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Kitty • 2024-07-05 16:35
1256
本文由 连线Insight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文章来源于:连线Insight
作者:王慧莹
编辑:子夜
上个月,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 WWDC 上,苹果花了一个小时介绍自己的 AI 产品“Apple Intelligence”。
苹果的市值在 AI 的刺激下,短短两天坐了次过山车——从当天短暂下跌 580 亿美元,到第二天大增 2142 亿美元,重回世界第二。
这一切,都围绕 AI 一词展开。
伴随全球消费电子行业的复苏,手机厂商都在寻找新的故事,AI 让它们显得更加性感。
今年开始,从海外三星到国内华米 OV、荣耀、一加、realme、魅族等国产手机厂商都卷入到这场不能输的战役之中。
如今,“鲶鱼”苹果的加入,无疑又将 AI 手机的竞赛推向了高潮。
从时间表上看,国内手机厂商们的速度很快。目前在国内市场中,AI 手机早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技术展示,而是形成了一个由模型层、平台层、应用层构成的相对完整生态。
不过,搭上 AI 的快车是一回事,把概念落地又是另一回事。AI 手机是不是噱头,还要看市场能否买账。对于手机厂商而言,想要最终落地,让消费者买单,还要看是否推出真正让市场满意的产品,用户体验、性能、价格一个都不能少。
从目前的市场反应看,消费者的换机热情并未伴随 AI 手机出现有明显的增长,厂商们挑战不小。特别是对国内手机厂商而言,这可能是个向苹果发起挑战的机会,考验着各家成本的投入和迭代的速度。
AI 手机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从“AI+手机”到真正的 AI 手机,这注定是一条漫长的路。
都在押注,究竟谁讲出了新故事?
AI 军备竞赛的风吹到了手机厂商身上。
作为最适合与 AI 结合的载体之一,手机是 AI 技术融入人们生活场景的重要媒介,这吸引着各家手机厂商争相押注 AI 手机。
除了技术风口外,手机行业上一个“救命稻草”折叠屏已经陷入市场冷静期,跨时代的突破点何时到来困扰着手机厂商。
进入 2024 年,伴随大模型发展,AI 成为手机市场的最大变量。尤其是在国内,AI 手机的风吹得更早。早在去年,ChatGPT 掀起大模型军备竞赛,头部手机厂商便纷纷投入到大模型布局之中,试图将“大”模型装到“小”手机中。
去年 8 月,华为宣布 HarmonyOS 4 系统全面接入盘古大模型;小米训练出轻量级语言大模型,参数规模为 13 亿和 60 亿两种;同年 11 月,vivoX100 系列也首次搭载 vivo 蓝心大模型。
到了今年,AI 手机市场更加百花齐放。荣耀的 Magic 系列、OPPO Find X7 系列均搭载自研的端侧平台级 AI 大模型;真我 GT Neo6 SE 基于旗舰同款的 AI 大模型,推出多款 AI 功能;魅族宣布在 All in AI 的同时,将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的开发,全力投入“明日设备”。
在旗舰机型上搭载大模型后,各家手机厂商将重点放在如何推出更实用的功能、更亮眼的创新上。从动作上看,各家在方向上基本一致,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纵观市场,大多数手机品牌都推出了智能扩图、语义搜索、写作、问答等具有 AI 功能的智能辅助 App;同时还有部分厂商选择将其融入操作系统层面,例如华为 Harmony Intelligence 和苹果Apple Intelligence;还有像荣耀这样,提出平台级 AI 概念,做到跨应用、跨终端的 AI 能力协同。
如一加手机将重点放到了摄影功能上。近期,一加在夏季性能生态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一加 Ace 3 Pro。AI 功能上,一加 Ace 3 Pro 拥有旗舰同款 AI 影像技术,带来 AI 超清合影、AI 消除、AI 抠图等全方位 AI 影像功能。
一加Ace 3 Pro,图源一加手机微博
此外,一加 Ace 3 Pro 搭载了许多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的 AI 功能,支持包括 AI 公式识别、AI 录音摘要、AI 消除在内的多项 AI 智慧互融功能。
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在发布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 AI 的竞争局势,一方面取决于大家对技术的理解,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对用户的理解。
而像荣耀这类生态玩家,将重点放到了端侧 AI 上。
