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Kitty • 2023-07-10 16:56
1882
本文由 甲子光年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文章来源于:甲子光年
作者:武静静
编辑:栗子、王博
7 月 8 日,伴随着上海梅雨季的潮热,为期三天的 2023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落下帷幕。
天气潮热,现场更“热”。截至 7 月 8 日下午 3 点,大会线下参观人数突破 17.7 万人,比去年足足多了 14.7 万人,比前年多 4.7 万人,创了历史纪录。
“大”而“精”是今年 WAIC 最直观的特点。根据 WAIC 官方发布的数据,今年的展区有 5 万平米,是去年的两倍。参展的企业也超过了 400 家,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展品的质量也很高,9 件“镇馆之宝”和 42 件“首秀展品”足以让观众不虚此行。
从现场来看,去年的“主角”元宇宙成为了这届大会的配角,只能在小的分论坛和少部分公司展台上看到。取而代之的无疑是大模型。今年 WAIC 俨然成了大模型的主场,在中国 80 多家大模型公司中,有近 30 家模型参数超 10 亿的公司都参加了这次展会。
主论坛发言的大佬换了一批,大厂中大模型声量最高的BAT老板都没来,马斯克,商汤科技创始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图灵奖得主、上海期智研究院院长姚期智参与了分享。AI 四小龙中只有商汤来了,300 平米的展位面积仅次于华为,是全场位置最好的展台之一。
今年来的芯片公司要比去年多,大多都是 AI 芯片企业,展位也比之前大多了。除了硬件产品之外,可以看出,AI 芯片公司也都在努力参与到这波大模型淘金热中,他们在展位上纷纷展示出自己有支撑大模型的能力,并在现场展示了很多在具体行业和场景落地的示范案例。
本次参展的芯片公司集中在“迈向通用人工智能”主题展区的集中展示
机器人也是本次大会的热门之一,相关展台的人流量就可以说明。美团新发布了无人机产品;特斯拉把 Optimus(擎天柱)人型机器人搬到了现场;达闼双足机器人在现场表演起了《千手观音》群舞;科大讯飞的机械臂在现场写起了毛笔字;四足机器人公司云深处带着新升级的“小狗”绝影 Lite3 和“大狗”绝影 X20 亮相,在现场表演起了爬楼梯、后空翻。
大模型还点燃了更多非业内人士对 AI 的兴趣,普通人也在通过 WAIC 走近 AI。会场外,趴活儿的出租车司机聊的都是“人工智能是什么?能做啥?”会场内,由于临近暑假,不少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由家长或老师带着来到现场参观,更不用说中学生和大学生了,甚至还有家长推着婴儿车逛展。一位参展人员打趣说:“看来 AI 也从娃娃抓起了。”
AI 正在参与构建孩子们的未来新世界。只不过孩子们关心的不是摆在展台上的演示电脑,而是那些依靠AI运行的无人机、站立的人形机器人,会写毛笔字和下棋的机器人,以及在地上健步如飞的狗。“好玩、很酷”,几乎每一个机器人旁边都有很多小孩在围观。
医疗、教育以及无障碍领域,AI 的触角正在走向更多与人类未来息息相关的地方。在现场一个中小学生的青少年科创比赛中,我们看到一个 9 岁的男孩在现场展示了他的科技创作产品,他使用了 AI 自动识别技术,制作了一个可以自动给残障人士开门的第三卫生间 demo。
大模型让更多人开始关心科技与人的新命题。
满目皆是大模型
今年的 WAIC 看上去更像大模型展。“大模型”这三个字几乎充斥在展馆的每一寸空间里——展区展台品目上、悬挂的广告牌上、参展商的介绍里、各大论坛的演讲里、路人的聊天声中。可以说,遍地都是大模型。
展位上,互联网巨头云计算、AI 公司、运营商都纷纷展示出了自己的大模型通用产品和 AIGC 应用产品,在百度、科大讯飞、商汤、竹间智能等公司的展位上,大家纷纷围观现场演示。
据「甲子光年」盘点,参展的近 30 家大模型公司主要分为几类:
. 云厂商和互联网公司:华为、百度、腾讯、阿里、京东、中国电子云、360、网易;
. 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
. 上一波崛起的 AI 公司:商汤科技、第四范式、云知声、出门问问、科大讯飞;
. 大模型创业公司:澜舟科技、衔远科技、硅基智能、智谱 AI;
. 数据公司和场景公司:蜜度、达观数据、竹间智能、潞晨科技、声智科技、星环科技、维智科技、必优科技、中科闻歌、中关村科金。
华为新发布的大模型应该是大会之前所有人都在关注的焦点。
