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照进现实!社交软件大搞“明星批发”,AI上演替身文学?

HelloKitty 2023-11-03 16:02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1529

本文由 头号AI玩家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文章来源于:头号AI玩家

作者:阿虎

我在娱乐圈唯一的人脉不再只有张大大,还有 Kendall Jenner,Charli D'Amelio,刘宇宁,李兰迪,章若楠......

虽然都是 AI。

今年 9 月底,Meta 在 Meta Connect 大会上首次推出了自己的人工智能角色,正式加入了 AI 聊天机器人大战。Meta 认为,Z 世代会希望和各种不同的聊天机器人互动,可以丰富线上社交的娱乐性。

Meta 和当红明星、网红以及虚拟偶像合作,打造了以他们为原型的聊天机器人。

其中包括说唱歌手史努比·狗狗(Snoop Dogg)、模特肯达尔·詹娜(Kendall Jenner)、NBA 球星德怀恩·韦德(Dwyane Wade)以及 TikTok 网红查莉·达梅利奥(Charli D'Amelio)等等。

不过,尽管这些角色的面孔很熟悉,但他们都有自己的 AI 人设。

在主页介绍中,狗爷(Snoop Dogg)变成了游戏主持人“Dungeon Master”,查莉成为了“CoCo”,是一名舞蹈爱好者。

1.png

Meta官网上明星AI角色

今年 9 月上旬,微博上线了 AI 明星情感伴聊功能,让粉丝能通过社交平台与喜欢的明星交流。

找明星替身做聊天搭子,能否成为满足粉丝需求的新形式?为何社交平台都热衷于做 AI 助理?“头号 AI 玩家”梳理了各个社交平台的 AI 聊天机器人,试图寻找到答案。

社交软件正在批量制造“AI 明星”

在社交软件 Instagram、WhatsApp 和 Facebook 的消息界面,点击“New Message”就可以召唤 Meta 推出的 AI 明星角色。

和 Meta 推出的各种 AI 明星聊天,很容易让人有一种在娱乐圈人脉很广的错觉。

2.jpg

Instagram上Meta AI的对话页和社交主页

比如,模特 Kendall Jenner 成为了最忠诚的姐妹“Billie”,她会综合肯豆日常的语气和表达习惯来回复,给粉丝提供各种建议。

她会说:“我来这里是为了帮助你解决任何问题,关于爱情、生活,还是说你只是想找个倾诉的对象?我会支持你的。”

当我问她,好闺蜜想和我穿一样的衣服参加同学聚会,向她征询建议时,她说:“和其他人开玩笑说,你们是时尚灵魂伴侣。然后,你可以加些配饰或者改变你的发型,让你的造型与众不同。”

如果对球类、体育话题感兴趣,传奇四分卫 Tom Brady 的 AI 形象“Bru”,就会和你讨论各种体育赛事。

比如:“美式橄榄球队喷气机是否是一支好球队?”

“Bru”的回答就像一位体育评论员在分享自己的看法:“我想说他们是一支有潜力的球队。他们在攻防上都有点天赋,但他们还年轻,还不懂怎么样打才能获胜。”

3.jpg

和体育评论员Bru、米其林厨师Max的聊天页面

不过,目前 Meta 的聊天功能仅面向部分美国 IP 进行内测。

在这些 AI 的助力下,粉丝和喜欢的明星之间的互动更加自由,话题也更多元,交互时间也更长。

Meta 计划创建几十个同类型的明星聊天机器人,让明星和网红都拥有专属的聊天机器人,帮助他们维系和粉丝的关系,增加广告曝光和营销的机会。

让 AI 做明星替身的想法,Meta 并不是第一个。

今年 9 月,国内社交平台微博上线了明星 AI 情感伴聊功能,将AI聊天机器人接入明星私信后台,实时回复用户留言。

用户只要向接入功能的明星微博账号发送私信,就可以体验专属的 AI 明星伴聊助手。他们会模拟明星的聊天方式以及说话习惯进行回复,刘宇宁和李兰迪率先接入了这一功能。

比如,当我们向刘宇宁的 AI 发送“你最近在做什么呀?”,AI 刘宇宁不仅会回答问题,还会像真人一样主动提问,“你呢?最近过得怎么样”。

4.jpg

和刘宇宁的AI伴聊助手对话截图

我们向 AI 李兰迪询问最近在拍什么戏,她会根据具体内容回复,“具体的工作内容我暂时不能透露。希望大家都能喜欢我的新作品”,但最近李兰迪暂时下线了自己的 AI 伴聊助手。

