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Vision Pro不是“救世主”

HelloKitty 2023-06-07 16:16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1918

本文由 甲子光年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文章来源于:甲子光年

作者:刘杨楠

编辑:赵健

“Mac 将我们带入个人电脑时代,iPhone 将我们带入移动计算时代,Vision Pro 将带我们进入空间计算时代!”

这是苹果 CEO 蒂姆·库克介绍今天发布的 MR 设备 Vision Pro 的开场白,也是对这一款历时八年,屡次跳票的产品的最高期待。

今年的苹果开发者大会(WWDC 2023),MR 无疑是外界关注度最高的话题。就在发布会开始前几小时,库克本人也在推特上造势,称“今年将是苹果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届开发者大会”。

在经过了漫长的、甚至索然无味 80 分钟之后——各位高管分别介绍了 iOS、iPadOS 17、macOS、watchOS、tvOS 等传统项目的新进展,久违的“One More thing”环节终于到来,苹果 Vision Pro 压轴出场。

Vision Pro 不仅汇集了苹果公司八年的心血,也承载了众多 VR、AR 从业者的期待。VR、AR 很早就被看做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代智能硬件设备的载体,但是经过多年的浮沉、完成一轮又一轮行业洗牌之后,这个行业似乎依然没有迎来爆发的拐点。

鉴于苹果公司在 Mac、iPhone 时代的辉煌,人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次苹果公司还会延续这种成功,引领市场需求,成为 VR、AR 行业最后的“救世主”。

库克对于“开启空间计算时代”的言论,似乎也把 Vision Pro 推到了一个义不容辞的高度。但是,苹果真的能做到吗?

我们采访了数家 VR、AR 从业者,来看看苹果 Vision Pro 的发布,能否真正开启新的元年。

Vision Pro 的三大亮点

作为苹果 2014 年之后发布的最重要的硬件产品,Vision Pro 还是带来了很多惊喜。

整体外观来看,Vision Pro 是一件很漂亮的产品。亮亮视野创始人兼 CEO 吴斐告诉「甲子光年」:“苹果的 ID 设计绝对是艺术级别的,从高轻亲肤的材质到宽大的后脑架,到每一个按键以及一体成型的高透镜——用一句俗话说,这是‘用钱堆出来的’人机工学答案。这也是我所说的,苹果的设计出发即标准,值得所有人抄作业。”

1.png

硬件上,Vision Pro 的配置可谓顶级。

芯片:Vision Pro 采用双芯片设计——一颗 Mac 同款的 M2 芯片解决算力问题,同时配置一颗实时传感器处理芯片 R1,解决延迟问题。R1 可以处理来自 12 个摄像头、1 个传感器和 12 个麦克风的输入,确保内容实时呈现。为解决高算力带来的散热问题,苹果在 Vision Pro 上加了两个风扇帮助散热。

屏幕:Vision Pro 配备 micro-OLED 屏幕,两块屏幕总像素为 2300 万像素,相当于每只眼睛分到的像素比 4K 电视还多,支持 4K 广色域视频和 HDR 渲染。

传感:Vision Pro 上共有涵盖了前向、侧向和下向全方位的 12 个摄像头,前置激光雷达以及红外摄像头和 LED 照明器、5 个传感器不间断扫描周围环境,实时将用户身边的环境按原样搬进虚拟空间;还配备了 Optic ID 虹膜识别技术,用户带上设备后,设备可以通过瞳孔确认用户身份。在隐私方面,用户眼球移动过程中,设备不会抓取用户目光路径,直到用户手指捏合选取图标时,设备才会记录用户的行为路径。

2.png

基于堆料式的硬件配置,Vision Pro 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不需要使用手柄,用户可以通过手势、眼球运动和Siri语音来控制设备。

致敬未知创始人兼 CEO 吴德周认为,Vision Pro 定义了 MR 3D 空间交互方式,这点来说是比较“革命性”的。如果这种交互方式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那未来的应用生态会按照这种统一的交互方式去开发应用,这对于应用开发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不过,Vision Pro 为了降低重量,没有内置电池,仍然拖着一根实体线外接电源,续航仅 2 小时。大会上并未透露 Vision Pro 的具体重量。

对于近视用户,苹果公司已与蔡司(Zeiss)合作光学插片,通过磁性吸附的方式固定在镜片上,从而确保近视用户佩戴后也能实现精确观察和眼球追踪。这种个性化定制的光学插片需要额外付费,但苹果和蔡司方面并没有给出明确的价格。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并未在发布会上直接点明 Vision Pro 的产品形态是 VR 还是 AR,是头显还是眼镜,而是重新命名为“空间计算设备”。在 Vision Pro 右上方,苹果设计了一个旋钮,可以通过无缝衔接“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比例的方式,来调节沉浸感。

