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立下总办“军令状”

HelloKitty 2025-08-15 14:23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283

本文由 光子星球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以下文章来源于:光子星球

作者:郝鑫

编辑:吴先之

腾讯 2025 年 Q2,一份 AI 浓度爆表的财报,涉及 AI 与生态融合进展、AI 转化收益和未来 AI 的 KPI。

腾讯方面强调,AI 已经深度融入游戏、广告及社交生态,成为了“新业务基因”,AI 新增长引擎一词呼之欲出。

腾讯 CEO 马化腾在财报中表示:“2025 年第二季度,既投资于 AI,也受益于 AI”。

总体上看,第二季度腾讯再次实现了平稳着陆,交出了一份安心的答卷。财报显示,公司总收入为18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5%;经营盈利 692 亿元,同比增幅 18%;此外,毛利率达 57%,同比增长 4%。

不同于其他云厂商的高调,自 2020 年起,腾讯不再单独披露腾讯云收入,而是被一起纳入到“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一项中。这与腾讯一贯的气质有关,业务和客户为先,要做生态的“连接器”,因此要弱化自身存在感。

大模型重新搅动云厂商江湖,腾讯云所承担的角色举足轻重。技术是根本依仗,对内支持旧业务转型和新业务研发,对外服务既有的生态客户和开拓 AI 新客户。

Q2 财报电话会上,腾讯公布了四项考核 AI 的 KPI:大模型性能提升;AI 对现有业务的帮助;AI 应用增长情况(元宝、QQ 览器、ima);微信的 AI Agent 和办公生产力工具 Agent 进展。

腾讯云又将如何应答?

AI 新业务基因

大模型时代,腾讯的 AI 思路从开始就与众不同,其核心在于如何为现有业务带来增益,这一点可以参考谷歌和 Meta 的区别。

此前的财报,腾讯一直在提 AI 对三大业务的降本增效,但直到今年的第二季度才真正显现出来。腾讯三大主营业务收入均实现增长,增值服务业务收入 914 亿元,同比增长 16%;营销服务业务收入 358 亿元,同比增长 20%;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 555 亿元,同比增长  10%。

腾讯在广告业务上的 AI 转化效果最为明显,增速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财报电话会上,腾讯认为,AI在营销服务上存在巨大的潜力。更精准的定向投放,提升了点击率;新的 AI 原生应用体验,将带来新的流量增长;使用生成式 AI 制作广告素材满足客户需求后,也将带来更多的单次点击收入。

该季度内,腾讯主要通过升级广告基础模型,提升广告点击率和转化率,推动流量平台收入增长。视频号和微信搜一搜等高毛利率产品的表现,推动整体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 53% 提升至 57%。

游戏业务方面,腾讯已经开始在游戏内容生产上,应用 AI 工具,提升生产速度和规模。“AI 让我们能在竞品 PVP 游戏中提供更像真人的虚拟队友,并在剧情 PVE 游戏里打造更逼真的非玩家角色”。

腾讯云所在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除去季节性因素,几个季度内都保持着稳定的营收和 50% 左右的毛利率。特别是企业服务收入,近几个季度增速有所加快,主要受益于企业客户对 AI 相关服务的需求增加,包括 GPU 租赁和 API Token 使用。同时,腾讯云出海的步伐也在加快,凭借云、数据库、AI 等核心产品能力,与当地基础设施和运营服务相叠加,开拓海外本土市场和帮助中国企业出海。

腾讯对于 AI 的态度,似乎比以往要更加坚定了些,这点集中体现在投入上。

财报显示,2025 年第二季度,一般及行政开支同比增长 16% 至 319 亿元,支持 AI 相关业务发展的研发开支增加。当季腾讯研发投入达 202.5 亿元,同比增长17%。资本开支更是大幅增长至 191 亿元,同比增幅达 119%,远超去年同期的 87 亿元,资本开支主要包括对 IT 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等的投入。

前有狼,后有虎

腾讯云长在腾讯这个强大的生态之上,其客户与腾讯系有高度的重叠。据一份调研显示,去年腾讯系内部客户占比在 20%-30%。对于腾讯云来说,优先要服务好腾讯现有客户,然后通过客户裂变客户,继而形成强大的生态体系。

在国内几个云厂商中,腾讯云给予的客户空间最大。无论是数据库、SaaS 还是如今的大模型,腾讯偏好生产标准化、通用型的工具和产品,把怎么用和随意组合的选择权留给客户。腾讯和腾讯云,把自身定位为“连接器”,发布会最常提的一句话便是“集成与被集成”。

