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Kitty • 2025-01-24 10:55
1155
本文由 智能Pro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文章来源于:智能Pro
作者:失魂引
AGI 成为巨头的新战场。OpenAI 宣布将在 2025 年推出首个 AGI(通用人工智能)产品、亚马逊云科技成立 AGI 实验室 Amazon AGI SF Lab,紧随其后,国内互联网巨头字节跳动也被曝组建了 AGI 长期研究团队,项目代号“Seed Edge”。
早在 2024 年下半年,网上就有字节跳动正在筹建大模型研究院的传言,12 月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还爆料称已退休的字节跳动前 CEO 张一鸣化身“猎头人”,亲自监督从竞争对手挖 AI 技术人才的工作。
看来,在 AI 工具豆包长期位居国内 AI 大模型第一梯队的情况下,字节跳动终于决定向 AI 大模型的终极形态 ——AGI 进发。
2025 年是真正意义的 AGI 元年?
2018 年,经过一系列调整后,OpenAI 将企业使命宣传语从“确保数字智能造福全人类”改为“确保通用人工智能造福全人类”。对于此时的 OpenAI 而言,技术路线已基本明确,接下来需要的是投入更多资源,进一步强化AI的能力,尝试打造行业首款 AGI。
现有的 AI 大模型对于文字、图片、音频,乃至视频都拥有不错的识别能力,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输出信息,但只能算较强的专用AI或窄AI(Narrow AI)。定义上 AGI 拥有广泛的学习和推理能力,而且具备知识转移和自主意识,类似于人类,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自主完成任务,实现输入和输出任何模态的信息。
(图源:豆包AI生成)
拥有真正推理能力的 AGI,不再只是根据要求生成内容,而是能够感知真实世界,接受、识别、分析各种类型的信息,然后根据要求独立完成任务,能够取代部分当前必须人工完成的工作。
据科技媒体 TestingCatalog 报道,OpenAI 即将推出一款名为“Operator”的 AI 智能体,很可能是初代 AGI。该智能体将率先在 macOS 上完成部署,利用 macOS 的辅助功能API与屏幕进行交互,可实现自动执行编码、网页浏览、旅行预订等操作。
类似的自动化工具早已存在,但大多功能简陋,只能根据固定程序完成某些领域的任务。得到 ChatGPT 加持的 Operator 则可以执行更加复杂的任务,对于信息的接收和读取也从被动转为主动。
AI 公司 Claude 创始人 Dario Amodei 在最近的采访中表示,2-3 年内各个领域都会出现比人类更强的 AI 系统,但这些 AI 并不会立刻取代人类,而是会与人类形成互补,可以提高生产力。
(图源:豆包AI生成)
对于 AGI 这一概念,Dario Amodei 认为其更像是营销话术,而非严格的定义,推理或测试时计算,并不是使用全新的方法,更像是一种 emergent property(涌现特性),是在更大规模上以结果为导向的方式训练模型的结果。
Dario Amodei 不否认 AGI 概念,但不认为目前 AGI 能够真正具备推理功能,只是基于参数量更大的大模型输出计算结果。的确,独立思考能力是 AGI 的关键特征,而如何赋予 AGI 思考能力,则是当前整个 AI 行业都在思考的问题。国内的字节跳动、百度、阿里巴巴,国外的谷歌、微软、OpenAI 等,都在尝试攻克这一难题。
超过万亿参数的大模型,复杂度已超越了人脑神经元数量,再加上远超人脑能耗的恐怖功耗,却依然无法如人类一般举一反三。AGI 将不再是单纯的比拼参数量,谁能先赋予其思考能力,谁就能打造出最强 AGI。国内的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国外的 OpenAI、谷歌、亚马逊云科技等诸多企业,正调动更多资源,向 AGI 时代前进,2025 年或将成为“AGI 元年”。
科技巨头逐鹿 AGI:拼技术也拼资源
独立思考虽被视为 AGI 的关键特征,但并非硬性指标,如 OpenAI 即将推出的 Operator,可能就是不支持独立思考的 AGI。
在前段时间的 Epoch AI 推出的 FrontierMath 数学推理测试中,绝大多数 AI 大模型准确率仅为 2% 左右,唯一准确率高达 25.2% 的 OpenAI o3 大模型,还被曝因资助 Epoch AI,提前获得了真题,属于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AI 专家 Gary Marcus 甚至将其与 Theranos 公司的数滴血检验全身疾病骗局相提并论,认为 OpenAI 和 Epoch AI 属于欺诈。
