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蛰伏1500多天后,一场未发先至的归来

HelloKitty 2023-08-31 15:34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1578

本文由 甲子光年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文章来源于:甲子光年

作者:马慧、RAM

编辑:赵健、王博

没有宏大叙事,没有喊“遥遥领先”,没有举办发布会,华为发出了一封信和一部宣传片,Mate 60 Pro 就这样出现在了世人面前。

过去的一天,大量科技数码博主、爱好者涌入华为线下门店,测评、体验、拆机的内容在社交媒体刷屏,“华为”“Mate 60”词条冲上热搜,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华为 Mate 60 Pro 不仅是一部“新机”,还象征着“拐点”。

此前,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不能再制造销售 5G 手机。在 2020 年 8 月的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在演讲时提到,华为自研的麒麟芯片很有可能绝版。

不过,华为从未放弃手机与芯片业务。在 2021 年 9 月举办的全联接大会上,时任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可能要等几年,努力让用户能够买到华为 5G 手机。”

现在,人们把对华为 5G 手机的期待,倾注在了这款新机上。必须说明的是,华为官方尚未明确认定 Mate 60 Pro 搭载了自研的 5G 芯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历经四年的蛰伏之后,华为手机正迎来一次触底反弹。

在华为 Mate 60 系列的宣传片中,出现了知名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这似乎在表达:蛰伏 1500 多天后,属于华为手机的一次大转折终于到来。

未发先至的手机:芯片引发热潮

突然开售,在华为手机的发布历史上没有先例。而让量产机先于媒体机发布,意味着第一波的真实口碑是来自于用户而不是 KOL。一般来说,这可能会影响新品手机的销量,但对于 Mate 60 Pro 来说,销量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

人们对于这款手机的最大好奇点在于,这是一款 5G 手机吗?华为被制裁之后,5G 手机已缺席多年。

Geekbench 5 的检测结果显示,该款手机采用了一枚代号为“Kirin(麒麟)9000S”的 SoC,CPU 架构为 1+3+4 的八核设计。

在多位数码博主发布的测速视频中,Mate 60 Pro 的下载速度有的在 200-300Mbps,有的在 500Mbps。根据 NCC 公布 2021 年的「4G 行动上网速率量测报告」,全国平均下载速率为 122.53Mbps。Mate 60 Pro 在下载速度的表现上优于4G网络。

但是,华为对于 Mate 60 Pro 的网络制式没有任何官方说法,甚至在手机右上角的信号旁边,也刻意掩藏了 4G、5G 的图标。

除了网络之外,Mate 60 Pro 的整体性能并无显著优势。在 Geekbench 的跑分数据中,Mate 60 Pro 单多核跑分分别为 914 分/2896 分,对比之下, Mate 40 Pro(麒麟 9000 5G)在 1180/3381 分左右,华为 Mate 50 Pro(骁龙 8+ Gen1)单多核在 1266/3938 分左右。

相比前两代 Mate 系列手机,性能本应更优的 Mate 60 Pro 倒退了不少,和麒麟芯片的性能相差了一个量级。

但更加深了人们对这款芯片来源的猜测。显然,从跑分数据上看,这款芯片更接近一款“自研的、但性能稍差的 5G 芯片”。

这款芯片是否可能采用海思此前的台积电存货?

多方消息显示,在断供前,华为麒麟 9000 芯片积攒了约 1000 万片存货。Quest Mobile 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底,华为 Mate 40 Pro 的出货量仅为 450 多万。如果第三方统计数据误差较小,这意味着华为此前囤积的麒麟 9000 芯片还有存货。

如果不是存货,这款芯片是否可能为国内芯片厂商代为生产?

在技术上,唯一能媲美 7nm 制程的只有中芯国际。

在 2020 年的 2 月财报会议上,中芯国际前联席 CEO 梁孟松博士曾公开中芯国际 N+1、N+2代工艺的情况,透露 N+1 工艺相比于 14nm 性能提升 20%、功耗降低 57%、逻辑面积缩小 63%,SoC 面积缩小 55%,值得注意的是,中芯国际的 N+1 是只是内部代号,并不等于 7nm。

与市场上的 7nm 相比,中芯国际 N+1 在功耗、稳定性方面非常相似,唯一的区别就是性能,N+1 的性能比 14nm 提高了约 20%,但市场基准提升幅度是 35%。

某半导体创业公司 CEO 向「甲子光年」表示,该芯片也可能采用了“键合堆叠”技术,来实现芯片之间的联接。

目前,通过公开渠道,外界还无法确定这款芯片的来历。科技博主“饭统戴老板”在社交媒体表示,“这款芯片做出来真心不容易”,但芯片上刻的编号与字母可能也没什么参考价值。

