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大模型也卷起来了

HelloKitty 2023-09-06 15:54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1437

本文由 价值星球Planet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文章来源于:价值星球Planet

作者:王欣

编辑:麻吉

手机大模型,正成为手机厂商寻求差异化,展现产品力与打造高端形象的新战场。

8 月底,华为 Mate 60 系列手机发布,除了支持卫星通信,另一舆论关注点就是其接入了盘古人工智能大模型。

除了华为,小米、OPPO、vivo 等厂商也在积极入局大模型,试图在手机大模型这一领域抢占先发优势。

国内手机厂商开卷大模型,背景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持续低迷。为了在瓶颈期寻求新的差异化增长点,国产手机厂商已经在影像力、参数、产品形态等方面卷到了极致。

而 ChatGPT 的横空出世,在生成式AI领域带来了颠覆性的创新与积极的市场反响,给正在寻求突破的国产手机厂商带来了新的启发。

手机厂商以外,8 月 31 日,百度、字节跳动、商汤等8家公司宣布大模型通过备案,可正式上线面向公众提供服务。国产大模型也从最初的封闭内测进入到对外开放服务层面。

这预示着,国产手机大模型即将进入全新竞争阶段,或许将成为提振智能手机市场表现的有利因素。

手机厂商,All in 大模型

在 7 月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发布了面向行业的盘古大模型 3.0,最高版本高达 1000 亿参数,同时也将盘古大模型应用到手机终端,将智能助手小艺接入了盘古大模型能力。9 月 1 日,华为小艺大模型开启众测,首批支持机型为 Mate 60 系列手机。

除了万众瞩目的芯片制程和卫星通话功能,预计全新的手机大模型能力,也会成为 Mate 60 系列的看点。

1.png

此前,在小米新品发布会上,雷军正式宣布小米 13 亿参数大模型已经成功在手机本地跑通,部分场景可以媲美 60 亿参数模型在云端运行结果。小爱同学升级 AI 大模型能力,并开启内测,未来小米大模型技术方向是轻量化、本地部署。截至目前,已经有通过部分内测的用户初步尝鲜小爱大模型,并分享了“调戏”小爱同学全新版本的体验。

2.png

排行榜 - C-Eval

据爆料,vivo 即将推出的 OriginOS 4.0 也内置了大模型。此前,在 C-Eval 全球大模型综合性考试评测榜上,也分别出现了 vivo 和 OPPO 的自研大模型云端方案。其中,vivo_Agent_LM_7B 是由 vivo AI 全球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从命名不难看出它可能有着 70 亿参数。

除此之外,高通也在积极布局混合 AI。高通认为,在云端和 PC、智能手机等终端之间协同工作的混合 AI 才是 AI 的未来,将大模型从云到端部署,尤其进入手机,是必然的演进路线。参数超过 10 亿的 AI 模型已经能够在搭载高通处理器的手机上运行,且性能和精确度水平达到与云端相似的水平。在 MWC 上,高通演示了在不联网的状态下用安卓手机运行 Stable Diffusion,15秒即可生成 AI 图像。

不过,在此前的采访中,高通中国区研发负责人徐晧曾提到过,“大模型在手机上是可行的,但真正大规模地部署仍需要时间”。

手机大模型,是伪命题吗?

虽然手机厂商都将大模型作为未来业务发力点,但目前手机大模型尚未全面对用户开放,仍处于小范围内测阶段,用户对它的接受程度还不得而知。

3.png

而手机大模型不仅要面对友商之间的竞争,还要面临像文心一言 APP 这样的云端大模型竞争对手。

9 月 1 日,文心一言面向全社会开放,用户下载 APP 后即可在手机端使用。目前,文心一言 APP 用户数已破百万,冲上苹果软件商店中文应用榜首。

但与上文提到的手机大模型不同,文心一言 APP 并非部署在手机本地,它的所有运算都是在云端进行,手机并不参与运算,发布初期参数已经高达 2600 亿,能够支持多模态的生成式 AI 内容,比如文生图、代码理解、生成 Excel 等功能,覆盖了办公、学习、情感、绘画、娱乐等应用场景。

