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绘图时代”输入一行指令产生一张图,称得上艺术吗?我们该如何解读AI生成图像的价值?

HelloKitty 2023-01-30 14:31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2973

本文由 白鲸技术栈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我们想让你知道的是 :

输入一行指令产生一张图,真的称得上是“艺术”吗?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知道 AI 是如何将文字转变为图像,而艺术也不只是“美”,艺术还包含创作者的理念、创作者的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必须得到社会认同。

2022 年 9 月,杰森.艾伦(Jason Allen)的 Midjourney 画作《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获得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数位艺术类首奖,开启了“AI 生成图像是不是艺术”的讨论。

输入“/imagine”和提示字(prompt),几秒内 AI 就能帮你产出四张图,这般创作模式颠覆了大众对于绘画的既有想像,不须要拿起画笔从草图开始勾勒,不须岁月累积的绘画硬实力,也不再须要花费大量时间完成作品。

然而,输入一行指令产生一张图,真的称得上是艺术吗?我们又该如何解读 AI 生成图像的价值呢?

AI 如何将文字转换为图像?

在评价 AI 生成作品是不是艺术之前,必须先了解 AI 究竟是如何藉由使用者的提示字产生图像。

“文字转图像”最基础的概念是,将提示字转换为文字编码,文字编码再转换成图像编码,最后再将图像编码解码形成图像。而 AI 绘图工具的核心技术就在文字转图像过程中所使用的演算模型;以 Dalle-E2 为例,Dalle-E2 分别运用 CLIP(Contrastive Language - Image Pre-training)及 Diffusion。

透过 CLIP 处理自然语言,Dalle-E2 能够理解文字与图像之间的相关程度(不是一段文字、一张照片的对应关係),当使用者输入“宫崎骏”时,模型能将文字对应到与“宫崎骏”相关性较高的宫崎骏图像;透过 Diffusion 解码生成图像,Dalle-E2 能避免直接输出资料库中既有的“宫崎骏”图像,产生与宫崎骏“风格”类似的结果。

640.jpg

输入一行指令产生一张图,这叫艺术吗?拥有六个月 Midjourney 使用经验的玩家李怡志怀疑。

国立政治大学科技管理与智慧财产研究所副教授陈秉训则表示:AI 只是依照模型与资料库内容进行运算,没有创造、不是创作。国立政治大学人工智慧与数位教育中心研究员吴致勳补充,AI 的优势在于仿作、模拟风格,或是更有效率地融合不同艺术家的风格,但仍缺少“从无到有”的创造性价值,没有前人的基础、AI 没有学习的内容,一切都是空谈。

李怡志不认为他利用 AI 产出的作品称为创作,他只是去测试 AI 发展到什么程度、观察 AI 未来可能的应用,例如用于投影片配图或新闻情境配图。此图像为李怡志透过 Midjourney 生成。

2.jpg

AI 图像创作者、玩家:创作理念成就 AI 生成图像的艺术性

李怡志不认为透过 AI 直接产出的作品能称为创作,除非是进一步地将 AI 生成图像反覆进行修改与调整,才能慢慢展现出创作者的理念与作品的艺术性,否则就只是出图而已。

”艺术大学出身的设计师/AI 图像沟通师林自庠认为,“思想”、“技术”、“美”是构成艺术的要素,任何人透过 AI 都可以随意输入提示字而产出美的内容,但如果缺乏想透过画面传达给其他人的思想、没有了解哪些提示字能够更好呈现画面的技术,那麽就称不上是艺术。

李怡志补充,艺术是对当时社会进行非常强烈的洞察后产生的呈现方法,AI 绘图工具确实能够帮助具有艺术概念却没有能力完成的人,但就李怡志的观察,许多 Midjourney 使用者并没有思考自己要表达什么、为什么如此表达。

AI 艺术创作者鸟巢则分享他透过 A I工具进行角色IP系列创作的经验。他能调整角色的服装、动作、互动关係,也能改变场景、光源光线、镜头视角、场面调度等,将自己想像的画面、编撰好的剧情透过 AI 绘图工具一一实现,“我觉得我好像是一个导演,一个成本很低的导演。”

鸟巢认为,创作的价值、艺术的价值在于使人感动,而这是 AI 创作者、人类艺术家都须要面对的课题。至于如何使人感动?鸟巢强调:“讲自己的故事、说自己的文化。”

鸟巢解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成长背景、学经历与专业,这些都形成个人独有的特色,也是创作的养分;而盲目跟随他人的、主流的文化,刻意贴近艺术家的风格,或是复制、模仿他人的作品,并无法形塑创作者的特质,作品也将缺乏特殊性,失去创作的意义

AI 生成图像的艺术价值有待获得社会认同

“AI 做得出来不代表它会大众被接受、被大众使用。”李怡志以 AI 音乐为例,AI 早就可以产生音乐了,但很少人听、很少人使用,因为音乐欣赏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它必须获得认可、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而 AI 图像创作的价值也一样须获得社会的认同。

就笔者的观察,AI 图像的价值尚未在专业艺术领域取得共识,更不用说社会大众普遍的认可了。

2022 年 12 月,美术产业指标性的数位艺术平台 ArtStation 首页被“NO TO AI GENERATED IMAGES” 图片洗版,艺术家们抗议平台混杂专业艺术作品与素人 AI 作品,欠缺标签标示与分类分流,“AI 正在与敬业的艺术家们竞争 ArtStation 首页空间,这个做法简直令人作呕。

”一封艺术家写给 ArtStation 公开信内容提到:“AI 可以产生大师级的作品、可以媲美优秀的艺术家作品,但并不是近期这些大量充斥在网路上的‘AI 垃圾(AI crap)’。AI的生成速度快到人类无法抗衡,绝对会淹没 ArtStation,艺术家们不希望艺术在 AI 生成内容的冲击中迷失。

”ArtStation 对此则回应,ArtStation 不会禁止 AI 生成图像,但正在规划新版页面,让 ArtStation 使用者能够控制他们看到的内容与浏览 ArtStation 的方式。

而在国内拥有近八万人追踪的脸书粉专“绘画界心声”上,近期也有相当多的贴文讨论 AI 生成作品的价值。大多人仍相当重视绘师们、图像创作者们的原创性以及他们多年养成的绘画功夫,因而排斥透过 AI 所产生的视觉内容;也常有作品因线条不够利落、角色身体比例不正确等原因而遭质疑使用 AI 代笔。

无独有偶,2022 年底越南的数位艺术家 Ben Moran 上传到艺术平台“Reddit/Art”的作品《Minh Anh Nguyen Hoang 》被误认为 AI 作品,以违反版规为由遭下架,帐号也被停权。他在 Twitter 上展示自己进行创作的过程与证明,并表示:“怎么会有真正的艺术家受罚?”“我真的需要放弃我的艺术风格吗?

3.png

如同摄影问世、电脑绘图技术诞生,艺术的概念与范围都须要重新被确立,我们的社会还需要时间讨论、诠释 AI 生成图像的艺术价值。

尽管如此,林自庠仍认为  AI 工具已经使艺术变得更为亲民,一般民众能够用更简单、更快速的方式认识艺术、产出作品;“AI 拥有世界上几亿人的美学。”鸟巢则期待,透过AI  产生出具有特色、富有美感的图像成为 AI 世代的长辈图,并藉此改善上一代人的视觉美学品味。

如有意向投稿或合作请添加客服微信:baijing055,添加备注【投稿】

小程序封面.jpg

微信图片_20230104175528.jpg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

客服微信
享受1V1专属服务
免费领取技术福利
发送名片申请入群
与CT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