5.jpg

和李兰迪的AI伴聊助手对话截图

从“头号 AI 玩家”的体验来看,Meta 里的 AI 明星更侧重解决问题、给出穿搭、食谱、观赛指南等建议,旨在帮助用户完成实际的任务,明星个人属性和特点并不是特别明显。

微博的 AI 明星则更擅长日常陪伴和闲聊,会撒娇、爱卖萌是他们 AI 人设的一部分。

在粉丝需要鼓励和关怀的时候,由明星账号发回的 AI 回复能给出一定的情绪反馈。

微博方面也表示,AI 伴聊更注重以聊天的方式为粉丝提供情感陪伴,强化粉丝和偶像之间的特殊情感联系。

明星替身文学,可行吗?

AI 明星助手的热度正在不断升高。截至发稿前,肯豆在 Instagram 平台上的 AI 账号“Billie”已经拥有了 21.7 万的粉丝数,其他账号同样保持稳定的粉丝增长量。

6.jpg

就如扎克伯格所言,人们对于 AI 版本的名人明星有着“巨大的需求”。

以明星为形象打造的 AI 聊天机器人,能够更精准进行语言风格复刻,和粉丝进行定制化的聊天内容,为用户创造一个虚拟寄托。

这种迎合用户、高度定制的对话内容,会让粉丝产生“偶像和我彼此熟知”的错觉,从而心甘情愿地产生情感连接。

Meta 指出,这些明星 AI 不仅仅是回答问题,也可以用于娱乐,同样可以帮助你完成想要做的事情。

据科技媒体 The Information 此前报道,Meta 为打造这些 AI 明星助理,曾向一位名人支付了 500 万美元(折合人民币 3665 万),仅仅是为了使用他的声音和形象。

但意外的是,斥巨资打造、明星频繁互动这些看点,都无法获得用户和粉丝的赞同。

在 AI 版肯豆“Billie”的一条 Instagram 视频博文下,不少网友表示无法理解,不明情况的粉丝还被吓到了。

当肯豆变成 AI 的时候,人们恍然这个“女孩”背后并不是他们熟悉的 Kendall Jenner,仅仅是用 AI 模仿出来的声音和形象。

这不得不让人想到最新一季《黑镜》里的剧情。在剧中,女演员莎玛·海耶克(Selma Hayek)将自己的肖像授权给了制作公司流莓体(Streamberry),因此,她的数字分身可以在影视剧中饰演各类角色,即便是在她不知情、不允许的情况下。

当自己的形象被滥用,海耶克也没有退出的权利,她对自己的肖像权彻底失去了控制。

7.jpg

《黑镜》第六季第一集《Joan is awful》

在“Billie”账号评论区,不少网友也表示,“这太诡异了,他们完全能偷走你的整个身份”,“我不喜欢,我不会支持这个”。

这些评论分别获得了 2.7 万和 1.6 万网友的点赞认同。

8.jpg

“Billie”视频下的网友评论

今年 8 月,YouTube 顶流博主“Kwebbelkop”用 AI 代替自己出镜视频,引发了观众的抵制。(相关阅读:《1500 万粉的游戏主播塌房,因为他花 1 亿美金做了个淘汰自己的弱智 AI》

