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ChatGPT不会失守!

HelloKitty 2023-03-03 10:13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1541

本文由 51CTO技术栈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文章来源于:51CTO技术栈

作者:言征

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能引起世界范围内全民大讨论的产品实在太珍贵了,大脑高速运转着想了一圈,似乎也只能借英伟达 CEO 黄仁勋的那句“iPhone 时刻”,来形容更合适些。

问世 5 天,用户破百万。两个月,月活 1 个亿。

那么入场 ChatGPT 的 ROI 到底是多少?小编整理了 ChatGPT 的成本与营收模式,并简要盘点了国内巨头的布局与相关政策,以及开发者应该如何投入其中,希望能帮到大家。

造一个 ChatGPT 需要多少成本

ChatGPT 的到来,虽说是“iPhone 时刻”,但烧钱程度令人发指。这里整理了下相关机构的测算数据,分为初始投入成本、训练成本和运营成本三方面介绍。

初始投入成本

国内知名券商国盛证券,曾测算过 OpenAI 在现阶段需要的算力费用。以今年 1 月平均每天约有 1300 万独立访客使用 ChatGPT 为情况看,对应芯片需求为 3 万多片英伟达 A100GPU,初始投入成本约为 8 亿美元,而每日的电费也将在 5 万美元左右。

训练成本

光有了芯片,只是有了算力基础,模型的训练费用也是一大门槛。国盛证券则基于参数数量和 token 数量估算,GPT-3 训练一次的成本约为 140 万美元;对于一些更大的 LLM 模型采用同样的计算公式,训练成本介于 200 万美元至 1200 万美元之间。

1.png

图:各代GPT参数一览

(在大模型的框架下,ChatGPT 所使用的 GPT 模型,每一代参数量均高速扩张,预训练的数据量需求和成本亦快速提升)

运营成本

首先是回复成本:马斯克曾在推特平台提问 ChatGPT“每次聊天的平均成本是多少”。OpenAI 的 CEO 阿尔特曼预期略显苦涩:ChatGPT 平均每次的聊天成本为“个位数美分”,并表示还需要努力优化成本。

那么到底这个“个位数”是多少呢?笔者根据以下数据得到了答案。

. 2023 年 1 月,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的一份分析报告称,ChatGPT 的一次回复成本大约是谷歌搜索查询平均成本的 6 倍-28 倍。

. 而根据摩根士丹利最新的一则分析估计,谷歌去年 3.3 万亿次搜索的平均成本约为每个 0.2 美分。

因此,可以看出 ChatGPT 聊天回复成本为 1.2~5.6 美分。

那么,每日咨询量有多少呢?、根据 Similarweb 数据,截至 2023 年 1 月底,chat.openai.com 网站(即 ChatGPT 官网)在 1 月 27 日-2 月 3 日这一周吸引的每日访客数量高达 2500 万。

假设每日每用户提问约 10 个问题,则每日约有 2.5 亿次咨询量。那么可以得出光支撑聊天成本这一项,一天的支出就高达 0.3~1.4 亿美元。(当然,成本会慢慢降下来的。)

千万美元只是入场费,一天几千万甚至过亿美元的运营才是难以承受之重!

小冰公司 CEO 李笛算过一笔账:“如果按照 ChatGPT 成本来考量的话,每天我要烧 3 亿人民币,一年要烧一千多亿。

近日,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董事长 John Hennessy 也表示了对于成本的关注: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搜索的成本可能是标准关键词搜索的 10 倍。该技术将产生数十亿美元的额外成本,预计将对 Alphabet 集团的盈利能力造成冲击。

所以说,再造一个全真“ChatGPT”,门槛实在太高了(大厂的“护城河”也会很深)。即便对于谷歌此类的国际巨头,也不得不再三考量,慎重考虑。

OpenAI 能赚多少

巨额成本的投入与支出,能否带来预期的收入呢?OpenAI 的翻身似乎回答了这个问题。

去年 OpenAI 财务上净亏损达 5.45 亿。而明显人们目睹了 ChatGPT 的灵魂冲击后,也不太怀疑它的变现能力。不久前,OpenAI 宣称预计今年会有 2 亿美元收入,明年收入达 10 亿美元。

