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Kitty • 2023-05-31 17:13
2316
本文由 新智元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文章来源于:新智元
作者:新智元编辑部
多年后,人们提起 2023 年,会以这样的口吻说起——
那一年,ChatGPT 爆火,第四次工业革命拉开序幕,人类由「刀耕火种」进入了使用 AI 工具的年代,AI 技术进入了寒武纪大爆发,AI原生的时代来临了。
而所有的变革,都是从应用开始。
ChatGPT 要推出插件,要接入 iOS 和 Windows,谷歌也要把 AI 工具整进办公全家桶和 Android 14,百度今日召开的万象大会,也宣布要以 AI 原生思维重构移动生态,用大模型和生成式 AI「刷新」全线产品和服务。
我们看到内测中的百度「新搜索」、系列赋能创作者的 AIGC 生产工具以及「神秘」的 NewApp。
显然,在这场大语言模型争夺战中,全球大厂们的目的十分明确——推出人人可用的 AI 应用或服务。
上世纪 90 年代,我们进入 PC 时代;21 世纪第二个十年,安卓和 iPhone 的流行,让我们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今,AI 眼看就要成为人人可用的生产力工具。
如今,当技术有机会走下神坛,谁能取得先机,就在此一战。
基于 AI 原生的全新变革
150 年前,在有「世界贸易中心」之称的繁华大都市伦敦,马车成为当地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
数以千计的马生活在伦敦,大街小巷的马粪在空地上堆积如山,「马粪围城」一度成为西方城市治理的世纪难题。
1894 年《泰晤士报》甚至预测,50 年后,伦敦每一条街道都将被埋在 9 英尺厚的粪便之下。
然而,到了 20 世纪初,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兴起,让许多人陷入绝望的危机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
拯救城市的,并不是清洁工,而是汽车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革新。
从「马粪围城」到生成式 AI,大模型驱动的人机交互革命,必定会载入史册。
正如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何俊杰所言:「具备变革能力的新技术,往往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速度和方式,彻底改变我们的生产与生活。」
在国内,百度也将身在其中,抓住先机,成为这场技术变革——「AI 原生」的引领者。
百度 All in AI 的决心,并非在云阁之上。
早在 10 年前,百度就在自动驾驶投下重注。
8 年前,李彦宏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中国大脑计划」。
2017 年,百度正式官宣全面转型 AI,使命成为「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
2019 年,参数过亿的大语言模型「文心 1.0」发布,紧接着,百度搜索就开始应用「文心大模型」技术,深度赋能搜索的相关性、深度问答和内容理解等。
再到 2 年前,人工智能发生了方向性改变,从辨别式 AI 走向生成式 AI,AIGC 也成为百度重点发力的方向。
今年 3 月,百度在全球大厂中第一个做出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获得市场强烈的反应。
在技术战略转变的同时,百度在芯片、框架、模型和应用四层架构全栈布局。
芯片层有昆仑芯;框架层有飞桨;模型层有文心一言与系列行业大模型;应用层有「10 亿级」用户规模的应用矩阵。
而这次,除了在大模型文心一言的领先,「AI 原生」这一理念将彻底为每一个产品、每一个业务大换血,整个移动生态也将因此重构。
我们熟知,百度搜索、百度 APP、百家号、贴吧、百科、智能小程序、好看视频等产品,都是其应用层的关键组成。
就像 Windows 之于微软,搜索是百度的传统优势,面向许多人的重要入口。
总之,AI 对于各行各业的颠覆,很可能会率先发生在百度。
它将创造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
它将带来内容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它将重新定义营销与商业。
百度,会让 AI 走下技术「神坛」,深入应用「土壤」。
无独有偶,ChatGPT 诞生半年,硅谷大厂们同样竞相推进着移动互联网终端形态的大爆发。
堆叠了无数资源、算力、人力后,经过大厂们的试错,人类终于到达科技史的奇点——操纵计算机的新范式已经到来。
现在,ChatGPT 已经引爆了整个移动搜索和办公软件的形态,还深入到了AIGC的方方面面。
并且,随着 AI 变得多模态,文本、图像、视频之间的区别,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模糊。在新一代内容创作者面前,它们的边界都将消融。
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场 AI 原生革命。
百度移动生态「重构计划」
2023 万象大会上,百度搜索基于「语义检索技术+大语言模型」双重能力将引领搜索的代际变革,同时基于大模型创新打造的「AI 伙伴」也正在全面内测。
这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体现在,支持智能对话、多轮交互,24 小时在岗的「AIBOT」,还有智能推荐。
另外,百度 AI 还将再造百家号等创作类应用平台,将其升级打造成「百度 AIGC 创作经营平台」。
不仅 AIGC 创作工具全新升级,同时还推出创作者成长扶持计划「AI 共创计划」。
这一次,在百度搜索、百度 APP、百家号、百度文库这些大家熟悉产品上,百度率先带来了 AI 原生能力和体验。
「AI伙伴」:重新定义搜索
未来,你的百度搜索、百度 APP 将有个「AI 伙伴」,就像微软必应一样,一呼即应。
出游一次的你,想必会耗费许多精力在安排上,以后这种事就直接交给「AI 伙伴」。
让它安排一个从广州到惠州的自驾三天行程,其中一天去双月湾。
嗖嗖嗖,三天安排就来了。
在回复的内容下面,有一些小气泡,这是「AI 伙伴」根据猜测推断你想继续了解的问题,比如附近亲子酒店。
当继续问惠州西湖附近的亲子酒店,「AI 伙伴」便会给出一个「惠生活」卡片,包括酒店位置、价位对比,就可以直接预定。
除了能够给你提供信息、筛选等能力,「AI 伙伴」还可以创作。
「画一幅惠州西湖水墨画」,只见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树木,画得非常有意境,然后可以让「AI 伙伴」再配个朋友圈文案。
你还可以让「AI 伙伴」帮忙提炼文章观点,还分类进行解析,观点、对行业概况理解,以及未来展望。
甚至,你还可以询问建议,「一家六口人,买什么新能源车比较好?」
「AI 伙伴」在 1 秒内给出了一些推荐。
除此之外,百度还专门打造了各种类型的 AI Bot,有创作者 Bot、商家 Bot、机构 Bot、服务 Bot、品牌 Bot。
它们可以利用自身优质独特内容和知识服务,直接回答你的问题。
比如直接搜索「广东为什么叫粤」,在搜索智能精选中,一个「艺述史」的 AI Bot 解决了这问题。
你还可以在「AI 伙伴」中,选择 AI Bot 回答问题。
让所长林超讲讲,AI 时代哪些工作不容易被取代吧。
近来,孙燕姿回复「AI 孙燕姿」一文引起许多人的关注,网友深度总结「做自己,已然足够」。
百度「AI 伙伴」对此是怎么看的呢?
