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效率工具扎堆上线 打工人准备好了吗?

HelloKitty 2024-01-29 16:22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1554

本文由 中国经营报社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本文来源:中国经营报社

本报记者 曲忠芳北京报道

“从 2023 年开始,职场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谓的 AI 焦虑:AI 大模型能取代我的工作吗?AI 究竟能帮我做什么?”在北京连续创业的 GEORGE 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讲述了他的观察,从 2023 年下半年开始,GEORGE 带领自己的技术团队加班加点地开发一款能帮助职场打工人使用各种 AI 大模型提升办公效率的产品,APP、小程序、网页版已进行了两代升级,目前还在调优训练,按照 GEORGE 团队的计划,到 2024 年第二季度将有一款较为成熟的产品推给用户。

事实上,记者从多家应用监测平台观察到,市场上近几个月已涌现出大量辅助日常办公的 AI 应用,如金山办公 WPS AI 已开启全面公测,一览科技上线了“编剧+绘图+虚拟人”于一体的视频 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全域工作流,百度智能云推出的“超级助理”插件,有道云笔记增加“AI 工具”等。浙商证券研报分析指出,2024 年随着国内 AI 大模型的持续迭代和办公类产品应用不断成熟,优先 AI 大模型在办公场景下的商业落地,为相关厂商打开了商业空间。

与此同时,记者也采访了来自律师事务所、学术机构、广告营销公司、自媒体等不同行业领域的人士,大部分受访者均认同,新一波AI浪潮对几乎所有行业领域都在推动变革或产生影响,尽管当下 AI 的智能性、准确性仍有提升的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学习使用AI工具甚至创造 AI 工具以提升效率,将成为未来职场中的基本技能。

向各个办公场景渗透

NICOLE 是一家广告营销公司的负责人,公司较早就订阅使用了 CHATGPT、MIDJOURNEY 等 AI 生成工具。她告诉记者,一类应用的场景是借助 MIDJOURNEY 生成图片或插画,以前客户要做一个新年的插画,从设计、制作到上线大概需要 7—8 天时间,其间如有改动的话周期更长,现在一般先用 MIDJOURNEY 生成一些作品用于参考借鉴,可以大幅减少创意制作的时间。如遇需求紧急的状况可直接基于生成的图片进行二次创作,产出的速度更快。另一类工作场景则更为普遍,通过 ChatGPT 等工具用于营销文案生成的框架及思路参考,同样也节省了时间、资金、人员等成本。

从事历史学研究的林星则表示,目前学术论文发表并不鼓励通过 AI 等技术来创作,在 AI 大模型火爆的一年时间里,许多期刊编辑也注意到了 AI 的生成功能,因此在查重、编辑等方面也会检测是否由 AI 生成。

自媒体创业者、一篇网络创始人赵宏民是文心一言、通义千问、讯飞星火等国产 AI 大模型工具的较早使用者和行业观察者,他在图文及视频的文案生成、录音内容大纲要点整理等方面真切地感受到效率的提升,尽管并不是每次生成的内容都能符合预期。

就在 2024 年 1 月 11 日,基于 GPT 生态打造的 AI 应用专属平台 GPT STORE(GPT 应用商店)正式上线。官网显示,聚焦的应用场景主要覆盖图像生成、写作、效率、研究和分析、编程、教育、生活方式七大类,同时还设有热门 GPT 应用榜单,用户可按编辑精选、流行趋势、按类别搜索找到需要的 GPT,当然开发者可以创建各种自定义版本。

随后,2024 年 1 月 16 日,在 AI 办公领域较早布局、动作迅猛的微软发布了付费版的 COPILOTPRO,每月订阅费为 20 美元,支持用户创建自定义 GPT、访问 OPENAI 的 GPT-4TURBO 大模型,使用 DALL-E3 图像模型等功能,此外面向企业用户的 COPILOT FOR MICROSOFT365 也迎来更新,取消了最低订阅账户数的限制,支持按需订阅付费。浙商证券研报分析指出,微软推出 COPILOT PRO 标志着 AI+ 办公在 C 端的商业生态建立,大模型在办公业务中进入加速商业变现期。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指出,在 2023 年,生成式 AI 的应用确实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不少行业和领域的企业都已经开始试用生成式 AI 产品。这些企业主要利用生成式 AI 进行文档处理、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在客户体验方面,国外的生成式 AI 也展现出了潜力。举例来说,ADOBE 通过生成式 AI 技术提升了客户体验,改善了用户交互方式。此外,一些汽车企业和科技公司也开始探索生成式 AI 在汽车业的应用,包括 C 端用户体验重塑和 B 端生产效率提升等方面。国内的生成式 AI 也拥有了一些用户,但整体来看,应用层次仍较浅,因生成式 AI 的“幻觉”问题,有时候仍然不能使人工智能摆脱一直以来被诟病的“人工智障”恶评。

取代 OR 赋能,职场人何去何从?