目前来看,OpenAI 围绕 ChatGPT 的盈利模式大致分为两种:

1)提供 API 数据接口,执行自然语言处理任务,按字符数收费;

2)ChatGPTPlus 提供服务器忙碌时段优先响应等特权,并收取 20 美元/月的订阅服务费。

此外,如果我们把新 Bing 与 ChatGPT 融合来看,这种基于对话的智能搜索也会产生不菲的广告收入。

话说回来,OpenAI 的掌舵者阿尔特曼似乎对于商业化没有太多的想法,他之前就对此问题表示:“我不知道。”但随着后续业务的深度融合,吸金能力远超我们的想象。

而回到国内,可能企业更关心的是业务场景,是先做B端还是先做C端的选择问题。

争先布局,大象起舞

互联网流量见顶的时代,巨头们都在忙于破局。在 AIGC 领域,似乎各大科技公司看到了一线曙光,开始积极布局,期冀将这场新兴技术趋势有效转换成市场竞争优势。

百度飞桨、腾讯优图、阿里达摩院、字节、网易等 AI 研发部门开始了新一轮类 ChatGPT 产品的角逐。

其实,大模型这条赛道其实已经不算新鲜了,国内不少企业都有各自的积累和领域优势。

不过目前来看,近期头角峥嵘的当属百度。

周四,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 Q4 及全年财报电话会上,格外凸显出他对即将发布的“文心一言”的兴奋与期待,甚至放言:“我们相信它将改变云计算的游戏规则。”

从会上公布的计划来看,“文心一言”成为了接下来业务展开的“C 位”——多项主流业务,例如,搜索、智能云、Apollo 自动驾驶、小度智能设备等都将与它整合,其中,文心一言将通过百度智能云对外提供服务。3 月将至,处于“冲刺期”的“文心一言”,即将破茧。

10 余年的高额研发投入,等来一次爆发点。搜索面向 C 端、智能云面向B端,百度这头曾经错失移动互联时代的大象,正在迎来一场全新全面的“起舞”机遇。

新名词何以持续

技术概念层出不穷,更多的“时髦词”是禁不起吹捧的。

上一次人们提及元宇宙时,还只限于“什么才是元宇宙”的想象,而后伴随着人们对于“乌卡(VUCA)时代”的反复考量,呼声渐渐淹没。

一个可能的技术趋势想要在社会中站稳脚跟,归根结底还是要提供真正的价值。以 ChatGPT 为代表的 AIGC 技术,同样要攻克以往“AI 落地难”的痛点,让 AI 在改善用户体验、创造用户新体验上、创造社会价值上仔细思考和创新。而这一点,也是最为核心的。

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它的价值。写邮件、头脑风暴、改写代码、写总结等文字类的任务,的确能让从业者省去很大的时间成本,相信未来还有在语音、图像、视频等内容类的多元场景看到 AIGC 的不俗表现。

当然除了核心价值之外,也离不开鼓励创新的土壤。科技部昨日也回应了关于 ChatGPT 的问题:“我国对于任何一个新的技术,包括 AI 技术,在伦理方面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科学技术发展趋利避害,让‘利’更好地发挥出来。”

那么视角拉回到开发者,我们技术人需要怎么做呢?摒弃浮躁跟风的心态,扎实搞清要解决的问题,比上来就奔着看“股票涨跌”的热闹要务实些。比如,OpenAI 的开发者正在研究降低模型训练成本的实用方法。

25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的 2023 全球人工智能先锋大会上表示:算力不再是开发者的瓶颈或借口。开发者要对整个行业有全盘的了解,了解算法的能力和边界。

王坚表示,真正开发出顶级人工智能的开发者,遵循的思路是找到问题,用现有技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本身实际上就是突破。

“你需要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这很重要。”

微信图片_20230104175528.jpg微信图片_20230104175528.jpg微信图片_20230104175528.jpg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

客服微信
享受1V1专属服务
免费领取技术福利
发送名片申请入群
与CT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