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Kitty • 2023-02-28 15:25
1550
本文由 BT财经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文章来源于:BT财经
作 者:梦萧
日前,据《IT 时报》微博曝料称,智联招聘最新研发的人工智能对话产品正在内测,上线时间待定,据悉该“招聘版 ChatGPT”不仅能帮求职者写简历,还能帮企业自动生成职位介绍。
就在大家好奇之际,智联招聘 ALG 执行副总裁蔡白银朋友圈的一条内容证实了此事并非空穴来风。蔡白银在朋友圈发的动态内容是:“智联人工智能对话产品内测中,我们没有让 AI 来抢工作,他是来帮你写岗位描述和写简历的。”
这等于默认智联招聘正在布局“招聘版 ChatGPT”,智联和 AI 能擦出什么新火花?招聘行业的行业格局将会改写吗?
ChatGPT 拉升技术员薪资
万亿市场或为“大饼”
确实,ChatGPT 带火了 AIGC(AI Generated Content 的缩写,意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相关行业,从众企业高薪招聘的现象中可见一斑。脉脉创始人兼 CEO 林凡前几天在社交平台上发出“ChatGPT 带动的 AIGC 创业热潮要来了,猎头已经开出 10 万月薪抢人”的感叹。技术人才“一将难求”,行业遭遇用工荒,很多企业为此开出了天价薪水来试水 ChatGPT。
从《ChatGPT 相关领域就业洞察报告》中可以发现,与 ChatGPT 密切相关的三个分支领域——预训练模型、对话机器人和 AIGC 的人才需求呈井喷之势。以预训练模型算法工程师为例,仅平均年薪就高达 45.78 万元(不包括年终奖和其他福利),AIGC 居首的职位是算法工程师,招聘的平均年薪为 44.49 万元。
在智联招聘上输入“ChatGPT”、“AIGC”等关键词,可以发现这些互联网大厂招聘的薪酬也不低,以百度在智联上的招聘为例,其招聘职位为知识图谱部资深算法工程师,月薪在 4-7 万元之间,并注明 16 薪;科大讯飞招聘大模型 NLP 算法工程师的薪资在 5-8 万元/月,享受 14 薪待遇……大厂之间为招聘人工智能人才正进行着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互联网大厂依托资源生态,在招聘上有一定优势,而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则难免竞争力不足,只能直接“砸钱”,有个别公司甚至开出 8-11 万元/月的薪资招聘 AIGC 相关岗位,偶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薪资更是高得吓人。
ChatGPT 在中国市场尚未产生真正商业效益之前,行业已经火爆到天际,直接拉升了 AIGC 相关人才的薪资水平。
与智联招聘低调搞 ChatGPT 不同,有不少互联网大佬在嗅到商机后直接高调入场,百度 2 月 7 日官宣 3 月推出“文心一言”;京东、阿里、360、腾讯等互联网大厂表示已在这领域开始布局;2 月 13 日,原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接连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多条动态,宣布其将要进军 AI 领域,并出资 5000 万美元成立公司、广招英雄,招纳业界顶级狂热爱好 AI 的技术人才。
王慧文表示,其作为投资方设立公司“光年之外”融资了 5000 万美元,新公司的下轮融资已经有顶级 VC 认购 2.3 亿美元。据熟悉投资圈的业内人士透露,这些 VC 机构包括源码资本和真格基金等,第一批招募的就有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刘江。
风口之下,相关概念股几乎都在飙升,从 1 月底,汉王科技七连板,涨幅超 90%;官宣将发布文心一言的百度,港股股价在一天内大涨 15%,美股股价涨幅也达到了 12%;A 股方面,同花顺 47 家 ChatGPT 概念股也几乎全部飘红……
