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推动股价狂飙,股东高管们要趁机套现

HelloKitty 2023-05-04 14:05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1386

本文由 猎云精选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文章来源于:猎云精选

作者:邵延港

生成画稿、文章、编程代码,做游戏,玩成语接龙,甚至咨询策划方案,人工智能似乎突然变得无所不能。自从 ChatGPT 横空出世,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对人工智能寄托了如此高的期许。

这一波 AIGC 浪潮席卷了全世界,几乎各行各业都在谈论大模型,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得以大放异彩。

市场行情此次展现出极强的股价影响力。即便AI公司普遍亏损,但 AI 企业股价呈现出整体上升趋势。一些 AIGC 概念板块也被影响,游戏、传媒领域等企业,但凡跟 AIGC 产生关联或已展开布局,股价都在涨。

A 股人工智能板块的翻倍股屡见不鲜。2023 年以来,AI 芯片第一股寒武纪,AIGC 创意软件公司万兴科技,以及大模型热门标的昆仑万维,其股价均涨超3倍,许多其他因 AIGC 而受益的板块也顺势走高。据悉,年初至今,深证和上证人工智能 ETF 涨幅超 32%。A 股人工智能板块经过回调,涨幅仍近 30%。

在相关上市公司市值到达一波高点时,AI 浪潮下的减持风波已经悄悄产生。据了解,今年已有不下于 20 家的 AI 概念股出现股东减持。近期,寒武纪、同花顺、吉比特等企业相继公布大股东减持计划,甚至有人要套现 80 亿。

“游戏界茅台”创始人一次性套现 10 亿,抵多年分红

AI+游戏是被市场认可的组合。尤其是今年游戏版号审批增加和 AIGC 对游戏生产环节的效率提升,让游戏板块从之前的压抑行情中得到一定的估值修复。

年初至今,吉比特股价涨超 60%,市值超过 370 亿元。在公司股价回归高点时,公司股东开始选择在高点套现,其中,吉比特创始人卢竑岩的首次减持便吸引了较多关注。

据悉,吉比特于近期发布公告,卢竑岩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数量不超过 200 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 2.7763%。按照吉比特 4 月 28 日的收盘价 523.8 元,卢竑岩此次将套现超 10 亿元。

作为游戏企业,吉比特很早就关注 AI 技术。据了解,此前吉比特曾和一些科研机构合作尝试用 AI 做虚拟人格,由于技术上还不太成熟,不是很成功。即使是现在,吉比特内部也没有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即便如此,吉比特还是成为了这轮 AI 浪潮的受益者。

卢竑岩在近期的 2022 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AIGC 在游戏内会发挥作用,对成本和游戏体验都有益处,但关键是需要有人把它用好,才能收益。在 AI+ 游戏的市场风向上,吉比特还未作出相应布局,却已先在股票市场受益。

吉比特在上市的游戏企业中,向来有高比例分红的习惯,因此也有“游戏界茅台”的称号。吉比特自 2017 年上市以来,累计分红方案已达到 47.9 亿元,按照卢竑岩减持前 30.1% 的持股比例,其于吉比特上市之后的利润分红就超过 14 亿元。

这次减持是卢竑岩在吉比特上市后的第一次减持,若吉比特股价保持在高位,其将一次性套现 10 亿元。对于减持原因,吉比特称是个人资金需求。创业多年的卢竑岩一直在游戏行业,吉比特也为其带来了不错的收获。按照吉比特当前的市值,卢竑岩持股市值已将超过 110 亿元,加上分红,早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寒武纪市值重返 1000 亿,IPO 前股东在高位清仓

与游戏公司稍显蹭概念不同,寒武纪则是实打实的人工智能深度参与者。

寒武纪上市时被冠以“AI 芯片第一股”,但这个光环在上市之后没几日便开始褪色。从寒武纪股价走势可以发现,其股价的低迷持续了一年之久,市值从最高的 1200 亿元跌至 200 亿元一档。叠加这期间一直无法盈利的影响,以及股东的频繁减持,寒武纪一直在低谷中沉溺。

2023 年,大模型爆发,引发市场对算力的需求。寒武纪深耕 AI 芯片,在英伟达大模型专用芯片被限制进入中国后,寒武纪面临国产替代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利好。

自 2023 年年初至 4 月 28 日,寒武纪股价涨幅达到 349%,市值超 1000 亿元。寒武纪正在接近自己的上市巅峰时刻。

与此同时,寒武纪的股东减持仍在继续,但和以往不同,此时的寒武纪正处于股价高位,此时减持的收益要远超去年低迷时期。

据寒武纪公告,其 IPO 前股东国投创业基金于 3 月 17 日公布减持计划,拟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寒武纪股份不超过 7399866 股,即其所持寒武纪全部股份。根据最新进展公告,国投创业基金已减持公司股份 3702203 股,减持金额达7.17亿元,计划刚进行一半。

