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出海:打世界杯的算盘,掏全球人民的口袋

HelloKitty 2022-12-08 16:01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2248

本文由 节点财经 ,作者节点财经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足球皇帝”贝肯鲍尔曾说过:“在绿茵场上滚动的不是足球,而是黄金。”一句话点出了世界杯背后的商业价值。

11 月 25 日,卡塔尔世界杯如约而至。据英国数据分析、咨询公司 Global Data 数据,本届世界杯中国企业已累计投入 13.95 亿美元赞助费,超过美国企业的 11 亿美元,是本届世界杯最大的赞助商,而 vivo 是本届世界杯唯一的手机官方赞助商。根据 Global Data 公布的数据,vivo 投入金额高达 4.5 亿美元,赞助规模仅次于最大赞助商万达集团。

实际上,卡塔尔世界杯只是 vivo 海外营销的一部分。这家来自中国东莞的手机大厂,自从 2014 年进入海外市场后,将在国内运用娴熟的营销策略进行了复制粘贴。体育赛事正是它热衷的领域,卡塔尔世界杯已经是 vivo 第二次赞助世界杯了。

在国内,彪悍的营销战略给 vivo 带来了“重营销”的标签。vivo 为何要在海外市场重拾营销战略?它的目标又是什么?目前完成得如何?

为什么要赞助世界杯?

除了中国球队,本届世界杯的中国元素随处可见。主场馆卢塞尔球场由中国企业承建,移动信号由华为提供,新能源大巴车则由宇通客车和金龙汽车提供。据义乌体育用品协会估算,约 70% 的卡塔尔世界杯周边商品产自义乌。

有的企业在世界杯身上赚钱,另一些企业在它身上“花钱”。多家中国企业赞助了本届世界杯,除了前面提到过的 vivo、万达,还有海信、蒙牛、雅迪和 BOSS 直聘。

1.png

图片来源:vivo 官网

节点财经在梳理过后发现,赞助金额排在前两位的万达和 vivo,以及海信海信都是国际体育赛事赞助名单中的常客。种种巧合之下,恰恰透露了这些中国企业的相同诉求。

2016-2021 年期间,海信是欧洲杯的赞助商。在此期间,海信集团的上市主体海信家电的收入从 267 亿元增长至 675 亿元,境外地区的收入从不足 85 亿元增长至超过 230 亿元。

2021 年,海信家电的收入实现了近 40% 的高增长,而国内的电视行业出货量则在下滑,海外市场对海信的意义不言而喻。

参照海信,不难得知中国企业为何要大力赞助世界性体育赛事。一来可以提升知名度,二来可以提升业绩。

在国际足球赛事中,根据权益的不同,赞助商被分成三级,依次是国际足联合作伙伴、世界杯赞助商(海信和 vivo 都是这种)、区域赞助商。

尽管官方都没有透露具体赞助金额,但我们可以从官方规则推测一二。国际足联的赞助商共分三层,处于顶级的是全球合作伙伴,赞助金额 1.2 亿美元起;其次是世界杯的官方赞助商,赞助金额 6800 万美元起,最后一级是主办国支持商。

在 2018 俄罗斯世界杯前,vivo 宣布与 FIFA 达成为期 6 年的世界杯全球赞助合作。也就是说,仅在这两届世界杯上,vivo 就至少要付出一亿美元。

vivo 在进入做体育赛事营销开始于 2015 年,当时 vivo 成为了印度板球超级联赛(IPL)的冠名赞助商,这距离 vivo 正式出海不过一年。

2016 年,vivo 又与 NBA 中国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其官方手机赞助商,史蒂芬·库里还担任了 vivo Xplay6 机型大使。