腾讯云发展战略在于通过 AI 技术降本与生态协同,连接器的本质是“技术标准化+场景模板化”,通过降低集成复杂度强化生态协同、深耕行业协议,构建从技术到业务的连接闭环。其竞争力在于将腾讯 C 端生态优势转化为 B 端服务能力,同时通过开放架构吸纳第三方开发者,形成生态护城河。

早在 2021 年,腾讯云就已经进入了健康发展期,IaaS 和 PaaS 的发展重点从纯收入转向追求利润,SaaS 的核心目标是追求商业化的成功。具体体现在销售过程中,便是减少分包项目,精简业务线,提高自研产品的销售占比,以此来提高销售毛利。

从野蛮扩张到寻求规模和利润平衡,是云业务发展进入成熟的关键节点。到 2024 年,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CEO 汤道生表示,战略大方向未发生太大变化,仍在强调“业务运行效率、成本结构、利润水平”等关键词。

在被问及腾讯云未来发展时,汤道生否决了“又快又新”,而是选择了“又厚又稳”,这也奠定了腾讯云的发展基调。

在技术选择上审慎,推出相对成熟的大模型产品,固然没有错,但这个市场总有人不按常理出牌。

腾讯的“稳”给了火山引擎、百度等第二梯队选手的可乘之机。火山引擎采取激进式打法,整体定价比竞争对手低 40%,大肆招揽各厂商的销售,在各个场合抢夺客户。比起这些,腾讯更加落后的是 AI 心智之战,其他 AI 公司和云厂商在一波猛烈营销攻势之下,迅速拿下了最便宜、性能最强、AI 原生、Agent 原生等关键词,腾讯云后期很难重新贴上自己的标签。

如今的云厂商已经从过去的 IaaS、PaaS、SaaS 服务竞争,转变为模型上竞争。特别是 DeepSeek 发布后,引发了一波算力成本的角逐,价格战粗暴但的确好用。

腾讯云现在的处境略显尴尬,属于前有狼后有虎的情况。在传统的 IaaS、PaaS 层,其市场份额逐渐被运营商云所蚕食。在新兴的 MaaS 层,腾讯云又被势头正盛的火山引擎们压了一头。

混元也急了

腾讯云急不急不知道,但混元明显坐不住了。

以技术更新频率来看,混元大模型团队在今年的节奏明显加快。

混元旗舰模型 TurboS 快速升级,保持每月迭代一个版本的节奏,在数学竞赛、编程和 STEM 推理表现方面都有提升。

连续推出三个不同定位的多模态理解模型,4 月推出“快思考”多模态理解模型混元 TurboS-Vision;5 月,推出视觉深度推理模型——混元 T1-Vision;7 月,推出更小体型、更懂小语种、更全面的混元 Large-Vision。

继字节 Seed 之后,腾讯混元正在成为 AI 人才的汇集地。原通义实验室应用视觉团队负责人薄列峰已加入腾讯混元大模型团队,直接向腾讯副总裁兼混元项目负责人蒋杰汇报。更早前,微软开源大模型团队 WizardLM 的核心成员几乎全员加入了腾讯混元。

据光子星球了解,腾讯混元团队现在的架构直接对标字节 Seed,其重视程度在集团内部直线上升。腾讯入场慢,导致混元一直处于追赶的被动处境,直到今年才有所好转。财报电话会释放出一个信号,便是腾讯也像阿里、字节等大厂一样,明确把提升模型性能当做一个重要指标,这间接证明了模型提升效果。

生态和产品是腾讯手中还未完全释放的两张王牌。比起纯技术投入,腾讯更大的野心或许在 AI 应用上。

元宝接入 DeepSeek 是一次试水,腾讯验证了一个事实:即使在技术不充足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凭借微信生态实现逆转。腾讯的生态与 AI 应用战略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场景优先”路径。技术不足时用生态补位,待技术成熟后,再用生态放大。

腾讯用场景复杂度替代技术先进性,当竞争对手在比拼参数规模时,腾讯正将 AI 溶解到 14 亿用户的日常行为中。这种策略的胜负手在于:能否在技术代差扩大前,完成从“寄生式创新”到“生态重构”的跃迁。

元宝只是序幕,真正的战役是如何把微信从“超级 APP”变成“AI 时代的操作系统”。值得一提的是,腾讯还提到了微信嵌入 Agent 的路径,未来将有可能重塑社交-信息-服务的关系,提升系统协同联动能力。

微信图片_2025-06-24_142932_329.png

微信图片_20230104175528.jpg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

客服微信
享受1V1专属服务
免费领取技术福利
发送名片申请入群
与CT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