根据寒武纪招股书,IPO国投创业基金三次投资寒武纪,累计投资额约3亿元。此外,此次清仓式减持计划,也是其持股多年后的一次性套现离场。尽管持股时间较长,但国投创业基金减持比例刚过一半便有约4亿元的收益。

追AIGC概念,万兴科技、蓝色光标、科大讯飞等企业密集减持

本轮 AI 浪潮的核心还是要聚焦在应用场景中的 AIGC,ChatGPT 的出现让人们对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的愿景更加期待。一时间,不只是国内的各个大厂在开发布局大模型,各个垂直领域也在积极与 AI 做融合,甚至推出细分行业的“产业模型”。

在人工智能概念股中,万兴科技的涨幅居前。据了解,自 2023 年至今,其股价已增长 378%,超过上述的寒武纪,其市值也达到历史新高超 180 亿元。并且,万兴科技旗下海外主要产品已接入 Azure OpenAI 服务。

在今年 3 月,万兴科技发布了员工持股公司兴亿网络的减持股份计划公告,该员工持股公司是万兴科技创始人吴太兵的一致行动人。据悉,兴亿网络计划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减持本公司股份不超过 284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2.19%。值得注意的是,在 4 月 12 日和 4 月 24 日之间,万兴科技股价涨幅约 2.5 倍。而这期间,万兴科技员工持股公司已经减持过半,套现金额 1.34 亿元。

作为与万兴科技同样成为与 OpenAI 达成合作中最早一批中国厂商之一,蓝色光标在这方面却受到了不小的争议。据悉,OpenAI 在 3 月 14 日发布 ChatGPT4.0 版本,两天后的 3 月 16 日,蓝色光标就宣布将申请接入 ChatGPT4.0。因此,蓝色光标股价在发布公告后的两日内分别暴涨 15.7% 和 15.6%。2023 年年初至 4 月 28 日,蓝色光标股价涨幅超 150%。

在股价暴涨的同时,蓝色光标重要股东拉卡拉已在今年 2 月底披露减持计划,减持比例达到总股本的 2%。截至目前,拉卡拉已经减持过半,已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套现 2.44 亿元。

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科大讯飞也在今年市值暴涨。据悉,2023 年年初至今,其股价区间涨幅达 84%,总市值超 1400 亿元。在国产大模型的竞速中,科大讯飞计划在 5 月 6 日发布认知大模型“星火”。

尽管 2023 年第一季度净亏损同比扩大了 1.5 倍,但科大讯飞股价依然被推高,并且其第四大股东中科大资产也在今年 3 月份披露了减持计划,预计减持不超过 2323.08 万股。按照 4 月 28 日收盘价,该股东预计套现超 14 亿元。

这轮 AI 浪潮波及范围太广,作为“AI 炒股”概念中一员,同花顺也卷入了这场减持风波。据悉,同花顺实控人及股东于浩淼、王进、叶琼玖和凯士奥等曾于去年 9 月公布减持公告。如今减持期满,上述股东原定合计减持 4000 万股,最终仅减持 2.38 万股。

值得注意的是,同花顺在当日还公布了新一轮的股东减持计划,公司创始人易峥也加入减持团队,合计减持规模达到 4550 万股。据了解,2023 年年初至 4 月 28 日,同花顺股价已增长超 80%,股价也曾在 4 月初一度超过 230 元/股。按照最新的收盘价,同花顺高管层此次若能完成减持计划,将套现超 80 亿元。

除万兴科技、蓝色光标、科大讯飞、同花顺之外,这波 AI 浪潮中减持比例超 2% 的,还有宝兰德、软通动力、当虹科技、奇安信等。

不过,在中国 AI 概念公司密集减持,也有短期内坚决不减持的公司股东。其中昆仑万维公司称公司控股股东、持股 5% 以上股东及高管未来三个月没有减持计划。

在众多“中国版 ChatGPT”的呼声中,昆仑万维的支持率一直居高不下。2022 年年底昆仑万维发布昆仑天工 AIGC 全系列算法与模型,随后一直被市场关注,还在 4 月 26 日称今年后发布中国版的 ChatGPT。自 2023 年年初至 4 月 28 日,昆仑万维股价涨幅达 320%,市值创新高超过 750 亿元。

股价暴涨,公司股东选择高位套现的操作还在继续。但在这场 AI 浪潮中,还没有看到技术的真正大规模落地,待退潮后谁在裸泳,一看便知。

(首图来源:Pexels)

微信图片_20230504104347.jpg

微信图片_20230104175528.jpg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

客服微信
享受1V1专属服务
免费领取技术福利
发送名片申请入群
与CT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