对于这样的“替身文学”,部分社交平台上的粉丝显然不买账。

以明星的 AI 伴聊助手为例,它的整体风格更像是团队运营,私人属性比较低。比如,AI 版李兰迪会频繁出现“实在无法详细聊天”“抱歉噢,无法告知”。

明星和粉丝之间的壁垒,本会促使粉丝想和他们近距离接触,但这样的官方措辞,实在很难拉近和偶像之间的距离。

还有不少粉丝认为,无论是微博还是其他社交平台,明星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无限放大,更何况真人接入 AI,难以保证不会发表有争议的言论,再被投射到明星本人身上,产生一定的法律风险。

这可能是所有平台都会面临的内容风险问题。扎克伯格自己也承认,为防止出现无法挽回的公关灾难,推出此类功能将需要更长的时间。

目前,Meta 和微博都在该功能中增加了额外的标识,尽可能避免争议言论。比如 Meta AI 不会提供分手、情感报复等不当的建议,微博在对话框上方加入了“AI”标识等等。

探索“人格化”的 AI 智能体,成新标配

AI 聊天机器人已经不算新的应用,以 Character.ai 为代表的 AI 对话赛道,已经成为 AI 产品里用户参与度最高的一个产品。

9.jpg

9月红杉资本发布的《Generative AI's Act Two》趋势报告

这样的受欢迎程度,也让 Meta 看到了巨大的机会。

Meta 上线 AI 明星助理后,Character.ai 也在 X 社交平台发文调侃了 Meta AI 和自己的相似之处。

11.png

Character.ai在“X”发文调侃Meta

社交平台的交互属性,更容易让 AI 对话日常化。除了每天和同事、家人、朋友沟通交流,还能和 AI 聊天获得全新的乐趣。

用户能够随时找到聊天对象,获得更好的社交体验,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用户黏性和参与度。

扎克伯格在 Meta 发布聊天机器人时也坦言,人们会因为不同的事情而使用不同的 AI,会对“和一堆不同的 AI 互动”这件事感兴趣。

社交平台之外,科技公司也在自己的大模型中嵌套 AI 角色机器人。

百度旗下的文心一言、科大讯飞的讯飞星火等大模型都在近期进行了升级。而升级后的大模型都接入了不同的 AI 角色。

文心一言上线的角色板块,涵盖了甄嬛、马斯克等不同的对话 AI 人设。讯飞星火上线了虚拟人格应用“友伴”功能。(相关阅读:《国产大模型猛追 ChatGPT:讯飞星火 V3 发布,明年冲击 GPT-4》

当然,这些将 AI 打造成不同聊天对象的企业,核心观点其实如出一辙,即利用 AI Agent 框架打造每个人值得信赖的 AI 伙伴。

中科大博士、华为“天才少年”李博杰认为,AI Agent 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幻想人物,另外便是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指的是现实世界人物的数字副本,比如名人明星把自己打造成数字形象,包括百度的数字人明星龚俊,此前网红 Caryn 用自己的形象做了虚拟女友 Caryn AI。

而另一类“幻想人物”则是 Character.ai 致力打造的游戏、动漫、小说中的人物,将虚拟世界的角色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尽管现在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加持下,AI 实现日常交流并不困难,但做一个有多模态能力、解决复杂任务、有性格、有记忆的 Agent(智能体)并不容易。

但李博杰认为,如果 Chat(聊天对话)是大模型的第一个应用场景,那么 Agent 才是大模型真正的杀手级应用。

在科技巨头的 AI 应用布局里,我们可以看到 AI Agent 不仅是大语言模型(LLM)落地的方向,也是高效应用 LLM 的未来趋势。

无论 AI 是会被当成搜索引擎答疑解惑,还是被嵌入办公软件,一举“卷”死打工人,或是拥有不同的身份,和用户进行更有趣更日常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交互这个行为本身。

AI 智能体不仅仅是我们的工具,更能成为我们的朋友,那么未来它们是否会取代电脑或手机屏幕上的图标,成为新的交互方式?值得期待。

微信图片_20230104175528.jpg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

客服微信
享受1V1专属服务
免费领取技术福利
发送名片申请入群
与CT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