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Kitty • 2023-05-19 11:30
1528
本文由 开菠萝财经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文章来源于:开菠萝财经
作者:纪校玲
编辑:金玙璠
人类拥有一个自己的“分身”,或许正在走向现实。
5 月 16 日,小冰公司宣布启动“GPT 克隆人计划”。据介绍,该项目只需采集三分钟数据,即可为明星红人、专家学者或普通人创造源于本人性格、技能、声音、外貌的AI克隆人。
与之相似,最近,关于“网红用‘AI 分身’交 1000 男友,月入 500 万美元”“AI 孙燕姿攻陷 B 站”“AI 主播卷动直播间”等新闻,将“数字人”话题带入大众视野。但与过往因复杂技术让人望而却步不同,这次,“数字人们”搭上 ChatGPT 的“便车”,成功孵化人类“AI 分身”,并开始变现,吸引大量参与者。
“AI分身”虚拟女友介绍
图源 / Telegram
目前,业界对“用 AI 克隆真人”的产物,还没有明确的名称定义,如“AI 分身”、“数字人分身”“虚拟人分身”等。
AI 技术的飞速发展,ChatGPT 在 AI 应用端的落地,越来越多公司、团队、个人,开始在 AI “分身”、数字虚拟人等领域尝试,按照他们的说法,不仅使“去世的人复活”成为可能,也让“活着的人拥有分身”成为现实。
通过盘点目前市面上较为火热的几种“AI 分身”的形式,开菠萝财经发现,目前,从事“AI 分身”生产的“商家”不仅包括互联网科技公司,也有很多中小数字技术公司、团队组织以及个人,所涉及的领域既有文化娱乐产业、直播电商行业,也有股票投资、医药科学、自媒体、零售等行业。
同时,为自己定制一款“分身”的成本也在降低。开菠萝财经在淘宝搜索有关“AI 数字人”发现,有很多标注 5 元、10 元的商品在售卖,购买后发现,商家发货的是一些“AI 数字人”制作网站链接。
但不能忽视的是,“AI 分身”快步发展之外,接踵而至的问题包括,技术差异带来质量参差不齐的产品、“割韭菜”嫌疑,“AI 分身”在伦理道德和法律层面的模糊边界,以及是否能持续发展……如何更好利用“AI 分身”为人类创造最多的价值,引发了新一轮的思考。
扮演“女友”,“AI 分身”成趋势?
“Hello, I'm Caryn and I'm your digital girlfriend(你好,我是 Caryn,我是你的数字女友)”这段被赋予一定情感,与真人对话无差的开场白,来自最近火爆全网的“AI 女友”——Caryn AI 之口。
据了解,Caryn AI 来自科技公司 Forever Voices,是为百万粉丝网红 Caryn 设计的“AI 分身”。这个“分身”利用其本人在 YouTube 上 2000 多小时的素材训练而成,并结合 Open AI 的 GPT-4 技术,实现定制化语言交互。根据 Caryn AI 的资料介绍,用户可以在海外社交聊天工具 Telegram 上与这个“AI 分身”聊天,过程与网红本人聊天一样。
Caryn 本人表示,“AI 分身”上线内测一周,聊天的用户猛增,自己获得了 71610 美元 (折合人民币约 50 万)的收入。
利用 AI 技术,“复刻”声音,CarynAI 不是 Forever Voices 的第一个产物。其实,早在两个多月之前,该公司的 CEO 就曾在 YouTube 上传了利用乔布斯、特朗普、奥巴马、泰勒·斯威夫特、爱因斯坦等人的声音合成的聊天对话视频。用户随机向“分身们”询问有关技术发展、歌曲艺术、创业就业等问题,基本上可以获得与“真人对话”相似的结果。
该 CEO 介绍,这些“AI 分身们”是利用原始人物声音,训练出一个 AI 模型,然后将模型连接到 ChatGPT API。最后,将其全部连接到 Facebook Messenger 上,以此实现与名人们双向语音对话。
用户与奥巴马“AI分身”聊天界面
图源 / YouTube
业内人士表示,以上名人们的“AI 分身”的形成,离不开 ChatGPT 和 ForeverVoices,前者负责语言训练和输出内容,后者负责语音合成。如果说,在此之前,“数字人们”处于程序设定好的对话模式下,那么随着 ChatGPT 出现,它们被赋予了更具有“人性”特征的语言模式和交流内容。
无独有偶,国内方面,最近火出圈的“AI 孙燕姿”,同样是借助声音模型训练和后期处理,形成“AI 分身”,只不过与上述代替自己和粉丝“谈恋爱”不同,孙燕姿的“AI 分身”,是利用偶像的声音,翻唱其他人的歌曲,目前在B站上相关视频超千条,热度最高的视频观看量超 169 万。
比“AI 女友”更进一步的“分身”同样引发关注,近日,招商证券传媒首席顾佳在公开视频中表示,其“AI 数字分身”正式与公众见面。据介绍,顾佳的“AI 数字分身”具有他的声音和容貌,同时掌握多种语言,可以同时出现在路演现场、新闻发布会、研报解读、分析师电话会等多个场景。
除了在声音上能够对人进行“分身”之外,AI 已经能够在音容笑貌、举止言行等要素上,对“人物”进行全方位的“复刻”。
图源 / 招商证券
其实,早在“AI 分身”概念出来以前,“AI 主播”的话题就被热议。同样是利用技术进行人物外貌和声音模型的训练和搭建,从而 1:1 还原主播,创造一个“AI 替身”。据媒体此前报道,商业咨询顾问刘润、商业分析师张琦都曾利用 AI“分身”拍摄视频代替自己“工作”。
一位从事“AI 数字人”定制的从业者向开菠萝财经透露,喜茶、贝因美、华为云、迪士尼等品牌也都曾在直播中,用过定制的“AI 分身”进行带货。
“做”一个 AI 分身,低至 5 元、高达 7 万?