该事件表明,面对数学难题时,AI 无法根据已有的公式自行推理,仍按照相似的问题进行套用。因此,2025 年 AGI 或许能够面世,但对于它的能力,我们最好不要抱有太高期待。现阶段赋予 AGI 真正的推理和思考能力,依然宛如天方夜谭。
(图源:豆包AI生成)
行业发展不能一蹴而就,正因有前期的探索,才会有后期的辉煌。字节跳动前 CEO 张一鸣亲自下场负责挖人、小米公司出手将 DeepSeek 研究员罗福莉挖走,都证明了国内 AI 行业人才战的激烈。
在挖技术人才之外,构建数据中心、万卡或更大规模算力集群同样重要。日前 OpenAI、软银、甲骨文、MGX 宣布联合成立 Stargate 的公司,未来四年该公司将累计投入 5000 亿美元,用于构建 AI 基础设施。
5000 亿美元大约相当于 3.6 万亿人民币,看到该数字的第一眼小雷就被惊到了。特斯拉 CEO 马斯克在 X 平台直言,他们实际上没有那么多钱,软银只锁定了不到 100 亿美元的投资。尽管软银、甲骨文、MGX 都是一方霸主,但苹果公司的现金储备也不过 1650 亿美元,这几家公司不太可能拿得出 5000 亿美元资金。
(图源:X平台截图)
后续 OpenAI CEO Sam Altman 发文驳斥,称马斯克的言论是错误的,邀请马斯克在数据中心开工时到场参观。由于 Sam Altman 没有明确说资金到底有多少,小雷认为或许不止 100 亿美元,但大概率不到 5000 亿美元。这是 OpenAI 的无奈,该公司虽估值上千亿美元,但本身营收不足以维持支出,依靠其他企业的注资才能存活,而且需要尽快实现盈利,给投资者一个交代。
亚马逊云科技、字节跳动等企业本身就是互联网巨头,手中有充裕的资金,短期内不会有盈利方面的顾虑。在 ChatGPT 早已开启收费模式的今天,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依然可以免费使用,就是最好的证明。
为打造出 AGI,字节跳动也在增加投入。《金融时报》报道称,字节跳动计划在 2025 年购买价值 400 亿元的 AI 算力芯片,其中 60% 将由华为、寒武纪等企业提供。海外市场,字节跳动也计划投入 68 亿美元建立数据中心,以规避 NVIDIA GPU 禁令。
不过字节跳动的 AGI 产品具体规划,暂时还没有确切消息,有待进一步曝光。参考豆包的优异表现,字节跳动的 AGI 产品大概率能够位列国内乃至全球第一梯队。
OpenAI 虽是 AI 行业领头羊,但竞争对手们在巨额投入之下,AI 大模型飞速进步,能力逐渐逼近 ChatGPT。如何赋予 AGI 独立思考能力,依然是企业都在尝试攻克的难关,若其他 AI 企业能够率先实现技术突破,未必不能超越 OpenAI。
国内互联网巨头们已纷纷瞄准 AGI,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同样可能是 AGI 时代的领导者。
路漫漫其修远兮,巨头还需上下求索
作为 AI 大模型的终极形态,AGI 或许不是 AI 的终点,但很可能是现阶段 AI 的最后形态及新的起点。这一身份注定实现 AGI 绝非易事,除了技术问题,被频繁提及的伦理和社会问题,也会成为阻碍 AI 行业发展的因素。
但问题摆在面前,总归要去解决。阿莫西夫曾提出了机器人三大定律和第零定律(补充定律),若未来 AI 真的能够如人类一样思考,那么大概率也会遵从机器人四大定律。众多互联网巨头也不会因为技术存在难题、未来可能引发伦理和社会问题,就止步不前。
(图源:豆包AI生成)
GPT-5 迟迟未能发布,似乎预示着 AI 大模型的路线即将走到尽头。OpenAI 内部员工曾透露,用于训练 AI 大模型的数据已经不够了,公司不得不聘请员工原创数据。数据量的限制,将困扰传统 AI 大模型。且仅仅是堆参数量,很难让AI大模型产生质变,唯有 AGI 的出现,才有可能带领AI行业进入新时代。
好在,国内外众多企业入场,在大量资金投入、技术人员日夜奋战之下,AGI 有望在 2025 年面世。不过初期 AGI 大概率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面对部分场景的处理能力比现在的 AI 大模型可能不会强太多,但经过一次次技术升级迭代,AGI 将逐渐成为我们提升工作效率的好帮手。
如同新能源汽车对汽车行业的冲击,AGI 也将对传统互联网行业造成极大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互联网行业重新洗牌。对于广大互联网企业而言,AI 时代和即将诞生的 AGI,是一场机遇,也是一次挑战。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