很多从业者也在讨论这个苹果产品定义的细节。亮亮视野吴斐认为,Vision Pro 的旋钮按键是一个空间交互设备的新标准,是一个“精彩绝伦的设计”。

3.png

XREAL(原 Nreal)创始人兼 CEO 徐驰表示:“如果把 Apple 的产品定义为 MR,XREAL 现在这类叫 AR 的话,两者没冲突,相同的是空间计算跟 3D 化,不同的一个更像电脑(极致沉浸,不太能携带),一个更像手机(便携,碎片化使用,但是没那么沉浸),我相信它们会在很长的时间共存。”

PICO 相关负责人表示:“虚实融合是一个行业趋势,比如一款产品可以同时具备‘VR+MR’双重特性,这个趋势从 2022 年就开始了。苹果 Vision Pro 的推出给行业在虚实融合方面提供一个新的技术路线参考的同时,也将加速这一趋势发展。”

Rokid 创始人兼 CEO 祝铭明也表示,“未来只用 AR 这个词,只是 VST(视频透视)和 OST(光学透视)的技术和产品之别了”。

软件方面,苹果依然按照往常惯例,在推出硬件产品时发布配套操作系统。此次也不例外。

苹果专为 Vision Pro 打造了空间计算操作系统 visionOS,带有专门的应用商店,并能与 iOS、iPadOS等 系统兼容,无缝对接苹果多年来积累的软硬件生态资源。

致敬未知吴德周认为,Vision Pro 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平台:“Vision Pro 做得比较好的点是,它没有像其他 VR 产品一样, 花费大量的精力在 3D 、数字人这些虚拟的内容上,而是聚焦在整合苹果的生态上。也许等应用产品足够丰富的时候,苹果就有可能真正开启下一个空间计算的时代。”

总结来看,更强的算力、更创新性的交互以及更丰富的开发者生态,是苹果 Vision Pro 的三大亮点。

下一个“iPhone 时刻”?

尽管库克在场内热血定义下一个时代,但外界对 Vision Pro 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

最直观的是股价变动。发布会期间,在公布 Vision Pro 之前,苹果公司股价一直处于上涨状态,一度涨超 2%,但在推出 Vision Pro 之后,苹果的股价开始下降。截至美股收盘,苹果股价报 179.58 美元/股,跌幅 0.76%,总市值 28246 亿美元。可见投资者对 Vision Pro 的信心并不高。

或许,投资者信心缺失来自于产品自身的不完善。

首先,发布会上,苹果并未向消费者开放真机体验,甚至连在现场拍摄的媒体,也被禁止直接触摸。Vision Pro 要等到 2024 年上市,这不禁让人想起苹果上一款只发布但未上市产品的命运——AirPower。

2017 年苹果发布无线充电产品 AirPower,并预告在来年上市。但在跳票了十八个月后,苹果正式砍掉 AirPower,称其无法达到预期。虽然 AirPower 的产品地位无法与 Vision Pro 相提并论,但这种担忧并非毫无道理。

即使是从已经演示的场景来看,Vision Pro 距离“iPhone 时刻”似乎也还有一定的距离。

在应用场景上,苹果在发布会上主要介绍了办公以及电影、游戏、社交等娱乐场景的用途。在一些人看来,这些功能似乎并非刚需,甚至有人调侃道:“如果我在办公室带着这个和同事说话,同事可能觉得我有问题。”

对此,致敬未知吴德周也表示,一方面,没有看到特别革命性的应用场景,目前的办公、娱乐场景只能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使用。另一方面,也没看到产品端和 AI 深度结合的场景。“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AI 互联网时代将全面来临,AI移动互联网时代,AR、VR 产品应该是要和 AI 技术有更多的结合,这样才能有更好的体验和应用场景。”

此外,Vision Pro 的内容生态也比较单薄。迪士尼也作为此次的重要生态伙伴,发布了更具空间感的娱乐内容与互动游戏。现阶段,苹果还是非常依赖有强大技术实力的生态伙伴加入。“我判断,Apple 对于 Vision Pro 的预期,1/2 代的核心使命是撬动生态,形成更多符合 Vision Pro 体验和设备能力的新应用生态。”亮亮视野吴斐表示。

尽管在产品层面,Vision Pro 还有尚待完善,但其价格已经高到让普通消费者望尘莫及。Vision Pro 定价 3499$,约合人民币近 25000 元,是 Meta 高端产品 Meta Quest Pro 头盔价格的三倍,不少网友大呼“买不起”。

亮风台相关负责人表示:“价格居高不下,这也说明真正的大众化 AR 产品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基于上述种种“不完美”,苹果内部对 Vision Pro 的态度也曾出现两极分化。