在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荣耀首次向外界展示了两大突破性端侧 AI 创新:AI 离焦护眼技术和 AI 换脸检测技术。其中,“AI 离焦护眼技术”可让手机屏幕变身离焦镜,利用 AI 仿真离焦镜光学原理,让屏幕通过 AI 算法处理之后呈现离焦效果,实现舒缓视力的作用。
荣耀 CEO 赵明表示,荣耀过去三年重投 AI,今年荣耀研发投入在营收中的占比仍将超过 11%。
今年 3 月,荣耀提出 AI 四层战略架构:
第一层为用 AI 使能跨系统、跨设备的融合,让不同的操作系统用 AI 来做决策实现手机、平板、PC 等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和数据共享;
第二层为用 AI 来重构单终端的操作系统,让终端越用越懂你、越用越好用;
第三层为 AI 在端侧的应用,比如抠图、拍照渲染、总结文档等应用级 AI;
第四层为 AI 的端云协同,是在保障用户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 AIGC 和网络大模型等网络侧 AI 在手机上的呈现。
据了解,荣耀四层方向都在发力,但重点是一二层。赵明表示:“智能终端厂商更应该做的是从操作系统的底层,用 AI 来重构未来的服务逻辑、流程和资源分配。”
一如当年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迭代,当下 AI 时代,国产手机厂商再次表现出出奇的一致性——坐上 AI 手机首班车,并拿到话语权。
不过,现实层面,AI 手机还是一个尚在发展中的概念,真正的 AI 手机落地离我们还有些距离。
正如分析机构 Counterpoint 指出,手机厂商不应仅仅是将 AI 作为简单的功能堆砌,而是要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将 AI 技术与操作系统、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深度融合,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功能和服务。
要拉升销量和售价,AI 能帮手机厂商做到吗?
让用户换新手机,总要有个理由。要么内存不够,要么电池续航拉胯,或者是一些新功能和新形态吸引用户。
可惜,这些年手机市场的故事都不足以点燃消费者的换机热情。
AI 手机能吗?
其实,消费者愿不愿意买单,主要取决于 AI 手机是否能真正带来便利。实用层面来看,现在的 AI 手机更像是附加了 AI 功能的智能手机,革命性的改变尚未来临。
但至少市场释放了积极的信号。6 月 6 日,Canalys 发布的智能手机领域的预测称,2024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复苏 3% 至 11.8 亿台,2024 年至 2028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以 2% 的年复合增长率平稳增长。
消费电子市场回暖明显,谁能讲好 AI 手机的故事,谁就有跑在前面的可能。
在全球,三星首款支持生成式 AI 的智能手机 S24 系列,相较于此前 S23 系列上市前三周出货率来看,同比增速达 8%。据媒体报道,在韩国市场,GalaxyS24 系列已成为最快达到 100 万台销量的 GalaxyS 系列。
在国内,荣耀发布 AI 使能的全场景操作系统 MagicOS 8.0 后,成功激活市场。IDC 发布的第一季度手机市场跟踪报告显示,荣耀全新旗舰 Magic6 系列首销第一季度出货量超过上一代产品前二季度出货量之和;一季度荣耀以 17.1% 的市场份额拿下第一。据 IDC 副总裁王吉平介绍,此次荣耀登顶,AI 成为关键增长引擎。
荣耀Magic6,图源荣耀手机微博
更重要的是,与折叠屏的激烈竞争不同,AI 手机是一片尚未被过多开垦的蓝海。市场调研机构 Counterpoint 预计,到 2027 年,生成式 AI 智能手机的市场保有量将突破 10 亿部。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各大厂商们蜂拥而入。涌入的品牌变多,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同质化。细数厂商们的动作,要么在摄影、抠图等功能上加入 AI;要么给整个系统嵌入 AI,大家的动作大同小异,最终能不能跑出差异化还要看市场的反馈。
对此,潮电智库分析师孙燕飚向连线 Insight 表示,AI 手机同质化是个必然,但为了销量厂商们还会一窝蜂地往前冲。“当下的趋势下,如果手机厂商不加入 AI 竞争,那就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落后,就有可能面临手机卖不出的情况。”
的确,手机市场的回暖来之不易,尤其是折叠屏之后厂商们都在寻找新的突破点。从实际来看,折叠屏手机很难取代直板手机,带动整体换机潮。而 AI 更普适,影响的范围也更大。
在 Canalys 一份 5 月的消费者调研中,AI 功能对于中国消费者转换品牌的吸引力,尽管还比不上“更好的硬件规格”这个因素,但是已经远超了折叠屏形态。
