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 AI 别再打古典互联网战争了

HelloKitty 2025-09-12 11:24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384

本文由 AI科技评论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以下文章来源于:AI科技评论

作者:郑佳美、马晓宁

高德切入团购市场的小道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昨天这个新产品揭开帷幕,原来并非是口碑重启,而是高德扫街榜发布。

谜底揭开,但是疑问并没有结束,过去三个月的外卖补贴大战如火如荼,高德再再再打到店,是不是还要再来一次补贴大战?十年前,美团横扫所有团购平台,现在阿里要“君子报仇”,卷土重来?

在 AI 科技评论看来,团购已经是美团和抖音的修罗场,高德再下场也就是卷补贴、打价格战,不可能形成新的叙事,反而会让人担心是否会重复之前的结果,担心是否会影响阿里的盈利能力。

在智能时代,用更高的维度,打一场全新的技术战争,凸显高德优势,才是最佳选择。

高德的优势,在于 POI,在于数据,在于路线规划,而不在于内容和社交。如果这些数据能够成为帮助高德成为人们生活规划的大管家,那么本地生活也就手到擒来。

地图的未来,

就是升级成「生活操作系统」

地图的本质,就是在数字世界里建模现实空间,AI 时代带来之后,地图就可以不仅仅是一个平面、瞬时的二维空间,而是可以成为了一个,能够加入规划和决策、历时性、立体性的三维空间。

这会带来什么结果呢?以前的地图是告诉你「从 A 到 B 怎么走」,这是解决点到点的问题;以后的地图,告诉你「某段时间内要做什么」,这解决的是「人在一个场景里如何行动」的问题。

比如你在北京西单,AI 不是只给你一个火锅店地址,而是帮你规划:停车 → 吃饭 → 看电影 → 买单返券。它能理解这个空间下的一整套需求链。换句话说,从「导航」到「编排生活」,这就是空间智能。  

高德在这方面其实有天然优势。它有全国最全的路网数据、POI 数据、实时路况,背后是十几年积累下来的街景采集、路径规划算法。别人要做空间智能,第一步还得先买数据,但高德直接站在金矿上。理论上,它最有机会把地图升级成「生活操作系统」。

但问题是,高德现在走的方向还是偏「智能体」,就是在地图里放一个 AI 助手,帮你算路、推荐餐饮,这更多是「工具增强」,离真正的空间智能还有差距。空间智能应该是重构整个城市级别的服务网络,而不是在现有页面里加一个 AI 窗口。

现在高德做的 Agent 已经是同类里最好的了。你在地图里已经能看到一些典型场景:  

比如规划路线的智能体、餐饮推荐的智能体、甚至停车、打车的智能体。它们都在用 AI 来帮用户处理具体任务。换句话说,高德已经把 AI 拆分成了各种「平行智能体」,每一个负责解决一个问题。  

但这些智能体的交互模式,本质上还是二维的:你问一个问题,它回答一个结果;你点一个入口,它给一套方案。它们之间是平行存在的,缺少纵深感。

未来我们需要的,是三维的交互模式。地图能够理解你所处的真实场景,能够解析你的真实需求,并以此为你规划好所有行动轨迹。  

比如你在商场里,现在还是一个智能体告诉你停车位、另一个告诉你餐厅路线,以后你能得到的,就是一个整体的空间编排:停车后十分钟走到餐厅 → 提前为你预约座位 → 顺便给你推荐菜单  → 优惠已经准备好,只需一键付款 → 为你规划饭后娱乐安排。  

交互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团购就成为了明日黄花,这样的高德自然可以做到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  

所以可以说,现在 Agent 是最优解,但还是平面的;空间智能才是立体的,它让 AI 从一个个小助手,转变成整个空间的「导演」。

高德要想做好空间智能,

障碍在哪儿?

地图产品做团购早已有先例。此前一些产品的失败,也证明了一些客观的障碍无法逾越。

一位曾负责过餐饮推荐的某地图产品经理,这样告诉 AI 科技评论,地图是一个最考虑打开时效的产品,也是一款容错率极低的产品。用户选择一款地图,首要标准就是导航精准、查询精准,而且到达目的地之后,用户就会关闭地图或者忘记地图的存在。在用户前进路线上推荐餐饮,效果是很差的。

所以高德想要打餐饮市场,选择空间智能的路线,成功率还要更高一些。

百度地图深耕于「出行工具」这一定位,其 AI 能力主要聚焦在提升导航本身的核心体验,如智能语音交互的流畅度、算路算法的精准与高效(考虑实时路况、历史规律、个人偏好等多维度),但这更像是一种「垂直深化」,尚未横向打通生活服务的生态闭环。

谷歌地图推出了 AI 行程规划功能,主动理解用户出行的深层意图(如旅行、商务等),并整合地理位置信息、商家数据、用户评论,自动生成一个连贯的「吃住行」方案。这标志着地图正从「查询工具」向「规划助手」演进,初步展现了 AI 对空间关系和生活场景的理解能力。该功能仍处于初级阶段,在个性化、精准度和生态整合上还有巨大进化空间。

过去十年间,高德积累了最好的本地数据,但因为要配合阿里生活服务的大盘,资源被拽到团购,最后搞出了「扫街榜」。这个东西本质上还是「榜单+优惠券」的逻辑,和空间智能的想象差得还有很远。

高德要想领先一步,成为本地生活的终结者,还要跨越三大障碍:

第一,高德有行程数据和POI数据,但是缺乏内容数据,而内容是用来理解用户真实需求的砝码。如何将高德对于现实世界的理解,嫁接到对于用户意图的理解上,这是第一重障碍。

第二,高德是阿里做本地生活的最大抓手,也承担着最重大的使命,它是否还能保留足够的战略空间,去探索新的技术路线?这是第二重障碍。

第三,用户心智突破。美团、抖音已经占住了「吃喝玩乐」的认知,大众点评、小红书拿到了内容社区的金牌,高德找到自己占据哪一部分心智,这是第三重障碍。

如果高德能够突破工具属性,突破简单的搜索问答交互,那它就有机会成为人们未来的「空间操作系统」。但是如果只停留在扫街榜这种路径上,去打一场古典互联网战争,那既浪费了高德的地图基因,又浪费了这个难得一遇的AI大变局。

突破有可能会失败,但是路径依赖一定不会成功。

微信图片_2025-06-24_142932_329.png

微信图片_20230104175528.jpg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

客服微信
享受1V1专属服务
免费领取技术福利
发送名片申请入群
与CT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