在发布时间上,产品的工程设计团队希望能让设备更轻便后再发布,再花上几年也在所不惜,这也更符合乔布斯追求极致产品体验的优良传统;而以 COO Jeff Williams 为首的团队则认为,发布时机已经成熟。

对于产品的未来发展,苹果内部也褒贬不一。苹果今年曾举办内部会议,大约 100 名高管在史蒂夫·乔布斯剧院提前观看了这款设备的展示。但8名现任和前任员工匿名评论称,他们对该设备大约 3000 美元的价格表示担忧,对其实用性表示怀疑,并对其未经证实的市场感到担忧。

一些专家也表示怀疑。AR/VR 光学专家 Karl Guttag 此前在文章中写道,苹果研发 AR/VR 头显更像是担心错过新技术趋势。回顾过去的一些关键的AR产品,从 Google Glass、Magic Leap、HoloLens,虽然投入了大量研发成本,但市场并未给出预期的反馈。

但从结果看,库克终究不是乔布斯,他选择站在了运营团队的一方。毕竟,库克能否在苹果历史上在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和 MR 设备能否如期发布有着密切关联。

苹果 Vision Pro 不是救世主

在发展了数年之后,VR、AR 行业的春天似乎还没到来。

据IDC数据,AR、VR 头显的全球出货量在 2023 年第一季度大幅放缓,整体 AR/VR 头显市场在第一季度同比下降 54.4%。

5.png

VR、AR 本身是一件难度极高的事业。XREAL 徐驰曾戏谑地表示:“为什么 AR 这么难?因为难 (Hard) 本身都有 AR 在里面。那还有什么比 AR 还难? HD AR,因为整个 HARD 就是 HD AR。”

从技术角度来看,AR 设备的设计与制造仍面临诸多物理规律的限制,相关技术仍然需要重大突破。另外,由于 AR/VR 头显采用显示/光学模组尺寸小,因此也面临衍射和集光率等问题。即使是 VST 也不能解决AR光学的问题,因为 VST 混合现实头显在社交、安全、人体工学上依然有局限。

AR 设备自身的设计、制造难题要求有意布局的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与时间成本,这便对入局企业的实力要求更高。

事实上,苹果已经在 AR 领域投入多年。2015 年苹果便发起代号为 T288 的 AR/VR 项目,包含代号为 N301 的 MR 头显和代号为 N421 的 AR 眼镜。

2015 年以来,苹果几乎每年都会收购 AR 产业链的不同企业,包括面部追踪公司、眼动追踪公司、AR 公司、VR 公司、AR 镜片公司、VR 内容公司、VR 头显制作公司多个领域。

在相应的软件生态上,早在 2017 年,苹果就发布了 ARKit(AR 工具包),还会在每年的 WWDC 上公布最近版本。到 2022 年,ARKit 已经迭代至第六代。此外,推出过 AR Maps、Object Capture、RealityKit 2 等 AR 新功能。

上述成绩是苹果集结十余位高管,并持续砸下数十亿美元的结果。有从业者表示,“如果连苹果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那说明了这个行业的确很难”。

但即使是有了完美产品,产品由谁来用,用在哪里都是企业需要面对的难题。

在苹果发布 Vision Pro 之前,有很多从业者期盼着苹果的入局,甚至把苹果看作最后的“救世主”。不过,从业者们都统一表现地相当理性。

亮风台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个人有个很明显的感受,整个苹果发布会中 one more thing 前后产品创新性、吸引力、影响力等反差非常明显,’下一代计算设备‘的大众期待和创新驱动已经到了临界点,计算机领域需要新的划时代终端。’救世主‘稍显夸张,但确实提振了信心,让大家相信手机之后的新一代终端设备触手可及。”

PICO 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极具创造力的品牌,苹果凭借其品牌力、技术力及供应链整合能力,确实会加速XR行业的发展。但我们也需要知道,XR 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行业,大家不要抱着所谓‘一击必胜’的心态看待这个行业的发展。XR 领域还有大量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无论是哪家公司,包括苹果,都需要在该领域持续耕耘、长期投入,才能攻克一些全行业都在面对的、极其复杂的 XR 技术问题。我们即将迎来一个令人兴奋的时期,但是 XR 行业要走的路也还有很长很长。”

正如 Rokid 创始人祝铭明在朋友圈写道的:“AR 创业没有救世主,这次发布会并不会给行业和市场带来更多信心,依旧需要产业里的探索者更多努力证明自己,储备足够的粮草,打一场持久而壮阔的战争。”

最新.jpg

微信图片_20230104175528.jpg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

客服微信
享受1V1专属服务
免费领取技术福利
发送名片申请入群
与CT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