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掉队AI时代?

HelloKitty 2024-03-13 16:49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2248

本文由 霞光社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文章来源于:霞光社

作者:麻吉

编辑:韦伯

开年 Sora 的爆火,为全球科技大厂在 AI 领域的竞逐又投下一颗重磅炸弹。

相关话题的讨论范围早已突破科技圈。当“AI 将重塑各行各业,并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一项共识,头部大厂正在竞速迈入 AI 时代。其中,也包括近年跻身全球一线的互联网“新贵”——字节跳动。

2 月下旬,字节旗下视频剪辑工具 CapCut(剪映海外版),正式开放 AI 生成视频功能公测。同时,有消息指剪映已在数月前组建封闭团队,秘密研发 AI 产品,而字节跳动还在秘密研发 AI 大模型领域的多个产品,涉及多模态数字人、 AI 生图、AI 生成视频等。

去年底以来,字节跳动的一系列人事和部门调整,已经显露出积极转向 AI 的战略迹象。

去年 11 月,字节调集内部资源,成立 AI 业务团队“Flow”;今年 2 月,字节核心高管——抖音集团 CEO 张楠离任,宣布将未来工作重心转向剪映 CapCut,为产品创造 AI 领域的更多想象空间。

当 AI 技术快速迭代,以 Sora 为代表的各类大模型变得愈发成熟,对旧有内容生产体系和平台模式的改变,已经初见端倪。相比其他全球一线大厂,字节此前在 AI 领域的进展一直显得较为低调。

2024 年,被不少业内人士视为 AI 产品的“爆发年”,而字节能否跟上 AI 时代的步伐,决定了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Sora 爆火,剪映跟上

除了风靡全球的短视频平台 TikTok,字节在海外市场的“明星产品”还有视频剪辑工具 CapCut。

两者同为字节跳动旗下产品生态中的一环,用户可以使用 TikTok 账户登录 CapCut,并将视频传至 TikTok 和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上与朋友分享。这一互相关联的产品矩阵,为字节跳动带来了更多用户留存和实际收益。

1.jpg

图源:Unsplash

去年 4 月,CapCut 引入 AI 生成模版和特效后下载量激增,收入随之增长,成为 2023 年上半年全球最赚钱的视频剪辑应用。

Data.ai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 8 月,全球有 4.9 亿人通过苹果和安卓手机使用 CapCut;另据 Sensor Tower 数据,2023 年 CapCut 应用内购收入增长明显,首次突破 1 亿美元。

而 Sora 的诞生,象征着文生视频发展的新一项“里程碑”,也将对 CapCut 这类视频制作工具造成冲击。

Sora 发布次日,美国电脑软件公司 Adobe 的股价即暴跌超 7%;美国图片库、图片素材、图片音乐和编辑工具供应商 Shutterstock 跌超 5%;此前几周才发布了“文生视频”工具 Lumiere 的谷歌母公司股价下挫 1.58%……

实际上,在 OpenAI 正式发布 Sora 以前,字节跳动就曾推出文生视频模型 Boximator 和 MagicVideo-V2,只是与 Sora 差距太大,不具备“可比性”。

字节跳动曾在回应媒体时表示,Boximator 是视频生成领域控制对象运动的技术方法研究项目,还无法作为完善的产品落地,距离国外领先的视频生成模型在画面质量、保真率、视频时长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即便如此,当“谁将成为中国版 Sora”成为行业和媒体热议的话题,剪映仍然成为其中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

而字节内部也在加大对剪映和 AI 领域结合的投入。今年 2 月,抖音集团 CEO 张楠在加入字节跳动 10 年后,宣布转战剪映。有接近剪映的人士向媒体透露,张楠将亲自带队寻求在 AI 辅助创作上的突破。

张楠本人也在朋友圈发文表示,“很期待和剪映的小伙伴们一起造梦,与这个 AI 的时代一起成长,共同绘制出脑海中的奇幻世界。”

字节 AI,反应有点慢

事实上,相比其他大厂,字节跳动发力 AI 的时机已经略显迟缓。2023 年春季,百度、阿里巴巴就已分别推出各自的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和通义千问,而字节到去年 8 月才推出了云雀大模型。