在全场最大的展台上,华为把盘古大模型在矿山、铁路、气象、金融等各个场景的实践案例带到了展区。在最新发布的盘古大模型 3.0 活动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 CEO 张平安明确表示,重点盘古大模型在 B 端行业大模型的落地上:“不作诗,只做事。”目前,盘古大模型已经在政务、制造、煤矿、铁路、制药等十几个行业的数百个场景落地。
华为在展区专门给昇腾 AI 开辟了大块的展示空间,现场可以看到,昇腾 AI 作为技术底座,不仅可以提供算力,还可以提供各种软硬件产品和开发工具。据现场华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国内有超过 30 个大模型都是基于昇腾 AI 平台构建。
运营商中,中国移动在 WAIC 上发布了九天·海算政务大模型和九天·客服大模型。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底层的九天大模型平台都是中国移动自研,由集团内部数百人人工智能团队自己搭建。相关的 AI 团队 2013 年开始组建,已形成从算法、平台、能力到规模化应用的产业级全链条服务能力,目前有 8 个平台型产品,超 370 项机器视觉、语音等 AI 能力。
相邻的 BAT 展台也是本次最热门的区域之一。活动第一天,相关的大模型产品都还是以录制好的视频为主,而到了最后一天,我们在展区看到了提供实时演示的电脑,这里也成了排队围观的热门区域。
阿里云在大会上发布了 AI 绘画创作模型通义万相,并同步开启定向邀测。同时,魔搭社区推出了国内首款大模型调用工具 ModelScopeGPT,它能接收用户指令,通过“中枢模型”一键调用魔搭社区其他的 AI 模型,大小模型协同完成复杂任务。
腾讯在展板上展示了腾讯云行业大模型。同时也带来了不少互动项目,有优图实验室的小样本数智人、刷掌支付、腾讯同传等;腾讯多媒体实验室带来的 XMusic、腾讯水墨画等,都是互动体验项目。
百度带来了昆仑芯、飞桨和文心大模型、小度等相关的产品,还把 AI 相关的专利做成了专利墙。最热门的还是文心一言和千帆大模型。
商汤的展台在百度对面,今年新发布的“商汤日日新 SenseNova”大模型系列是本次展示的重点之一,其中生成式大模型秒画 SenseMirage 3.0 的模型参数已经从 4 月发布时的 10 亿提升至 70 亿。
同时,商汤还带来了结合 AI 技术最新打造的智能座舱产品,以及在现场展示了在交通、金融、医疗、电商、移动终端、电力、产业园区、工业场景等落地应用案例。最引人注意的是商汤现场搭建的智慧篮球场,通过球场架 5 个摄像头,2D 关键点提取和 3D 视频动作捕捉等技术,系统可以自动捕捉人脸/人体的关键信息,对球员进行逻辑计算和分析。
第四范式的展区紧邻百度,并在现场首次公开展示了「式说」大模型,在第四范式「大模型之城」首秀的展览中,可以看到其在金融、零售、房地产、航空、制造、司法等行业的部分应用实践。第四范式现场工作人员告诉「甲子光年」,落地重点在 to B,聚焦在企业软件领域,公司战略是 AIGS(AI-Generated Software),致力于以生成式 AI 重构企业软件。
出门问问把最新的大模型“序列猴子”以及相关的 AIGC 产品——写作平台“奇妙文”、AI 绘画平台“言之画”、AI 配音平台“魔音工坊”、数字人视频与直播平台“奇妙元”带到了现场。出门问问还举办了 AIGC 艺术展《交响》,相关数字艺术品的作者都是其自研的 AI 绘画平台“言之画”。
语言智能科技企业蜜度现场发布了首个支持国产化软硬件运行环境的知识问答与内容生成大语言模型——蜜巢,还展出了“AI 明信片”“AI 游中国”等 AIGC 产品并邀请观众进行互动体验。
另外,在很多公司都喊着要造自己的大模型的当下,还有不少创业公司瞄准了其中的数据和工具机会。
大模型工具企业竹间智能打造了自己的 Model Store,并带来了大模型训练微调平台 EmotiBrain。目前,Model Store 中已进驻智谱 AI ChatGLM、LLaMA 羊驼系大模型、复旦 MOSS 大模型、MiniMax 大模型、竹间自研 ChatLLM 等多款主流大模型。此外,公司还带来了 LLM 驱动的对话机器人、个人与企业的办公 Copilot 和文档写作助手等多款产品。
红杉资本和创新工场投资的创业公司潞晨科技,带来了开源、低成本的 AI 大模型开发系统 Colossal-AI 。据介绍,该系统基于 PyTorch,在细分赛道排名世界第一,可降低 AI 大模型训练/微调/推理的开发与应用成本,提升模型任务表现,降低 GPU 需求。公司也在和很多厂商联合开发/优化模型。
基础软件公司星环科技不仅带来了各种数据库产品:星环分布式向量数据库 Hippo、分布式图数据库 StellarDB、大数据开发工具 TDS 等众多的基础软件与工具;还带了提供大模型统一运营管理平台 Sophon LLMOps 开发者工具层;以及面向金融领域大模型“无涯”(Infinity)和大数据分析大模型“求索”(SoLar)。