随着 ChatGPT 概念股的大热,很多公司股价暴涨,但和一些大佬的摩拳擦掌不同,有些投资人也开始趁机减持套现。随之在度过 ChatGPT 的疯狂期之后,资本市场开始逐渐进入冷静期,在 2 月 23 日下午,相关概念股继续走弱,股价大幅走低,一度 7 连涨的汉王科技开始出现跌停,鸿博股份以及海天瑞声跌幅超过 7%,AI 四小龙之一的云从科技和博彦科技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投资者从最初盲目追崇逐渐变得更加理性,很多人清醒认识到 AIGC 领域收益遥遥无期,很多企业的高调或许更多是蹭热度。有业内人士坦言,无论是感知智能还是认知智能,AI 要想从技术转变为应用,都离不开算法、算力和算据这三大核心要素。其中的算法包括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监督学习等,是 AI 的技术基础,也是科学家们努力突破的领域。而算力是 AI 的基础设施,正在快速从通用计算延伸到智能计算。算据则是计算的对象,即数据,到了认知智能时代,ChatGPT 所要处理的对象已经不是普通的数据,甚至可以是各个领域的知识,其规模基础是算法进行优化升级的既要条件。ChatGPT 型产品在资金、数据规模等客观条件上本身就有较高的准入门槛,各家入局前,都需要掂量掂量各自的实力。
人力资源领域的双赢
据BT财经了解,智联“招聘版 ChatGPT”是基于智联海量的用户画像数据、行为数据等基础,利用长期创建的庞大数据标签体系进行内容生成。这与 ChatGPT 背后的 AIGC 能力具备高契合性。
当下,各行各业都在思考 AIGC 如何应用,思考怎样通过它迭代产品、升级服务,而智联用它来帮助“招人、找工作”,相比于外界担忧“AI 抢工作”的顾虑,这种选择更像是“用魔法打败魔法”。
具体看智联这种布局 AI 的选择,在行业中倒也不是先例。如,各平台在信息匹配中,基本都引入了算法,依托各自的用户数据和行为数据,平台可判断求职者的技能特征和求职偏好,推荐求职者喜欢且适合的职位信息。而在职场社区中,各家也有一些实践,智联的“职 Q”可根据毕业院校、从业经历为职场人建立基础职场人脉,还能推荐同行业、同一职业的盟友,建立圈子和社群。脉脉也依托于“社交+算法”提供内容社区和人脉服务。在人才识别工具上,猎聘有推出 AI 智能识别面试系统“魔镜”,而智联也有同类产品“AI 易面”,可结合视频分析技术、语音分析技术、语义理解技术、人脸特征识别技术、人力资源测量技术等,对候选人的岗位素质进行全面分析评估,从而帮助企业进行海量人才选拔。此外,智联招聘还推出了数字人“小智”,多次在各种虚拟场景中与年轻职场人进行交流互动。
虽然各家在 AI 上都有所参与,但可以发现,在人力资源生态链上,智联招聘的算法涉及场景更多,“选用育留”的多链条已实现了局部协同,这为其推出类 ChatGPT 产品夯实了基础。
此外,伴随着近年劳动力市场的人才结构调整,招聘平台的活跃性不断提升,算法在其中的自主学习也得到不少升级。而算法能力和数据能力表现更优的智联,职场数据标签将切分得更具体,为智联力推 AIGC 产品进一步加固了竞争的护城河,让产品在与用户持续“对话”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智慧。
据悉,使用智联此产品时,企业根据招聘需求在页面输入公司类型、招聘岗位、招聘人数和两句岗位描述,便能生成一份完整的招聘广告,其中详细罗列了关于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要求、学历要求、薪资范畴等基础选项也会根据大数据的储备自动补充,无须手动设置;在个人简历生成方面,求职者只需要提供自己的年龄、毕业院校、当下职位、求职意向等信息,即能得到一份标准的个人简历;此外,所有生成内容皆是可编辑状态,企业和个人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快捷修改。
(求职简历生成)
(职位介绍生成)
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资深 HR 高培预测,智联招聘新品一旦投入到实际应用,将改变用户与平台的互动形式。“HR 日常需要撰写的岗位 JD,更多是结合业务调整开辟的新职业或新领域,常常需要翻阅大量参考信息,这种新工具通过即刻匹配,可为 HR 快速打好底稿、提升效率;此外,因其具备的互动性,可轻松应对简单的问询,这也避免了 HR 们重复回答相同问题、释放人力效能。而对于求职者,则能帮助其结构化提炼自身工作经历的价值,让求职更高效。可以畅想,智联这款产品上线后,可能不仅是提升效率,对促进供需双方更高效、精准的匹配,将有机会发挥更大价值,对企业和求职者来说更是双赢。”