2.png

图片来源:vivo宣传海报

花钱做营销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是最重要的事,仅从营销本身来说,花钱只是前期的铺垫,完成效果转化后,整件事才算完成了闭环。所以,我们与其盯着 vivo 花了多少钱赞助世界杯,不如看看它用了什么手段承接这笔开销,最终又能拿到多少转化。

vivo 是营销高手,这点没人怀疑,它曾在借助营销手段打开了在国内手机市场知名度。在今年前三个季度,它在份额上两次拿下了行业第一,一次行业第二。

目前,vivo 在卡塔尔世界杯期间采取了两个比较常见的手段,来承接赞助开销。

首先,最直接的就是赛场上出现的“vivo 元素”,这让全球几十亿的观众都知道了 vivo。

3.png

图片来源:抖音

其次,与产品联动。卡塔尔世界杯在 11 月 21 日开幕,vivo 在 22 日发布了 X90 系列,并宣布已成为世界杯官方手机。Vivo 去年赞助欧洲杯时,也同步发布了新手机产品。

很明显,vivo 是在借助世界杯的关注度为 X90 系列做捆绑。根据百度搜索指数统计,在世界杯开赛第一周,vivo 是手机行业中搜索量提升幅度最大的品牌。

4.png

图片来源:百度指数

在知名度和业绩这两点中,手机品牌赞助体育赛事时更想要的是后者。vivo 方面在赞助俄罗斯世界杯时曾表示,不断提升的品牌知名度将帮助 vivo 在全球扩张。

赞助有效吗?

世界杯的流量价值毋庸置疑,自从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后,每天晚上各大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中都有它的身影,赞助商借此刷足了存在感。

不过,vivo 的赞助是否称得上成功现在还不能下结论,与 vivo 一起赞助世界杯的其他品牌已经惹上了麻烦。

在卡塔尔对阵厄瓜多尔的揭幕战上,海信集团在赛场上放了一条广告横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如此有吸引力的标语引发了国内外的热议,有法律界人士分析称这属于打擦边球。在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一些较真的用户,他们对海信到底是不是“中国第一”表示存疑。

实际上,海信的“中国第一”来自市场调研机构奥维睿沃,而在另一家调研机构奥姆迪亚的数据中,海信在出货量和销售额两个维度上都不是“中国第一”,目前海信已换掉了该广告语。

从海信的例子来看,借助大IP营销固然会事半功倍,但也会让市场拿着放大镜观察企业,如果企业后续表现不佳或有黑历史,也会被放大。

上面提到过,vivo 目前在世界杯期间的营销动作比较常规,也没引起负面争议。如果将成为赞助商、选择营销动作视为这场营销策划的前两个环节,那下一个环节就是成果转化了。

vivo 的诉求也是其他世界杯赞助商的诉求,品牌提升知名度后,对销量无疑是有帮助的。但是,问题在于这种转化很难量化,如果 vivo 开了一场发布会,那可以用观看人数来衡量传播效果,却无法统计有多少用户是看了比赛后才选择买 vivo 手机的。

不过,我们可以将营销策划前后一段时间,vivo 在目标市场上的表现视为衡量策划效果的指标。尽管影响这个指标的因素有很多,但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我们先来看看 vivo 目前在全球市场上处于什么水平。节点财经梳理 IDC 和 Canalys 的数据发现,vivo 在全球市场上的表现有两个特点。其一,近两年已跻身全球前五,处于第一梯队。其二,vivo 在海外市场的表现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2018 年,vivo 第一次赞助世界杯,这是它第一次走上舞台。在 2018 年的四个季度,vivo 始终没进入全球前五。在 2014-2021 年,最好成绩是全球第五。

5.png

在 2021 年,市场前五名分为三个梯队,三星是绝对的第一梯队,份额超过 20%,苹果和小米属于第二梯队,份额在 15%-20% 左右。Vivo 和 OPPO 的份额不到 10%,属于第三梯队,vivo 的份额涨到 9.5%,位列全球第五名。

如果将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对比,vivo 在国内市场的表现无疑是更好的。

我们以欧洲市场为例。2020 年,vivo 正式进入欧洲六国,并成为了欧洲杯的赞助商,一年后出货量翻了两倍。但其份额不高,2021 年不到 1%,直到今年仍被归为 others,甚至低于OPPO 的子品牌 realme。

6.png

出海缺什么?