现在定制一个自己的“AI 分身”,到底贵不贵?对于商家来说是否是一门好生意?“AI 分身”目前又衍生了怎样的商业活动?
“5 元,你就可以拥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AI 分身’”,在淘宝、闲鱼、小红书等平台上,关于“AI 数字人”定制的店铺非常多。其中,一个标注着“虚拟主播、数字人主播、主持人配音虚拟人制作”的店铺客服向开菠萝财经介绍,只要 5 块钱就能获得一个自己的“声音分身”。
打开上述客服给的试用链接,开菠萝财经进到一个数字人定制的网站,用户可以自主创作数字分身、数字人制作、声音复刻等。但都需要另外收取 199 元-7999 元不等的费用。该客服表示,5 元是购买工具的费用,即一个网站链接。
如果上述简单的工具出售是“AI 分身”最简单商业玩法,那么围绕“AI 分身”技术,所搭建的生产、制作、销售全流程商业模式,则正在成型。
开菠萝财经注意到,目前市面上出售“AI 分身”的“商家”大致有三类:数字科技公司,提供“数字人”制作和代理业务;数字人制作平台,通过公司自建平台,提供“数字人”生成软件以及相关业务;以程序员、AI 爱好者为代表的个人从业者,提供数字人制作教程。
数字科技公司一般是通过抖音、小红书等渠道投放小程序的形式,向用户推广。用户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预约后,客服联系,为用户制作“AI 分身”。其“分身”生产流程包括,用户拍摄 10 分钟以上真人视频、训练分身模型、制作分身视频,花费大约为 399 元左右,两天即可完成。
这些公司基本还会有其他延伸业务,如 API 接入、数字人直播、代理商合作等,根据需求不同,收取不同费用。
数字人制作平台一般是以 APP、网站等形式存在,用户可以通过注册平台账号,免费生产、下载“AI 分身”,但如果想要更加逼真、实用性更强的“AI 分身”,则需要付费。
某数字人制作平台的从业者向开菠萝财经介绍,他们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出售“数字人制作”软件和 AI 直播软件,客户包括 C 端和 B 端。
针对 B 端的业务,公司有专人负责为企业定制数字人形象、直播间搭建、指导 AI 直播等,定制“AI 分身”费用为 8000 元/年,后续开通直播业务,另加 5000 元/月。使用期限为一年,到期后继续续费才能使用。
最后是分散在各大平台的个人从业者,他们进行的是“AI 分身”制作、软件教学、AI 分身+直播等课程售卖,价格 500-1000 元不等。
小红书中AI数字人制作教授课程
“AI 分身”,问题缠身?
不怕累、不怕苦、不耍脾气的“分身们”,开始席卷各大领域,当网红、主播、投资分析师都可以用“分身”工作,万物皆可“分身”也就不远了。
但 AI 分身商业化落地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看来,问题主要聚焦在技术实现、伦理道德、法律规范三方面。
技术上,“AI 分身们”离不开 AIGC、大模型、数据算法等技术基础。尝试并成功创作了自己“AI 分身”的小贾向开菠萝财经介绍,生产一个最简单的“AI 分身”,不仅需要熟练运用音频软件(如Adobe Audition)、ChatGPT、Midjourney 等软件,还要有详细和足够量的原始数据,持续训练模型,代码和编程知识是最基础的能力。
他补充说,现在很多“数字人”公司,大部分是之前“元宇宙”概念火热时成立,ChatGPT 火了后,被重新包装成“数字人”的公司。但这些产品与真正的“AI 分身”相差甚远,使用后会发现,“分身们”的表情、语言、动作“机器化”很明显。
此外,“AI 分身们”能否被应用,也同样面临问题。近期,抖音发布《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平台规范暨行业倡议》,要求使用虚拟人形象进行直播时,必须由真人驱动进行实时互动,不允许完全由 AI 驱动进行互动。这意味着,“AI 分身们”只能留一个在直播间,且直播时真身需要在场。
抖音中AI主播带货展示
伦理道德方面,作为技术的产物,“AI 分身们”不具有道德的意识,但需要有道德的限制。根据外媒报道,AI 版本的 Caryn 会在聊天中详细描述色情场景,同样存在道德上的问题。
让“AI 分身”与 1000 个男友谈恋爱,以此获利,在很多人看来,与现实伦理道德不符,正如一些在 Caryn AI 相关视频下留言的网友表示,“陪伴可以有分身,但爱情不能”。
法律层面,利用“名人们”的声音进行“AI 分身”,存在很大法律风险。律师提醒,“AI 孙燕姿”可能涉及肖像权、著作权、版权等权利的侵犯。如民法典明确“参照肖像权的规定保护自然人声音”,不允许以伪造方式侵害他人肖像权。
此前,海外音乐流媒体平台 Spotify 就曾因版权侵权遭投诉并下架相关歌曲。该平台通过复制歌手的声线,为用户提供 AI 模型,自主生产歌曲。
另外,与“AI 分身”们交流互动,也涉及到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以及侵犯他人隐私权等法律问题。
“AI 分身”的到来,重燃了人们对科幻世界里“数字化身”的期待。在兴奋和恐慌中,“AI”对人类的变革已经开始且无法阻止,接下来便是如何将“AI 分身”推向正确的轨道,建立良好的发展秩序,在更好的商业模式下创造价值。
*题图来源于pexels。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