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失去“领航员”

HelloKitty 2023-12-19 15:48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1489

本文由 盒饭财经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文章来源于:盒饭财经

作者:赵晋杰

编辑:王靖

AI 领域憾别一代大牛,商汤也自此失去了一位指路明灯般的创始人。

12 月 16 日,商汤官方发布讣告,商汤科技创始人、人工智能科学家、浦江实验室主任、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因病救治无效,享年 55 岁。

汤晓鸥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在 7 月份举行的 2023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当时,汤晓鸥在演讲中分享了他的三名学生王晓刚、何恺明、林达华在深度学习领域各自追梦的故事,并由此致敬道:“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

1.png

紧接着,汤晓鸥不忘以此调侃当下 AI 大模型可能替代人类的焦虑,称“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是一边听着于谦老师的相声,一边想:‘机器怎么可能超过这样有趣的灵魂?我不信。’”

AI 大牛的身份之外,汤晓鸥被行业评价为“被人工智能耽误的脱口秀大师”的一面,再次呈现在公众面前。

闻知汤晓鸥去世消息后,他的一众门徒纷纷发文悼念。商汤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徐立向导师告别道:“遇见了你,我们才有这美好的时光。”

曾与汤晓鸥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一起共事,后出任商汤联合创始人的杨帆也追悼称,“十七年恍如昨日。”汤晓鸥,被杨帆视为自己整个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指引者、带领者、提携者。

在汤晓鸥手下做过博士后的颜水成(现任天工智能联席 CEO,昆仑万维 2050 全球研究院院长)在悼念中再次追忆起师徒间的往事,认为正是汤晓鸥在过去二十年中培育了众多杰出学子,如今这些学子们才有了“将中国计算机视觉从平原提升至珠穆朗玛峰之巅”的可能。

但对于汤晓鸥将 AI 商业落地化后的成果——商汤科技,其距离成为业界“珠穆朗玛”的高度,还有无限险峰留待后继者去攀登。

1968 年,汤晓鸥出生在辽宁鞍山。17 岁时,汤晓鸥考入中科大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1991 年,汤晓鸥赴美深造,先后获得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硕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在攻读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期间,汤晓鸥首次接触到人脸识别算法。当时,汤晓鸥加入的实验室正在做海底机器人,相当于在水下用声呐和视觉相机来探索海底世界。“在我去之前,那个实验室刚刚发现了泰坦尼克号,所以我当时觉得这个很酷。”自此,汤晓鸥开启了一生对 AI 视觉领域的钻研。

从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毕业后,28 岁的汤晓鸥前往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当时图像处理是香港中文大雪信息工程系的短板,汤晓鸥希望把这块补起来。

2.jpg

香港中文大学

2001年7月,汤晓鸥创立多媒体实验室(MMLab),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性能与人脸识别。由于当时计算机视觉技术尚属前沿小众领域,汤晓鸥不仅很难申请到研究经费,而且想要招募到好学生更是困难重重。香港本土学生,彼时更倾向于去美国深造。

汤晓鸥开始把目光投向大陆,首先想到了自己的母校中科大。李学龙成为首位受邀进入 MMLab 研究的学生。

汤晓鸥的另一门徒林达华直接将汤晓鸥视为自己事业发展上的“HR 名师”。在招募学生上,汤晓鸥祭出了两大手段:一是将 MMLab 作为学生申请名校进一步深造的跳板,帮助其顺利拿下名校 offer;二是督促学生勤奋研究。

在其主政期间,香港中文大学 MMLab 实验室,一举成为中国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黄埔军校”,该实验室也在 2016 年被英伟达评为全球十大人工智能先驱之一。

日后的商汤一众联合创始人,几乎全部出自 MMLab,如商汤 CEO 徐立、商汤研究院院长王晓刚、副院长林达华等等。

2003 年,随着儿子在北京出生,频繁往返于香港和北京两地的汤晓鸥,在 2005 年接受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邀请,出任新成立的视觉计算组组长。

凭借在产学研多领域的经验积累,汤晓鸥带领一众门徒开始迎来大量深度学习原创技术的突破。

2009 年,汤晓鸥及其博士研究生何恺明,联同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孙剑,凭借论文“基于暗原色的单一图像去雾技术”夺得顶尖国际会议 IEEE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CVPR)年度“最佳论文奖”,这是 CVPR 创立以来,首次有亚洲学者获此殊荣。

2011 年—2013 年,汤晓鸥团队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两大顶级会议 ICCV 和 CVPR 上发表了 14 篇深度学习论文,占据全世界在这两个会议上深度学习论文总数(29篇)的近一半。

更大的震撼发生在 2014 年。时年 1 月,Facebook 发布 DeepFace 算法,将计算机人脸识别精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 97.35%,与人类肉眼的 97.53% 相差无几。

两个月后,汤晓鸥团队发布 GaussianFace 人脸识别算法,将识别精度提升到了 98.52%,成为全球第一个超越人眼识别能力的人工智能算法。又过了三个月,汤晓鸥团队陆续发表 DeepID 系列算法,将识别精度进一步提升至 99.55%。

识别精度超越人类,便意味着新商业化的可能性。2014 年 8 月,IDG 资本合伙人牛奎光飞赴香港,以 2 亿美元估值,给予汤晓鸥团队数千万美元启动资金。两个月后的 2014 年 10 月,商汤科技宣告成立,“这是 IDG 唯一一个没有看产品就投资的项目。”牛奎光说道。