字节跳动 CEO 梁汝波曾在今年 1 月的年度全员会上表示,字节在 AI 领域的进展缓慢,直到 2023 年才开始认真考虑 GPT 技术,而许多表现出色的大模型创业公司早在 2018 年至 2021 年间就已经创立并开始研发产品。

2.png

图源:字节跳动官网

有媒体在报道中引述一位接近字节跳动人士的消息指,去年一年,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将全部时间都花在了 AI 上。但在外界看来,字节系统性布局 AI,不过数月时间。

去年 11 月底,字节进行了一系列业务调整,一方面大规模收缩游戏业务部门“朝夕光年”,一方面成立了新的 AI 创新业务团队“Flow”,并任命字节跳动技术副总裁洪定坤为技术负责人,字节大模型团队负责人朱文佳为业务带头人,加大对 AI 业务的投注。

此前,有“App 工厂”之称的字节跳动,也曾尝试追赶 AI 热潮,将 AI 功能融入产品,并以此升级用户体验、巩固平台的流量优势。

例如,2022 年,随着 AI 绘画爆火,抖音快速上线了 AI 绘画功能;去年 11 月,飞书发布了“飞书智能伙伴”等 AI 产品,在内容创作、内容总结、数据分析等多个场景中,借助 AI 实现工作提效。

飞书 CEO 谢欣曾在发布会上表示,未来 AI 的能力一定会变得非常强大,各行各业都会发生巨大变革。但目前 AI 能力还很有限,不一定能让每一项任务都如期所愿,“当下更重要的是先让自己做到 AI Ready”。

而 Flow 的成立,则标志着字节针对 AI 领域的布局开始更趋系统性。据称,在 Flow 成立时,字节内部开放了大量活水岗位,从飞书、抖音等多个业务条线抽调相关人才,计划未来着力孵化多个 AI 相关的创新产品。

去年下半年至今,字节先后推出了多模态大模型 BuboGPT、抖音云雀大模型、文生图开放模型SDXL-Lightning,并上线了多款基于 AI 技术的产品,包括 AI 对话类产品豆包、Cici,剧情创作平台 BagelBell,电商内容创作应用即创,AI 聊天机器人构建平台 Coze/扣子等。

AI 产品爆发年,字节加速追赶

AI 引领的科技变革一日千里。对字节来说,一方面需要面对自身增速放缓的压力,另一方面必须紧跟时代,主动创造更多机会,才能保持竞争地位,因此绝不能在 AI 时代掉队。

在社交媒体领域,字节跳动需要应对来自 Meta、谷歌、Snap 等对手的激烈竞争。去年以来,随着 ChatGPT 带起新一波 AI 热潮,全球科技巨头都在 AI 和大语言模型等方面展开重点布局,加大资金投入、大举招聘人才,并高调宣布在 AI 方面的最新进展。

3.jpg

图源:Unsplash

国内互联网大厂们也在不遗余力地跟上这波 AI 热潮。从腾讯、阿里、百度、到华为、华为等,纷纷加码投入 AI 赛道。

2023 年 3 月,360GPT 亮相、华为盘古迅速跟进、百度发布文心一言。4 月,阿里通义千问接入产品;5 月,腾讯混元加入 AI 竞逐。下半年国内互联网 AI 队形初成,里面站满了腾讯、阿里、百度、华为、美团、华为等中国大厂。其中,腾讯投资了智谱 AI、百川智能、MiniMax、深言科技、燧原科技 5 家公司;阿里投资了智谱 AI、百川智能 2 家公司,且自己孵化有通义千问;百度投资了西湖心辰,且自己孵化有文心一言;美团投资了智谱 AI;另外还有华为盘古、中科院紫东太初、商汤日日新、零一万物等都成为这一领域的主要玩家。

而 2024 年 Sora 的横空出世,或许更让字节跳动面临“追赶进度条”的紧迫性。当 AI 产出的视频内容变得更精确并贴近真实生活,过程也更为高效、便捷,旧有的短视频内容生产模式必将受到冲击,而与此有关的工具、创作者和平台,都将直面新一轮的变革。