和 New Bing 类似,在回复的下方,百度也给出了相关报道的地址,可以帮助核实信息,还能更近一步阅读。
搜索搜索,有问有答不难,不如让百度「AI 伙伴」来做幅画。
这只穿着粉色芭蕾裙的金毛,自信中带着腼腆,更是多了几分可爱,毫无违和感。
比起 New Bing,百度「AI 伙伴」比较有特色的一点是,左下角「灵感中心」细分了五花八门让 AI 生成的具体应用,包括解梦大师、情绪树洞、食谱大全、二次元任务创作等等。
这个灵感中心就像百宝箱一样,成为你的帮手。
AIGC六大件颠覆创作
以百家号为阵地,百度还为创作者打造 AI 笔记、AI 作画、AI 成片等一系列多点开花的工具。
当你写一篇笔记时,脑袋里只有零散的词,莫慌。
你只要在「AI 笔记」中把这些灵感点输入,比如「夏天到广州三日游攻略」,去哪打卡、吃什么一篇完整的笔记瞬间生成了。
你还可以给它润色一番,选择想要风格,活泼点、专业点、画面感,营销。
比较有趣的是,你还可以用「AI 成片」直接创作视频,给定文案脚本,点击一键成片,一段视频就做好了。
除了以上 AI 笔记、AI 作画、AI 成片、AI Bot 四大功能,未来百度百家号将在未来加入「AI 写作」、「AI 数字人」两大新工具。灵感枯竭时,还可以求助「AI 写作」帮你续写。
当然,也不仅限百家号,百度的 AIGC 能力全面接入了好看视频、贴吧等与内容相关的产品矩阵。
New APP:「这是计划的一部分」
未来,百度还会推出什么新产品?
大会上,百度介绍了一款内部正在测试一款应用,代号「New APP」。
这个应用的核心场景是「对话」,你可以提问、聊天、发送指令、想做什么都可以。
最重要的是,你可以有很多 AI 贴身「助理」,了解你的喜好,工作日常安排,甚至成为你生活倾诉的好朋友。
它能够做很多很多事情,像真人一样足够了解我们。
现场,就来了牛刀小试一番,和 AI 助理「黄景瑜」对话。
要来就来个难的,问问他这句拗口的歌词「再给我两根葱,让我把鲫鱼煎成饼」是哪首歌?
没想到,他竟答对了,还给了一个翻唱周杰伦「最长电影」的神仙视频。
再让黄老师自行创作一曲,就来首最近热门的歌吧。
「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真·黄老师唱黄老师的歌,心动了~
这以后,想让谁成为你的「第一助理」,岂不随心而定。
AI 变「小」,人人可用
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每次技术的革新都将重塑我们思维模式、商业与生产的方式。
现在,AI 实现了华丽转身,从以往仅能实现单一识别,到现在 AI 有了自主学习生成的能力。
2016 年,AlphaGo 大战李世石,只是证明了,这场人机大战,AI 赢了,而 AlphaGo 并没有成为每个人的 AI。
再后来,AI 在人脸识别、自动驾驶、NLP 上单点爆发,科技普惠已经下放到一部分人群中,但仍不够彻底。
直到近年来,随着大模型参数规模不断扩大,数据、算力提升,AI 智能逐渐涌现,通用 AI 成为「千面手」。
技术一轮又一轮革新,让如今大模型能力,能够为所有人可用。
而百度做的,就是让 AI 变成人人可用的生产力工具,变成人人可依赖的「伙伴」。
让「AI 人人可用」将是科技发展的最终趋势,标志着 Personal AI 时代的到来。
正如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何俊杰所称:
如果说,之前文心一言、ChatGPT 等大模型,是在让 AI 变「大」, 那么移动生态的这次重构,就是要致力于让 AI 变「小」。让它真正变得人人可用。
不仅要让 AI 人人可用,百度还要做千人千面的 AI。为每个人带去个性化、专属化的体验,成为真正的 Personal AI。
站在变革最前端,百度移动生态将大模型能力赋能全系产品,正式彰显了让 AI 走下技术的「神坛」,深入应用的「土壤」的决心。
让所有科技最终走向普惠之路,而非束之高阁,也是百度对「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这一使命的坚守。
AI 发展的下一步,只会是「全民 AI」的时代。
百度在这条路上,走出了自己坚定的姿态。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