高培对智联“招聘版 ChatGPT”表示欢迎,但同时也表达了担忧,“ChatGPT 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可能导致大量 HR 失业。”笔者对其他 HR 从业者的进行进一步咨询中了解到,HR 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不止是 ChatGPT 带来的挑战。在各类人力资源数字工具引入使用的经验中,很多释放出来的 HR 人员会转岗成为支持业务线的 HRBP,这种 HR 深度参与业务、支持业务的协同方式,帮助很多企业释放更高效能。
招聘行业格局将变
智联招聘之所以成为首家推出“招聘版 ChatGPT”的平台,可能与其对人力资本生态价值链的重视有极大关系。智联招聘董事长、CEO 郭盛曾对媒体表示,“任何行业里成功的,往往并不是跑得最快的兔子,而是有耐心看准方向真正去坚持的乌龟,这样成长起来的企业生命力才足够顽强。”
智联在 AI 领域布局较早,除了深耕产品之外,也积极与外部合作伙伴开展技术协同。2019 年,智联携手阿里云举办智能算法大赛,向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互联网企业相关人士发出邀请,基于抽样脱敏的职场数据训练排序模型,通过情景模拟的比赛形式,为优化大数据环境下的招聘场景出谋献策。今年,智联与华为云、华为终端云服务签署云协同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在人才招聘、云技术、品牌、云生态、鸿蒙生态共建、应用分发等领域积极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此外,近年来还吸引了众多专业人士加入到深耕人才大数据的阵营中,如原 B 站副总裁王昊出任智联招聘 CTO,如本次牵头负责“招聘版 ChatGPT”的 ALG 执行副总裁蔡白银等,这些技术“大牛”的到来或将加速智联招聘的“AI进程”,让人们更加期待这款还未正式上线的产品……
“现在智联推出 ChatGPT,相信很快会有其他招聘企业跟进,除了优化招聘流程之外,相关技术在智能测评、培训赋能等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竞争本来就很激烈的招聘行业,只有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才能创造新局面。当然仅仅依靠智联招聘一家还不足以改变招聘行业发展进程,全行业的推动才能带来人力资源数字化的变革。”另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 HR 认为今年招聘行业格局可能会发生剧变,跟得上时代潮流的企业会脱颖而出,而反应较慢的招聘企业或将慢慢掉队。
人力资源领域作为最早被互联网改造的行业,技术的改造力已成为行业基因,基于简历、职位JD、人才管理等标准化结构字段,AI 在其中发挥价值也颇具想象空间。
如,通过 AI 分析可将招聘广告发给目标人才,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实现简历的有效筛选。此外,AI 能更有效连接“选用育留”的各环节,如在许多企业都会设置的内推通道中,AI 可以自动归类不同的职位内推,自动分析过往的推荐数据,并统计怎样的内推成功率更高,从而筛选出求职者;在新员工入职后,本该人力资源干的培训工作,AI 可以轻松代替,让新员工入职的过程简化;规划培训内容时,可根据员工现有技能,为培训提供合适的方案,帮助其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通过人才管理分析,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员工体验,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留存率……
“招聘中求职者主要还是呈现年轻化趋势,年轻人是求职者的主体构成,这些人接受新事物较快,也愿意尝试新鲜事物,今年和明年或将是人力资源企业的分水岭,强者更强,甚至可能会有行业独角兽出现。智联现在走在了前面,但还要看未来的市场反应以及竞争对手的应对,行业整体出现变动已不可避免。”该人士坚持认为招聘行业的格局会因AI技术而发生巨大改变。
正如上文所说,切入 AI 赛道是极为烧钱而见效慢的项目,人力资源行业的入局者还是以头部有实力的企业为主,AI 的潜力已毋庸置疑,实际较量中,比拼的还是长期布局和综合实力。或许,人力资源平台未来的转型之路,是成为一家卓越的技术公司。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