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Kitty • 2024-11-26 17:18
202
本文由 锌财经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文章来源于:锌财经
作者:孙鹏越
编辑:大风
上市 6 年来,哔哩哔哩 (简称“B站”) 终于盈利了。
财报显示,今年 Q3 季度季度,B站总营收同比增长 26%,达 73.1 亿元人民币;本季度,B 站日均活跃用户达 1.07 亿,月均活跃用户达 3.48 亿;本季度,B 站调整后净利润 2.4 亿元,实现上市后首次单季度盈利。
更出乎意料的是,B 站并不是靠着二次元游戏、动漫、直播电商而“突破自我”。
反而是和它八竿子打不着的 AI 企业,让 B 站赚得盆满钵满。
成为 AI 时代的广告牌
B 站 73.1 亿元营收的背后,主要是得益于广告和游戏业务两大部分。
其中,广告业务营收 20.9 亿元,同比增长 28%;游戏业务营收 18.23 亿元,同比增长 86%。
一直走下坡路的 B 站广告业务,突然之间回光返照,甚至成为营收最高的核心业务,这让人有些捉摸不透。
B 站广告业务营收暴涨的典型证明,就是给UP主的钱多了。
在 2023 年 4 月初,B 站还因为降低创作激励的分成,导致一些 UP 主停更的风波和争议;但在今年 3 月,B 站推出了新一版视频创作激励年度计划,提高尚未实现盈利的 UP 主收入,近半年月均平台收入不足 5000 元的创作者,奖励上限 2000 元。
一向“囊中羞涩”的 B 站,突然对 UP 主大方起来,那么原因就是一个:B 站找到了一个大金主,足矣刺激它全方位提升自己的内容创造能力。
而有能力让 B 站作出改变的,只有当下最火的 AI。
在大众印象里,AI 领域,干什么能赚到钱?
首先是 AI 企业,不论是大模型公司,还是 AI 落地企业,还是 AI 细分产品,这部分从业者是 AI 领域的大头,占据了 90% 以上的玩家。
另外就是“卖铲子的人”,特指以英伟达为首的算力企业,为 AI 提供硬件算力支持。虽然大部分都隐藏在幕后,但规模和利润都不容小觑。
除了 AI 企业和算力企业这样的“理科生”,在AI领域,还有“文科生”的一席之地。就是充当“AI广告牌”,提供AI产品的推广。
在今年6月B站15周年庆典上,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就重点提出了:“B站是中国AI心智最强的社区。”并且透露说,目前国内超过九成的AI厂商,都选择在B站与用户沟通。
据B站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B站AI相关内容的日均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超过80%,爆款内容涵盖科普资讯、AI技术应用、数字人和创意应用等领域。
类似“卖铲子”的英伟达,或许能成为“卖广告牌”的哔哩哔哩。
2024,AI 推广之年
2023 年是 AI 元年,大批 AI 企业如雨后春笋大批量的成立。在 2023 年,确定产品形态,夯实产品基础是 AI 企业的首要任务。
到了 2024 年,AI 企业的方向就变成了“如何让更多的用户使用它们”。产品落地固然重要,但是让普通用户去知道它们更为关键。
在这个逻辑下,包括阿里通义千问、字节豆包、腾讯元宝、百度文心一言、Kimi、星火等等 AI 企业,都将部分研发费用,转向广告投入和内容营销。
其中“花钱最多”的,莫过于字节跳动的豆包大模型。据AppGrowing统计,仅6月上旬,豆包的投放金额高达 1.24 亿元。但基本上字节的广告费都是在自家的穿山甲联盟进行,成本更低一些。
那么国内有如此之多的内容平台,根据 QuestMobile 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短视频行业的月活跃用户规模已经突破 10.26 亿人次,抖音和快手甚至占据了整个市场近七成的用户时长份额。
那为什么 B 站能成为“AI 时代的广告牌”呢?
原因还是因为 B 站的用户更年轻,也更加的偏好潮流科技。
目前来说,短视频平台都有着严格的“领域划分”。如果你想找乐子,看些娱乐擦边视频,就去抖音快手;如果你想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那么B站将是首选。
B 站的深度内容能够更好的承载 AI 学习门槛较高的领域,并且除了用户之外,B 站 UP 主的“科技含金量”也有点高,例如亚马逊资深首席科学家李沐,他在2021 年 3 月选择入驻 B 站,开始教授AI相关课程。
除了用户群体之外,B 站也开始积极引入 AI 技术,加大内容推荐和用户行为分析,利用用户产生的数据来提升内容的精准性,精准做到把金主的广告投放给准确用户。
Kimi 背后母公司月之暗面,估值超 30 亿美元,它就是 B 站的最大金主。据 36 氪报道,Kimi 几乎关联了 B 站所有的关于“AI”的词条。Kimi 在 B 站给出的 CPA(Cost Per Action,用户转化人均成本)报价,高达 30 元左右。
这意味着,Kimi 每通过 B 站获得一名注册用户,月之暗面起码要支付 30 元的费用。
花了大笔营销费的 Kimi,也收获了不少。在 2024 年 4 月,Kimi 以 60% 的 PC 端访问量增速,稳居 AI 产品榜的第一,跑赢了一众互联网大厂。
Kimi 的出圈,让 B 站也一举成为 AI 企业推广渠道中的香饽饽。在 Kimi 之后,B 站“AI 工具”“好用的产品”“App”等关键词下,陆续出现了字节的“豆包”、天工 AI、MiniMax 的“星野”等 AI 产品。
同样,B 站的广告费也随之水涨船高。
B 站自研游戏还在等待爆款
虽然凭借“AI 世界的广告牌”的名头,B 站狠狠赚了一波钱,拿到了上市六年以来的首次盈利。
但 B 站的隐患依旧不小,那就是游戏业务。
2024 年 Q3 季度,B 站游戏业务刚刚斩获 18.23 亿元营收,看上去是厚积薄发的典范。但实际上就连B站本人都有些意外。
18.23 亿元营收的最大功臣,是一款叫做《三国:谋定天下》的 SLG 游戏(Simulation Game,策略类游戏),主要受众群体为中年人。这远远不符合B站游戏主攻的类原神、二次元领域。
实际上,《三国:谋定天下》由小工作室研发,B 站仅仅是代理而已。
本质上属于 B 站早几年广撒网投资的数十个游戏项目之一,碰巧跑出来的一个,极具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并不代表着 B 站游戏业务的突飞猛进。
在 2021 年,B 站将自研游戏作为游戏业务的主攻方向,连续成立六大游戏工作室,团队总规模超过一千人。
但三年过去了,B 站烧空了几十亿,但六大游戏工作室只剩下一个,几个上线的游戏例如《重装战姬》《斯露德》《伊露希尔:星晓》《摇光录:乱世公主》反响平平,甚至部分项目还没撑到一年就停服收场。
自 2022 年四季度起,B 站游戏曾连续六个季度负增长,整个 2023 年,游戏业务收入同比减少 20%。
虽然代理游戏跑出来一个爆款,但 B 站的自研游戏,依然苦苦等待黎明。
并且如果想要游戏业务形成健康的结构,至少需要两到三款游戏赚钱,光靠代理是没办法支撑起来一家公司。
至少在游戏领域,B 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