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鲜测|300万 GPTs 听好了,我@谁,谁就出来干活!

HelloKitty 2024-01-29 16:49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1965

本文由 硅星GenAI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文章来源于:硅星GenAI

作者:王兆洋 吕可

你还在沉迷和单独的一个 AI 对话?

OpenAI 又比你往前跑了一大步,而且只用了一个动作:

在 ChatGPT 的对话框里加上一个@。

是的,单聊变成了群聊。但这个改动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人们使用 AI 的工作流程可能就此改变,人们自己的工作方式也可能就此改变。

我们先来直观看一下这个改动。

这是一个灰度测试状态的功能,拿到资格的用户会在界面看到一个提示:

1.jpg

GPT Mentions,输入 @ 来把一个 GPT 直接加入到你的对话中。

简单理解,似乎就是像你在一个聊天群里 @ 一个人那样,不同的 GPT 可以共享这个群里的上下文信息,然后按照你的自然语言提示去协同配合完成你要做的一个任务的不同部分。

在各种有机会体验到这个功能的人们的分享中,无不感慨又一个 game changer 到来。很多没有拿到灰度的人们在焦急等待全量上线。

而我们拿到了灰测资格,于是第一时间上手先搞了几个实验。主要是一些被大家感叹功能强大的用法的复现。

我们先简单试试,直接在 ChatGPT 页面 @ Ai PDF,让它帮解读一篇论文的内容。

2.png

在同一个页面,ChatGPT 直接用 Ai PDF 身份给出了答案。

3.png

也就是它首先改变的是使用 GPTs 的方式,不可否认更加中心化,这也是 GPT Store 为何不只是一个新的 App Store 的原因。

当然,这个功能的亮点在于多个 GPTs 的联动。接下来我们也试了一个代码分析和建站的复现。

我们先通过艾特调用编程助手 GPT Grimoire,让它帮我们生成一个网站需要的代码。

4.gif

然后再 @ 网站制作助手 DeignerGPT,让它直接根据 Grimoire 生成的代码做一个网站。

5.gif

于是,在 10 分钟不到的时间里,我们轻松获得了一个可以随时修改的网站,就是这么简单。

6.gif

7.jpg

当然,我们也可以直接让 GPTs 来分析之前使用过的内容。比如让 Grimoire 编写一段 GPTs Snake 的代码,方便我们在本地运行。

这需要我们先 @Snake 玩一玩。

8.png

假如我们想知道怎么在本地运行这个游戏,可以再 @Grimoire,让它帮我们编写一段代码,达到我们的需求。

9.png

10.png

11.png

12.png

这些已经足够惊叹的效果,其实都还只是一些简单的使用。

在推特上,陆续有收到灰度测试的人们开始体验这个功能。有人用阅读论文的 GPT 把论文里的代码提取出来,然后直接 @Grimoire 居然就直接完成了一次***码复现;还有人 @ 了一个秘书 GPT 和一个 PPT 生成 GPT,让后者按照前者掌握的日程信息制作了对应的 PPT。

13.jpg

但凡使用 GPT 类的对话模型多一些并且真的想要把它引入自己的工作流程中的人一定会一眼识别出它的强大和颠覆性。

事实上这样的想法并非第一次出现。让扮演不同角色的 GPT 来自动讨论,像一个组织那样去自行运转完成任务的想法并不新鲜,但这一次依然是 OpenAI 用了一种简洁而天才的方式实现。一切只是一个 @。

而且在简单的使用体验后,我们已经体会出一些更深远的不同:

我们一开始会以为它是个 GPTs 的群聊,但事实上使用中发现,尽管这些 GPTs 会带着它们设定的对话模式和打招呼的方式进入你的群聊,但进入群聊后,你事实上不需要做任何调整,本质上你还是在和同一个 ChatGPT 聊天,而非和不同的机器人聊天——拿群聊比较的话,它实现的是不同的 GPTs 会认为自己参与了所有对话,而非听到了你和其他机器人的所有对话。

这是交互上的大不同。

也许,这就是人们天天挂在嘴边却一直还没等来的“AI Native”的真正雏形。从这个角度,这个小小的 @ 可能比 GPT5 还要影响深远。

微信图片_20231218102300.png

微信图片_20230104175528.jpg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

客服微信
享受1V1专属服务
免费领取技术福利
发送名片申请入群
与CT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