在中国手机的发展历史上,有过两次“出海”,每一次的背后都伴随着行业格局的暗流涌动。

十年前,国内市场国产品牌代表是“中华酷联”,它们也是国产手机第一次出海的带头人。

2014 之后,除了华为其他三家都逐渐式微,第二次“出海”的主角则是包括华为在内的“华米OV”,第二次“出海”的赢家是华为和小米。从上面的份额走势看,vivo 也在积极参与出海,但仍与它们有一定的差距。

目前,包括 vivo 在内的中国手机品牌出海的目标集中在三个大区域,分别是南亚、东南亚和欧洲,这三个市场的不同情况决定了它们的不同定位。南亚和东南亚市的需求主要是中低端产品,这可以帮助品牌完成走量的目标。西欧市场由于消费水平高,手机 ASP 能达到 500 美元左右,是高端市场的重点。

vivo 的主场在前两个市场。以印度为例,vivo 在今年二季度已是当地的第三大手机品牌。

不过,vivo 在印度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在今年二季度的印度市场上,仅次于小米的品牌是OPPO 的子品牌 realme,份额达到 17.5%,OPPO 以 11.5% 的份额排第五,两者的份额接近 30%,而 vivo 的份额为 16.9%。在欧洲市场,vivo 的市场存在感更低一些。

7.png

节点财经认为,这个局面或许与 vivo 出海时间比较晚有关。

在海外市场,vivo 采用了“More Local, More Global”战略,该战略的主旨是运用本土思维、本土文化、本土管理来服务消费者,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这成为非洲手机之王的传音是相似的,方向是靠谱的。

但在一些影响成绩的关键节点上,vivo 慢了半拍。vivo 直到 2020 年 10 月才进入欧洲市场,而小米早在 2017 年就已经进入了欧洲市场。

时间上慢半拍的结果是,vivo 在渠道上也慢了一步。在西欧地区,运营商渠道占市场总量的 50% 以上。小米进入欧洲后就选择与李嘉诚旗下的欧洲电信运营商和记集团进行了合作,让小米手机进入了后者旗下的 17700 家门店销售,后陆续也与法国四大电信运营商 Orange、SFR、Bouygues 和 Free 达成手机销售协议。

vivo 也可以与运营商进行合作,但在欧洲市场,运营商衡量手机品牌时会参考一个重要指标“NPS”(净推荐值),NPS值代表了用户对手机的满意度。而目前国际主流评级机构还未公开对 vivo 的评级。这就形成了一个死亡循环,如果用户无法使用到 vivo 手机,如何会对 vivo 的产品有认知,如果没有认知,NPS 就无从谈起,运营商就会比较谨慎。

综合当前手机市场的情况,节点财经认为,vivo 在海外市场或许应该做一些调整。

欧洲市场和以印度为主的南亚市场需求是不同的,应该制定不同的产品投放策略。vivo 的问题出现在印度市场上,OPPO 推出了更具性价比的子品牌 realme,后者几乎是贴着小米打。而vivo 的子品牌 iQOO,既有性价比机型,也有旗舰机,整体定位与 vivo 是冲突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小 vivo,这就造成了左右互搏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的情况。

反观 realme,尽管也有多个系列,但一直紧贴性价比路线,特点鲜明。除华为外,在海外表现最好的小米则将 Redmi 独立,由后者做性价比市场,小米品牌全力冲击高端。

在国内地位不断稳固的情况下,vivo 具备出海的底气。如果能撬开欧洲市场大门,稳住东南亚市场,它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必然会再上一层楼。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

客服微信
享受1V1专属服务
免费领取技术福利
发送名片申请入群
与CT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