像小爱同学这样在本地部署的大模型受限于手机算力,参数相对要更轻量化。通常来说,参数量是衡量一个大模型质量的重要标准。显然,小爱同学 13 亿的参数量跟文心一言 2600 亿的参数量并不是同一个数量级,因此它的应用场景也有一定局限性,就目前内测版本的反馈来看,小爱同学还不支持文生图功能。

当然,相比我们熟知的 ChatGPT、文心一言等大模型,手机大模型也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它完全在本地部署,用户在使用它时的操作对话也在本地运行,在用户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性方面更有保障。因为参数量较为轻量化,它的加载运行速度也会更快,不受网络环境限制。这样轻量化的大模型训练周期短,且能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快速的迭代更新。

另外,可定制化的手机大模型将能更灵活地响应用户的各种需求,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工作性质、起居习惯定制个性化的大模型助手。比如大模型助手可以根据用户画像,为用户提供饮食起居建议等个性化服务,也可以根据用户喜好,扮演其喜爱的角色形象。

品牌高端化,芯片、影像之外的另一个选择

有相关从业人士表示,目前的手机大模型实用价值还有待挖掘,但它被认为是打造品牌形象和彰显产品算力的全新范式。

以 Github 上开源的手机大模型 mlc-chat 为例,这个 60 亿参数的大模型可以在 6GB 内存以上配置的手机上运行,尽管从理论上来说,目前市面大多数智能手机都能达到要求,但是能够运行本地大模型的手机,会自然地被消费者认为算力和配置更高。

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类似无线充电这种功能,消费者的使用频率很低,但缺少了无线充电的手机,一定不是一台合格的旗舰机。手机大模型也是同理,未来消费者也可能更加倾向于优先选购那些部署大模型的智能手机。

4.png

纵观国产高端手机市场,自研芯片始终是彰显品牌能力的杀手锏,但在 Mate 60 系列回归前,华为麒麟被制裁、OPPO 哲库解散,国产手机芯片的自主研发也进入了至暗时刻。因此手机厂商退而求其次,选择在影像方向构建自己的护城河,国产旗舰机型都在讲述自己的影像故事,他们力求通过影像层面的差异化打造品牌的高端形象。而手机大模型的出现也为品牌的高端化故事提供了一个新角度,因此布局大模型也成为国产手机厂商的共识。

而不同于受政策影响风险较高的芯片领域,目前国产大模型还不存在这样的政策风险,且相比国外大模型,国产大模型还有训练样本多、标注成本低等优势。

大模型,何时重塑世界?

5.png

未来学家库兹韦尔认为,在技术指数级增长的情况下,智能大爆发在 2045 年就会出现,在那一年,人类将创作出比我们自身更强大的非生物智能,他将这一时刻称为“奇点时刻”。

ChatGPT 的爆火,和其与人交流时展现出的高度拟人化有很大关系,相比于其他智能助手,它更像人了。可以预见的是,手机大模型在经过多代迭代更新后,智能水平也会更高。未来手机大模型经过海量训练数据和算力升级后,会不会达到与人类近似的智能水平,甚至真正突破库兹韦尔所说的奇点呢?

可以确定的是,任何一项新技术的普及,都会在内容层面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WEB1.0 时代,上网方式仅限于 PC 端的拨号上网,雅虎、新浪等门户网站因为满足了用户对内容的需求而声名鹊起。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微信、抖音等移动软件取而代之,成为更加流行的应用,而用户也从内容的接收方转变为内容的创作者。手机大模型也同样如此,虽然目前受限于技术和终端算力,手机大模型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但随着模型的不断训练升级,未来大模型也许会通过智能手机带来全新的交互和使用体验。

因此手机大模型绝对不单单是一种彰显品牌力的未来范式,作为人们使用最多的移动终端,手机的各种应用形态将会被大模型重构,产生颠覆性变革。而科幻电影里像朋友一样陪伴着人类的大模型手机助手,也正在成为现实。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最新.jpg

微信图片_20230104175528.jpg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

客服微信
享受1V1专属服务
免费领取技术福利
发送名片申请入群
与CT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