。”阿尔特曼曾这样表示。
“超强的执行力”“对商业的敏感嗅觉”“极具魄力”“投资天赋”……是不少人对阿尔特曼的印象。
作为 OpenAI 的 CEO,阿尔特曼不知疲倦地游走于各国政府之间,呼吁监管 AI——差不多也就是呼吁政府来监管自己。从创业公司,到估值 900 亿美元,OpenAI 能走到今天,阿尔特曼的地位举足轻重。
格雷厄姆曾说:“有些人赚到足够的钱之后就停止了,但山姆似乎对钱的兴趣度不是特别大。另一种可能是,他去做 OpenAI 的原因或许是更喜欢权力。”
沿着这个思路,在微软领导一个独立部门或许并不是阿尔特曼想要的。阿尔特曼习惯掌控一切,但不习惯被人约束,如今回归继续担任 OpenAI 的 CEO 是更好的选择。
据彭博社报道,最近几个月,阿尔特曼定期参加孙正义在加州 Woodside 豪宅举行的晚宴,与微软首席 CEO 纳德拉等其他科技高管讨论人工智能、芯片和其他科技话题的未来。
此外,阿尔特曼希望成立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的芯片公司,生产可以与当前 AI 芯片龙头企业英伟达所竞争的芯片。不过,阿尔特曼所计划的这家的芯片合资公司尚未成立,与投资者的谈判还处于早期阶段。
除了这家芯片公司,阿尔特曼还一直在为他与苹果公司前设计总监 Jony Ive 合作开发的一款人工智能硬件设备筹集资金。
这个野心家正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不懈努力,未来,阿尔特曼可能会拥有很多个公司,而 OpenAI 或许只是他的其中一站。
当 ChatGPT 震撼全球,一些人开始把阿尔特曼称作“我们这个时代的奥本海默”。巧合的是,阿尔特曼今年 38 岁,正是奥本海默着手组建曼哈顿计划的年纪。在一次采访中,阿尔特曼还神秘地说起自己跟奥本海默是同一天生日。
当然,这只是个比喻。很久以后,我们仍会记得,OpenAI 第一任 CEO 用开创性的理念,将人工智能的未来从旧金山教会区一栋没有标记的 4 层楼总部,注入到全球的科技浪潮之中。
(本文头图来源于 OpenAI DevDay 大会视频截图。)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