应用层的公司都在纷纷展示大模型对自身产品的改造。
金山办公带来了旗下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办公助手 WPS AI,该产品已经上线,在开启招募智能办公体验官。目前,金山办公多个办公产品组件都接入了大模型能力,文档、表格、表单等接入 WPS AI 后都已经进行产品升级,更名为 WPS 智能文档、WPS 智能表格、WPS 智能表单。现场观众对 WPS AI 在实机演示与讲解兴趣浓厚,很多人纷纷驻足,学习怎么借助大模型做文档、做表格。学习之余,观众在展台还可以免费领取冰淇淋。
总体来看,现场的大模型公司虽然都会展示通用能力,但基本都是将重心放在 to B 的落地上,本质上还是对原有的企业客户群的服务升级。但由于大模型技术上尚且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在场景公司建行、中国银行等展位上,确实目前没有看到具体大模型的具体实践。
大型智能机器人秀场
大模型之外,机器人的展位是这次活动中最热闹的地方,可以做咖啡和冰激凌的机械臂、站立和表演的人形机器人、行走的机器狗,很多活动区像一个小型的机器人秀场,吸引了很多大人和小孩的目光。
今年没去上海车展的特斯拉却参加了本次人工智能大会,备受关注的人形机器人 Optimus(擎天柱)被特斯拉带到了展会上。虽然机器人封装在玻璃箱中,也没有任何演示,但围着它观看、拍照的人有好几层,相比之下,两米之外的那辆车则没啥人关注。
达闼的人形机器人 Cloud Ginger(小姜)在现场表演的《千手观音》吸引了不少观众。此外,达闼还带了最新发布的海睿 OS 5.1 操作系统、海睿 AGI 平台,以及机器人多模态人工智能大模型 RobotGPT。据介绍,本次亮相的机器人都接入了 RobotGPT、海睿 AGI 和海睿 OS 5.1,可以执行物理任务,还能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现场还有一个人形机器人穿着《灌篮高手》角色三井寿的球衣在表演定点投篮。
上海理工大学在现场展示了小贝机器人 4.0,该机器人直立行走能耗不到一百瓦,达到全球最低水平,还独创了肌腱驱动技术,动态性能大幅提升。
四足机器人公司云深处带来了新升级的“小狗”和“大狗”。小狗叫绝影 Lite3,在现场奔跑、跳跃、后空翻,机器人身上还有一双灯光眼,灵动十足。工作人员介绍说,绝影 Lite3 目前主要面向教育科研场景与资深科技爱好者。
大狗是绝影 X20,主要用于智慧电力巡检,据了解,绝影 X20 可以实现从自主导航规划路径,到采集巡检数据、生成巡检报告,再到自主充电、循环作业的四足机器人全流程巡检。
智能语音公司声智科技不仅带来了声智壹元模型(AzeroGPT)和 AIGC 写作应用“小易写作”,还带了和合作伙伴一起打造的 Azero 机械臂。现场,Azero 机械臂和“小易写作”一起,给扇面题起了字。
睿尔曼智能带来了一款双臂升降复合机器人,它可以像人类手臂一样工作,既能单臂独立操作,又能双臂协同操作。底端配备移动机器人,可以运动、导航、避障能力。同时平台集成了语音模块和深度视见觉,机器人具备语音交互与视觉感知能力。
曾经登上平昌冬奥会的人形机器人公司乐聚机器人在现场的表演吸引了很多小孩子的围观。
微创机器人把智能手术机器人搬到了展会上。在现场,微创的机器人用三四根机械手在现场雕刻起了纸花。据介绍,这些手术机器人,可以帮助医生在手术环境里实现精准识别、精准切除、精准解剖,是医生手眼的延伸,同时还可以进行远程高难度手术。
工业、服务、医疗、教育,机器人正在走进各行各业。
AI 芯片厂商各展所能
今年 WAIC 参展的芯片公司要比去年多不少,现场很多芯片公司都展示了与大模型相关的产品。例如,沐曦曦思 N100、瀚博 SG100、燧原邃思 2.0 和邃思 2.5、昆仑芯 2 代 AI 芯片、海飞科 Compass C10、天数智芯智铠 100 等都是大模型应用芯片。
燧原科技带来了打造燧原曜图文生图 MaaS 平台服务产品,底层算力由“邃思”系列芯片提供,还涵盖软硬件一体的全栈解决方案。公司的第二代系列人工智能训练产品、推理产品及智算集群等系列产品都在现场可以看到。其中云燧智算机被大会官方评为“镇馆之宝”,这是一个一体化平台,集成了软硬件、系统等,采用液冷设计方案,利于即插即用和部署。
爱芯元智带来了今年 3 月发布的第三代高算力 SoC 芯片——AX650N。据介绍,AX650N 在高性能、高精度、易部署、低功耗等方面的表现不错,可以满足很多大模型部署需求,目前已经成为 Transformer 端侧、边缘侧落地平台。