真正的谜底,或许只能期待华为官方来揭晓。

相比华为在处理器上的沉默,卫星电话则是华为在 Mate 60 Pro 上主打的功能。

华为称,这是全球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大众智能手机,当用户处于无地面网络覆盖的环境中,卫星电话功能将自动切换到卫星通信模式,保证用户与外界的畅通联系。

有了卫星通话功能,华为 Mate 60 Pro 的使用场景将会更加广泛,无论是野外探险、海上作业、山区救援等领域,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卫星电话功能还能为救援队伍提供重要的通信保障。

在一年前的 Mate 50 发布会上,华为正式上线了“北斗短报文”功能,由此开启了对卫星通讯技术的探索。

当时发布会上透露的信息是,部分手机将在今年年底通过北斗卫星实现短报文功能,让用户在无网络的情况下,通过北斗卫星系统进行信息的发送与接收,一次最多可发送 1000 个汉字。

现在华为又“进化”了,Mate 60 Pro 包装盒上的名称已是“卫星移动终端”,而不是“数字移动电话机”。

Mate 60 Pro 的发售引发了一次突然的科技热潮,但此前的四年,华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从寒冬到春天:寻找大地新生

寒冬是从 2019 年 5 月开始的。

当地时间 2019 年 5 月 15 日,美国以“科技网络安全”为由,将华为公司及其 70 家附属公司列入出口管制的“实体清单”,拉开了美国对中国科技产业制裁打压的大幕。

以高通为代表的芯片公司不得不停止向华为供应芯片。谷歌也停止提供 GMS,海外的华为手机无法使用应用服务,这对华为手机的国外市场而言几乎是毁灭性打击。

2019 年 5 月 17 日凌晨 2 点,华为旗下芯片公司海思半导体的全体员工都收到了一封内部信,信中写道:“曾在多年之前,华为便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今天,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间兑现为公司对于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发信人是海思半导体总裁何庭波。

麒麟芯片,一夜转正。同年 9 月,麒麟芯片正式上市。

时隔一年,2020 年 5 月,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严格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在美国境外设计和制造半导体。

这导致台积电、三星等芯片厂家,都不能利用美国设备为华为生产先进制程的芯片。从这时起,麒麟芯片的代工生产路径也被阻断。

而就在 3 个月后,2020 年 8 月,美国政府再次发布新禁令,对华为的打压继续升级。此次禁令的核心在于,任何使用美国软件或美国制造设备为华为生产产品的行为都是被禁止的,都需要获得许可证。

38 家华为相关实体被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它们被禁止获取在美国境内外开发和生产的美国技术和软件,华为通过第三方采购的路径也受到了制约。

在艰难的寒冬中,华为不断尝试****线。2020 年 10 月 22 日,华为发布了 5nm 的 5G SOC 麒麟 9000。2021 年 2 月 22 日,华为正式宣布鸿蒙系统 HarmonyOS 将于 4 月上线。

更加悲壮的是,2020 年 11 月,华为“壮士断腕”,宣布出售旗下终端品牌“荣耀”。2020 年 11 月 26 日,华为内部网站心声社区刊出任正非在荣耀送别会上的讲话,称荣耀离开华为,是为了分布在 170 个国家的代理商、分销商,“使干枯的渠道在水源未断时,补充满流水”。

2021 年 3 月,第四轮制裁来临。美国政府限制华为的器件供应商,只要涉及美国技术的产品,就不允许供应给华为 5G 设备。从此之后,华为手机无法再支持 5G。

2021 年 7 月 29 日华为 P50 手机发布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苦笑着说:“大家知道,华为是 5G 技术的全球领导者,我们也是通信技术的全球领导者。因为这两年多,美国的四轮制裁限制我们的 5G 手机,所以我们现在只能用 4G。我们 5G 的芯片只能当 4G 用。”个中艰辛,引人垂泪。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不会太远了!”这是余承东 2021 年 12 月在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说的话,华为连续三年遭遇多轮制裁,体会到了漫长的寒冬。

在这漫长的寒冬中,华为内生出了一股劲儿。2020 年 8 月,一项名为“南泥湾”的项目悄然启动,面对制裁,华为希望在制造终端产品的过程中规避应用美国技术,加速实现供应链的“去美国化”。之所以用“南泥湾”命名这个项目,华为的深意在于“希望在困境期间,实现生产自给自足”。

其实,早在 2012 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面向华为内部研发人员的分享中就提到:“我们不能有狭隘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害死我们。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赚钱,是要拿下上甘岭。拿不下上甘岭,拿下华尔街也行。我们不要狭隘,我们做操作系统,和做高端芯片是一样的道理。主要是让别人允许我们用,而不是断了我们的粮食。断了我们粮食的时候,备份系统要能用得上。”