记者从多家短视频平台、内容社区等社交媒体了解到,推荐 AI 办公 APP、效率工具成为近一年里流量攀升非常明显的一类工具。知乎高级副总裁、知乎知学堂 CEO 张荣乐告诉本报记者,“现在大众非常关注 AI 对自己职业的影响”,比如知乎知学堂推出的 AGI(通用人工智能)课程,聚焦软件工程师如何应用 AGI 技术提升职业技能,课程推出后受到了工程师用户的欢迎。除此之外,新推出的 AI 绘画课程重点瞄准设计师群体,帮助他们了解怎样利用 AI 技术提升能力;还有 AI 剪辑帮助短视频从业者、本地生活商家等,用 AI 工具去快速完成工作。(效果)非常明显,这类需求增长很快。

白鲸出海联合创始人、CTO 黄剑新向记者表示,随着深度学习和计算资源的进步,生成式 AI 的性能得到显著提升,生成的内容质量更高,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不再仅限于文本和图像生成,还开始涉及视频、音乐、代码、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企业和创业者开始探索如何将生成式 AI 技术商业化,例如通过提供 API 接口(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定制解决方案、在线工具服务等形式。总体来说,生成式 AI 正在从技术探索阶段逐渐过渡到更加成熟的商业应用阶段,特别是大家现在会去关注商业落地项目,不会盲目去投入大量精力在没有落地场景的项目中。

与五花八门的 AI 工具“赋能”职业发展相伴而生的是,AI 对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变革也给众多职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2024 年 1 月 17 日,据 BUSINESS IN-SIDER 报道,谷歌将对广告销售团队裁员数百人,除了来自外部环境以及内部客户规模化增长结构的变化之外,谷歌正在试图通过借助 AI 来使产品解决方案完成更多的自动化流程。

无独有偶,2024 年 1 月初,国际知名语言学习社区 DUOLINGO(多邻国)向媒体透露,解雇了 10% 的合同工,但未透露涉及员工的具体数字。DUOLINGO 成立于 2011 年,在全球提供 40 多种不同语言的 100 多门课程,截至 2023 年 9 月底,其月度活跃用户数为 8310 万。2023 年 3 月——即 OPEN AI 发布 GPT-4 后,结合了 GPT-4 的 DUOLINGO MAX 上线,用户可以与聊天机器人全面对话进行语言练习,对于用户的回答,AI 还会提供解释。DUOLINGO 首席执行官 LUIS VON AHN 在给股东的公开信中写道,“生成式 AI 正在帮助我们更快地创建新内容,从而加速我们的工作”。据美国科技企业裁员监测网站 LAYOFFS.FYI 数据,截至 2024 年 1 月 18 日,美国科技业在 2024 年已经有超过 5500 名员工失业。需要说明的是,包括 DUOLINGO 在内的美国科技企业对于裁员削减成本或许有各自的考量因素,AI 技术也并不是裁员的直接促成因素,但在降本增效的普遍需求下,一方面企业在招聘时即将或已经收缩 AI 可替代的部分岗位的雇佣计划,另一方面 AI 技术无论在业务发展中的应用广度上,还是在业务的应用深度上都在提升。

在前不久举行的 CES(国际消费电子展)2024 上,著名 AI 科学家李飞飞、吴恩达在对话中一致认为,2024 年将会是 AI 技术继续深化的一年,同时也会覆盖到更多行业,成为下一次数字革命或工业革命真正的变革性驱动力。这次由大模型引发的 AI 浪潮,并不会像 7 年前那波 AI 热潮一样,热闹几年后进入“冰河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 KRISTALINA GEOR-GIEVA 于 2024 年 1 月 14 日发表博客文章说,根据 IMF 最新研究,人工智能将影响全球约 40% 的工作。她指出,对技能要求越高的工作,受人工智能的影响越大。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相比,发达经济体面临更大的、来自人工智能的风险,但也有更多机会利用其好处。综合国际组织、券商投行、咨询机构、科学家等各方面的观点来看,AI 技术应用在 2024 年将持续深化,波及影响范围可能更广、更深,在这种趋势下,职场人可能会遇到不同的挑战与困难,应对策略或许便是关注变化与拥抱变化。

微信图片_20231218102300.png

微信图片_20230104175528.jpg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

客服微信
享受1V1专属服务
免费领取技术福利
发送名片申请入群
与CT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