汤晓鸥决定创业时,教授“下海”进入产业一线还是件新鲜事,有人开玩笑表示,“商汤”便是指“从商了的汤教授”。

汤晓鸥之后,越来越多科学家开始选择走出实验室,要么自主创业,要么加入一家前沿 AI 公司。其中,何恺明成了 Facebook 的研究科学家,颜水成加入依图科技担任 CTO,孙剑入职旷视科技,挑起首席科学家的重任。

尽管成立了公司开始商业化运作,但商汤内部师兄弟的关系屡见不鲜。汤晓鸥在 MMLab 读研期间,划定的一起研读论文的习惯,也保留到了商汤。

上市前,商汤的技术研发团队囊括了 40 名教授、250 多名博士和博士后,以及 3593 名科学家和工程师。

虽然掌握着全球顶尖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包括商汤在内的 AI 公司并不受外界待见。

在 2017 年一次演讲中,汤晓鸥便追忆道:“三年前,我常常跟投资人、跟一些企业家讲人工智能、讲深度学习,但那个时候大家还不理解,也都不太关心。”

转机发生在 2016 年谷歌推出了阿尔法狗。随着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人工智能概念就此大火。

图像识别成为第三轮人工智能热潮的焦点之一。在该赛道上深耕的商汤科技,与依图科技、云从科技、旷视科技一起,被外界冠上了“AI 四小龙”的称号。

3.jpg

热钱奔涌而来。2017 年 7 月,商汤刚刚以 4.1 亿美元融资刷新世界范围内AI领域融资纪录,三个月后,该纪录便被旷视 4.6 亿美元的融资额超越。

在资本助推下,一众 AI 公司于 2020 年开始密集冲刺上市。每家公司都有着 “顶级学术会议与期刊” 发表论文的技术实力证明,但每家公司又都困扰于技术转变为盈利的路上。依图、旷视相继中止上市之路。

历经 12 轮融资,拿下 52 亿美元融资额的商汤,赶在 2021 年 12 月 30 日顺利登陆港交所,成为“AI 第一股”。2022 年 5 月,云从成为国内第二家实现 IPO 的 AI 公司。

随着商汤上市成功,持股超过 20% 的创始人汤晓鸥,一举成为国内最富有的教授之一。汤晓鸥也被认为是将计算机视觉技术从象牙塔带到商业世界的开拓者。

作为技术领航员的汤晓鸥,在商汤上市之际,正式卸任董事长职务,开始重新聚焦战略研究。留给徐立等一众门徒的,则是一个亟须扩大商业变现渠道,尽快扭亏为盈的商汤。

根据财报,商汤旗下业务主要涵盖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四大板块,其中又以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为重,两大板块对标传统安防业务,但早已面临重重压力,既要想方设法从行业龙头海康威视手中抢夺蛋糕,又要提防旷视、依图、云从等同行竞争。

为了拓展商业化路径,商汤逐风口而居,自动驾驶、元宇宙等样样不落。

2021 年 7 月,商汤正式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独立品牌商汤绝影 SenseAuto,寄望将其打造成公司第二增长曲线。2021 年底冲击上市之际,商汤又盯上元宇宙概念,招股书中连提 47 次元宇宙,陆续推出元宇宙数字空间、数字人和数字藏品等产品。

但这些举措并未帮助商汤缓解资本市场的压力。2022 年 6 月 30 日,商汤股份迎来解禁后,商汤股价当天暴跌 46.7%,总市值已经从高点超 3000 亿港元,跌落至千亿港元。

元宇宙风口停歇后,深耕 To B 和 To G 业务的商汤,调转方向开始进军 To C 市场:2022 年 8 月,推出首个家庭消费级人工智能产品——“元萝卜 SenseRobot” AI 下棋机器人象棋版;2023 年 6 月,“元萝卜 SenseRobot”AI 下棋机器人围棋版上线。

4.jpg

但上述种种努力,仍未能有效改善商汤的财务状况。2018 年—2022 年,商汤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 1.5 亿元、11.6 亿元、8.8 亿元、14.2 亿元和 47 亿元。2023 年上半年,商汤经调整净亏损 23.9 亿元。

更糟糕的是,这些公司每年巨额的研发投入,非但没有产生巨额回报,甚至一度出现仅研发支出就高过同期营收的状况。

2018 年—2022 年,商汤营收分别为 18.5 亿元、30.3 亿元、34.5 亿元、47 亿元、38 亿元。2023 年上半年,商汤营收 14.33 亿元。

作为对比,同期商汤研发投入分别为 8.49 亿元、19.16 亿元、24.54 亿元、36.14 亿元、40.14 亿元。2023 年上半年,商汤研发投入 17.83 亿元,占营收比例升至 125% 新高。

大模型成为商汤自救的又一新希望。今年 7 月,“商汤日日新 SenseNova”大模型体系正式亮相,其中涵盖了图文、语音、视频等多模型应用,包括有文生图创作平台“秒画 SenseMirage”,数字人视频生成平台“如影 SenseAvatar”,3D 内容生成平台“琼宇 SenseSpace”/“格物 SenseThings”等。

但面对行业领导者 OpenAI 都尚在持续亏损且未能建立起闭环商业路径的现实,后汤晓鸥时代的商汤,究竟何时才能从亏损泥潭中抽身,仍充满未知。

参考资料:

《天下第一铭》,汤晓鸥

《致敬汤晓鸥:将港中文建成中国计算机视觉黄埔军校的人》雷峰网

《十年融资 2000 亿,AI 公司依然不想被看懂》晚点LatePost

《商汤现出了快手相》字母榜

微信图片_20230104175528.jpg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

客服微信
享受1V1专属服务
免费领取技术福利
发送名片申请入群
与CT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