这时候,对手机厂商的另一个考验是成本和售价的平衡。一边是 AI 行业投入的真金白银,另一边是消费者对手机性价比的追求,这似乎是个难以平衡的天平。
国产手机大模型想要实现云端部署、训练和调用,手机厂商要么自建计算中心,要么租用大厂的云服务,这是一项长期投入。即便把大模型训练出来了,后期用户在使用时,每一次调用都会产生成本。
vivo 副总裁周围曾说过一个数据:应用一次云端大模型,最低成本也要 0.012 元,3 亿用户每天用 10 次,一年算下来就是 100 亿元左右的开支。
不仅是大模型的训练,将大模型放到手机里,对手机芯片、内存、电池等上下游产业都是成本的考验。
这些成本,最终都需要用户来买单。在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看来,随着制程技术的进步以及性能和AI能力的提升,每一代旗舰芯片的成本都在上升,接下来很多产品和厂商都会选择涨价,这是行业的普遍现状。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和手机厂商火热的投入相比,消费者的反应较为淡定。据连线 Insight 观察,一些消费者更是对 AI 手机保持怀疑态度。
“智能手机改个名字就叫 AI 终端了”“大多数功能都是通过软件实现的,AI 模型也基本在云端,根本不用换设备”。
孙燕飚向连线 Insight 分析,“消费者对 AI 手机热情不高涨本质上还是因为和智能机区别不大,新手机并没有做到人无我有,没有击中消费者的痛点。AI 手机是一个发展方向,但短期不会有一个革命性的改变。”
赶超苹果的机会,谁能抓住?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 AI 功能陆续上线,新手机会越卖越贵,为了更好地运行新应用,新一轮的换机潮或将到来。
不过,比换机潮更早到来的,可能是手机厂商与 APP 合作模式的变化。
这源自头部手机厂商苹果的加入。上个月,苹果开发者大会上,AI 领域姗姗来迟的苹果发布了 AI 产品“Apple Intelligence”。
图源苹果官网
虽然来得有些晚,但市场对苹果的期待不低。德邦证券曾指出,虽然 AI 大模型在手机、PC 端应用多以网页、App、API 等方式出现,部分手机厂商亦有自研大模型应用于系统级 AI 助手,但嵌入操作系统底层的 AI 仍需要苹果和谷歌等 OS 厂商参与。
区别于其他手机厂商,Apple Intelligence 不是将 AI 作为附带功能或独立的聊天机器人运行,而是将 AI 整合到用户已在使用的应用中。
具体而言,苹果将把 AI 融入最新版操作系统中,并将全新升级 Siri,可以实现跨 APP 工作。比如,一个会议改到了傍晚,你想知道开完会还能不能赶上女儿的演出,你问 Siri,它就会处理相关数据,包括会议时间、地点,从办公室到演出地点的车况,来给出建议。
简言之,用户不再需要专门打开一个 App 或网页 ,通过 Siri 就能直接调用 AI 功能。
但从市场反应来看,苹果在 AI 的创新不算惊艳,能否刺激到 iPhone 销量也很难说。
CNBC 预测有可能会在秋季时带动一轮换机潮。但 Forrester 分析师 Dipanjan Chatterjee 认为,苹果的这些 AI 功能还不足以创造一个新的追随者群体。
苹果的加入无疑将行业对 AI 手机的期待推到高潮。对于国内厂商而言,拥有先发优势是好事,但高度开放的安卓生态的联动性差是共识,AI 加入后,难免会影响用户体验。相反,苹果生态下,其对 AI 的整合能力有目共睹,跨设备的联动是苹果最大的优势,有利于 AI 全局化地加入系统中。
在国内,厂商们正在寻找 AI 相关技术与智能手机深度融合的方式。
今年 6 月华为开发者大会期间,华为宣布了“鸿蒙原生智能(Harmony Intelligence)”。同时,华为小艺也迎来重大升级,不再是 AI 语音助手,而是系统级智能体,背后加持了盘古大模型 5.0;荣耀始终将AI战略重点放在端侧,并坚定认为端侧 AI 是 AI 创新的新赛道;OPPO 则认为云端和本地不矛盾,二者结合效果更佳……
行业发展初期,哪条路径是最优解,行业尚未有定论。伴随苹果在 AI 领域迈出第一步,行业风向或将转向端侧A I。
荣耀 CEO 赵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苹果加入进来之后,让行业风向转至端侧 AI,大家这才发现原来 AI 使能硬件,AI 重构操作系统,重构服务这件事情是这么有前景。但是这些我们说了三年了,这种领先的时间差是我们做梦都没想到的,做梦都会笑醒。”
从这点上看,国产手机和苹果的差距正在缩小,但要想在销量上超越苹果,还需要多方面综合的实力。
在孙燕飚看来,当下手机的换机周期超过 40 个月,对于国产手机而言,更关键的是顶住压力,扩大全球市场的销量。
当前,AI 作为最受关注的创新技术,引领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很难说,AI 手机何时能成为智能手机产业的“iPhone”时刻,但至少已经给手机市场带来了新的故事。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