2022 年 3 月 28 日,华为举行了 2021 年度经营财报发布会。很多人注意到,归国后首次公开亮相的孟晚舟身穿黑色上衣,胸口别着一枚银色蝴蝶胸针,有网友解读,这寓意着“破茧成蝶”。但是,少有人注意到孟晚舟身后的海报,海报上,红色的破冰船在全部封冻海面上前行,留下了笔直的航迹。

华为 2021 年度经营财报显示,2021 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 6368 亿元,同比下滑 28.6%,净利润 1137 亿元,同比增长 75.9%。但在手机、平板、PC 这三个受限的业务领域里,华为的收入出现了下滑。在发布会上,孟晚舟坦言,过去一段时间是华为比较艰难的时刻,现在,华为已经穿过了“黑障区”——这是航天器返回地球时,最惊险的阶段之一。

回顾华为手机近几年的发展,可以说是历经波折。2019 年,受到制裁的华为将手机出口转内需,在国内大力拓展线下渠道,这让华为手机在 2019 年跻身全球销量第二,登顶巅峰;2021 年后,华为手机的销量出现滑坡,在 2021 年 Q3,华为手机首次跌出国内市场销量前五,成为了“其它手机”;2022 年,华为凭借高通定制版 4G 芯片,推出了 Mate 50 手机;2023 年 3 月,华为推出了 P60 系列、Mate X3 折叠屏手机等重磅新品,手机更新节奏回归正常。

“春暖花开,未来可期。”余承东在 2023 春季旗舰新品发布会发布会上表示,华为经历了四年制裁寒冬,春天已经来了。

在今年 8 月华为开发者大会上,余承东现场公布了一组数据:2023 年二季度华为手机市场份额同比大幅增长,跻身智能手机市场份额 Top5、高端市场 Top2,华为手机的市场份额悄悄涨回来了。

接下来,才有了 Mate 60 Pro 的横空出世。这意味着,华为手机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找回了失去的四年。

华为与供应商:江川汇聚,奔涌向前

华为此次发布 Mate 60 Pro,意味着华为在严格的制裁下,通过自己的方式回到了牌桌上。

受益的不止是华为手机。这几年,华为一直在加重手机供应链上国产供应商的替代比重。2019 年,Mate30 系列国产零部件占比只有 25%,到 2020 年,这部分占比增加至 56%,到 2022 年的 Mate50 系列,国产化率达到 72%,其中核心零部件国产率超过了 90%。

如果华为手机如愿归来,也势必带动国产供应商的壮大。比如据财联社统计,此次 Mate 60Pro 手机中,已有 46 家国产供应商。

一些国外供应商已被替换。比如在摄像头芯片,Mate30 此前的供应商为索尼、豪威科技,Mate60Pro 的供应商则为聚辰股份;此外在封装上,Mate60Pro 的供应商多了新面孔宏和科技,在射频芯片上,也多了卓胜微。

结构件方面,Mate 60 Pro 的供应商有东睦股份 、福蓉科技 、捷荣技术、兆威机电、金龙机电、长盈精密、电连技术、安利股份 、苏大维格和蓝思科技;

ODM 服务商方面有福日电子、杰美特;显示模组供应商有联创光电、合力泰、长信科技、翰博高新、京东方 A、维信诺、同兴达;光学镜头供应商有昀家科技、联创电子、中光学、欧菲光、五方光电和东田微,都为国内厂商。

据财联社报道,有产业链人士透露,Mate 60 系列首批备货量高达数百万台,远超前期产品,华为全年的手机出货量目标已经由年初的 3000 万部上调至 4000 万部。

在华为受到制裁的同时,不少芯片公司也被制裁钳制,在华为手机业务极速萎缩后,被制裁公司也活在被断供的恐惧和危机中。

多年来,中国科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之一就是制造最先进制程芯片的能力不足,而先进制程的半导体,不仅关系着半导体产业,还承托着电子信息、互联网数字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是数千万亿元的行业。

对于中国的芯片困境,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曾表示:“我国芯片受制于人,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我们的工业基础——包括精密制造、精细化工、精密材料等方面的落后。”

在华为被断供时,不少观点认为华为会难以翻身,如今,华为和供应商们带着 Mate 60 Pro 的“重生”打破了预设。

这一场秘而不宣的胜利,或将成为科技寒冬里的一把火。

最新.jpg

微信图片_20230104175528.jpg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

客服微信
享受1V1专属服务
免费领取技术福利
发送名片申请入群
与CT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