瀚博半导体带来了第二代 GPU SG 100、南禺系列 GPU 加速卡 VG1600、VG1800、VG14,以及 LLM 大模型 AI 加速卡 VA1L、AIGC 大模型一体机、边缘 AI 推理加速卡载天 VE1 和瀚博软件平台 VastStream 扩展版等产品。
针对大模型的算力需求,瀚博本次首发了 LLM 大模型AI加速卡 VA1L,具备 200 TOPS INT8/72 TFLOPS FP16 算力,可以支持 ChatGPT、LLaMA、Stable Diffusion 等主流 AIGC 网络模型。
通用 GPU 公司登临科技,是国内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的通用 GPU 企业,登临科技 2017 年成立,首款基于登临 GPU+(基于GPGPU 的软件定义的片内异构计算架构)的 AI 加速器 Goldwasser(高凛)2021 年量产投入市场,2022 年销售过万片,兼容 CUDA/OpenCL 在内的编程模型和软件生态,应用场景覆盖互联网、智慧城市、电力、能源、金融等领域。
登临已经与多家合作伙伴合力打造多款云端训推一体的产品方案,可覆盖众多大模型应用场景。「甲子光年」在现场注意到,云从等公司都和登临在大模型上进行了合作。
天数智芯带来了通用GPU训练产品“天垓 100”和推理产品“智铠 100”,以及大模型训练、推理以及 20+ 行业应用案例。据工作人员介绍,上半年智源研究院曾推出 70 亿参数大模型,其全量训练依靠 320 张天垓 100 加速卡搭建的算力集群,这是目前唯一支持大模型完整训练的国产通用 GPU。
昆仑芯带来了第二代 AI 芯片和基于第二代 AI 芯片的加速卡产品 R200 系列。
科技与人
除了硬科技之外,现场我们也看到更多机构和公司在探索科技与生命、科技与医疗、科技与无障碍之间的关系。
复旦大学类脑科学与技术研究带来了他们探索的世界上首个 860 亿神经元的数字孪生脑。该研究由复旦大学冯建峰、卢文联和郑奇宝研究团队利用高精度的人脑多模态神经影像数据,在一万四千零十二张 GPU(共计 5739 万个核)的超级计算机集群上,利用数据同化重构脉冲神经网络的方法,构建而成。
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公司晶泰科技在展会上展示了自动化实验室以及相关机器人设备,并带来了 AI 药物研发自动化解决方案,该产品还入选了大会官方评出的“镇馆之宝”。晶泰科技的相关人员介绍称,其药物研发自动化解决方案可以实现 AI 药物研发实验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不仅突破了药物研发 DMTA 循环中化学合成这一关键限速瓶颈,提升了药物研发实验效率和成功率,更进一步解决了 AI 药物研发实验中标准化过程数据缺失的问题。
傅利叶智能带来了 ExoMotus下肢康复机器人,可帮助各类型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在早期实现站立及步行功能训练。该设备通过节律性步行、重心自由浮动、实际落地行走,在康复早期可以给用户提供正确的感觉输入,抑制异常步态的形成,并且可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调整步高、步长、步速等多种步态参数,达到训练效果最大化。
浙江大学创新软件研发中心带来了一款名为“晓曦”的助盲眼镜,这是一款针对视障人群的穿戴式智能助视设备,该设备可以通过视觉感知定位、语音导航、视觉物体播报读等功能,辅助视障人群更好在户外活动。
行意智能和哈工大一起合作带来的产品畅行智能,作为一款导盲与无障碍交流系统,它可以为视障人群提供室内外智慧导盲,为听障人士搭建沟通桥梁。
脑机接口公司臻泰科技现场展示了他们的脑机接口相关产品、训练系统。工作人员介绍称,脑机接口的产品可以用于脑卒中、脊髓损伤等疾病导致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通过软件和硬件,帮助他们进行康复训练。
此外,我们还在现场看到面向儿童的编程教育机器人,以及 AI 学习平台等产品。
更多人在参与 WAIC,“人工智能”这四个字在百度指数中,继 2018 年之后,迎来又一波新的高峰。上到满头白发的老人,下到学龄前的儿童,更多人在走近 AI。因大模型带来的新变革,人和机器的关系被前所未有的拉近,未来,在新一代AI的加入下,我们的工作生活或将迎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的智能、新的机器、新的关系,2023 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告一段落,但关于人工智能未来的畅想,正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