事实上,在一些行业,这样的改变已经开始发生。

兼职插画师陆含告诉霞光社,AI 对自由职业画师的冲击已经显现。“很多画师平时都会在社交媒体平台大量更新热门内容,来维持更新频率和热度,他们的成长路径更接网红,而平台流量直接和稿费收入有一定关联。”陆含说。

而对不少自由职业画师来说,根据已有作品中人气较高的角色进行插图的二次创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涨粉方式。这样的二创作品,被称为“同人”图,也是 AI 软件最擅长处理的一类内容。

“跟 AI 相比,靠人工‘二创’来引流提升粉丝量的效率低得多,圈内不少画师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毕竟大多数粉丝其实不在乎图是 AI 画的或是画师手绘,只要好看就行。”陆含说,目前一些游戏公司也已开始倾向使用 AI 绘图和制作,这意味着对人的工作的需求正在减少,如果公司内部员工可以消化这些工作量,就不再需要外包,直接影响自由画师的收入。

Sora 的面世,再一次刷新人们对 AIGC 发展速度的认知,关于 AI 对内容制作行业影响的讨论也又一次甚嚣尘上。

短剧导演林平告诉霞光社,一些编剧已经开始尝试使用 AI 创作剧本,一些制片人也认为到了需要学习 AI 的时候,“因为这将是未来的趋势”。

4.jpg

图源:Unsplash

林平说,在短剧的拍摄成本构成中,演员、摄像等人力支出,以及置景和场景费等,都占据了支出里的大头。“以我们拍摄的短剧来说,现在一个便宜的特效可能 10 万,贵的有几十万,大的特效可能需要几十个人来制作。但如果能使用 AI 制作,不论是资金还是人力投入方面,都会大幅减少。”

“如果 AI 技术发展成熟,以后拍片子,特效部分可能很大程度可以交给 AI 生成了,拍摄的时候只要用个绿幕就行。甚至可能不需要演员、摄像或美术,只需要由会操作 AI 的人根据剧本把它做出来。”林平说。

虽然 AI 制作内容的进步速度让不少人吃惊,但 AI 距离真正取代人类内容生产者,还有不少差距。

一名从事神经网络研究的人士向霞光社表示,目前的 AI 水平还很初级,更像是一个可以快速搜索、查询、统计和筛选的工具。“我认为都是数学,距离强 AI 还很远。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 AI 生成的图片还是视频,乍一看效果还行,但很多细节是逻辑不通的。例如文字经常是乱码,人和动物的手部计算也很糟糕。”

林平也表示,AI 制图对游戏设计等行业的冲击已经显现,但 AI 生成视频暂时还未波及到短剧制作行业。“Sora 才推出不久,而且 AI 技术还不成熟。作为内容创作者,不管 AI 怎么发展,很多工作还是需要由人来完成。例如影片剪辑,其中涉及到的不仅是技术操作和场景呈现,还有许多需要依靠人的经验,以及感知和情绪来传递给观众的内容。”

相比早早入局的国际科技巨头,中国人工智能在技术发展层面上仍然存在着相当差距,加之受限于芯片管制算力吃紧,以及大模型训练所需投入过于高昂等因素,也使得中国企业的追赶之路任重而道远。

5.jpg

图源:Unsplash

但伴随全球 AI 竞争升温,AI 应用生态也成为不少大厂展开角逐的重要阵地,而这或许是中国企业可以努力加速赶上的领域之一。

中国有着巨量的市场规模和丰富的数据量,有利于落地多元化的 AI 应用场景,不少国内大厂也已聚焦 AI 应用,并将 2024 年视为 AI 产品的爆发年。

今年年初,360 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曾在一场公开活动中表示,大模型已经开启新一轮工业革命,不发展是最大的不安全,并预测 2024 年将成为大模型应用场景之年,出现“杀手级应用”。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也曾表示,人类进入 AI 时代的标志,不是产生很多的大模型,而是产生很多 AI 原生应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APP 工厂”字节大步进入 AI 时代,将交出怎样的一份答卷,值得期待。

微信图片_20240222160346.png

微信图片_20240207151541.png

微信图片_20240313155219.jpg

微信图片_20230104175528.jpg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

客服微信
享受1V1专属服务
免费领取技术福利
发送名片申请入群
与CT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