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刚谷歌!昨夜微软正式发布“ChatGPT版Bing”,打响新一轮AI之战

HelloKitty 2023-02-08 17:34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1798

本文由 甲子光年 ,作者刘杨楠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文章来源于:甲子光年

作者:刘杨楠

微软vs谷歌,新一轮 AI 战争已经打响!

各国科技大厂大幅裁员的阴霾还未褪去,ChatGPT 这个无心插柳的产物就已经炸开了 AI 新世界的大门。

谷歌前脚在 2 月 7 日宣布将发布新品 Bard ,微软后脚就发布新版 Bing。

北京时间 2 月 8 日凌晨,在华盛顿雷德蒙德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微软宣布将 OpenAI 传闻已久的 GPT-4 模型集成到 Bing 及 Edge 浏览器中。

更早之前,微软便宣布要将 ChatGPT 整合进 Teams 以及 Office 办公套件中,即 Word、Excel、PPT。接下来微软可能会陆续将 AI 能力融合进产品矩阵。

微软 CEO Satya Nadella 霸气表示,比赛今天开始,我们将继续前进并快速行动,希望在搜索领域再次获得很多创新的乐趣。“因为现在是时候了。”

就在发布会开始的几个小时前,ChatGPT 还因满负荷运行而暂停服务。

毋庸置疑,微软、谷歌掀起的新一轮 AI 大战已经打响。并且,战火正在向外蔓延。

1.微软硬刚谷歌

今天无疑是 Bing 搜索的里程碑时刻。

1.png

(图片来源:TechCrunch/Frederic Lardinois)

在凌晨举行的发布会上,微软高管表示,今天将推出人工智能增强型 Bing 的有限版本,一些早期测试人员可以访问功能更强大的版本以收集反馈,更广泛的发布将在未来几周内进行。

新版 Bing 的技术内核由 GPT-3.5 的升级版 GPT-4 提供支持,微软称之为“普罗米修斯模型”,并表示它比 GPT 3.5 更强大。

新版 Bing 涵盖的数据范围更广,可以引用最近 1 小时发布的信息回答用户的问题。如果用户提出的问题比较模糊,新版 Bing 则会尝试“反问”用户,并为用户给出相应的答复建议。

2.jpg

(新版Bing功能展示)

发布会上,微软负责搜索和设备的副总裁 Yusef Mehdi 做了一个有趣的演示,他要求新版 Bing 编写一份为期五天的墨西哥城旅行行程单,然后将它提出的内容转化为一封电子邮件,并发送给他的家人。

很快,新版 Bing 给出了一个完整的回复,并在其冗长的回复底部注明了内容来源——一系列旅游网站链接。Mehdi 表示,他们非常注重将内容推回至内容创作者,让人们能够轻松进入这些网站。

同时,微软还将 ChatGPT 底层技术整合到公司 Edge 浏览器的右侧边栏中。用户可以用它体会到类似 ChatGPT 的对话体验。例如,用户能够让它总结一份冗长而复杂的财务文件,或者将其与其他文件进行比较;可以提示聊天机器人将这些见解转化为电子邮件、列表或具有特定语气(例如专业或有趣)的社交帖子。

3.png

(图片来源:TechCrunch/Frederic Lardinois)

此外,有知情人士称,微软计划发布新产品,帮助大公司使用 ChatGPT 技术推出自己的聊天机器人,并允许公司创建自己的 ChatGPT 自定义版本,即在发布时可删除 Microsoft 或 OpenAI 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 Bing 并不会完全颠覆以搜索为主要功能的旧版 Bing,二者会共存——新版中的 AI 更多是一个为搜索“赋能”的角色。

微软 CEO Satya Nadella 表示,他相信这项技术将重塑“几乎所有软件类别”,并强调像这样的技术有可能重塑网络。至少对于微软而言,搜索引擎变革是第一阶段。

今年 1 月,微软便宣布会将 ChatGPT 整合入自家搜索引擎 Bing,随后又宣布要将其整合进 Office 办公套件中,即 Word、Excel、PPT。可见,将 ChatGPT 与 Bing 融合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微软可能会陆续将AI能力融合进产品矩阵中。

事实上,同为科技巨头,纵使微软在 PC 时代将数个 IT 圈“第一”刻进历史簿,也不能否认这位 IT 鼻祖在 AI 时代确实存在感不高。

直到 2019 年,微软这棵大树终于遇到了 OpenAI 这株正在寻找庇护所的小草,微软大手一挥,为OpenAI 输血 10 亿美元。这次投资中,就包括了一项将 GPT 的某些方面整合到 Bing 中的协议。

当时曾有声音猜测,微软之后或许会直接收购 OpenAI。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微软并非是想“吃下”OpenAI,更多是希望这个勤劳肯干的“小老弟”来帮自己补上短板。

时隔3年,微软又向 OpenAI 追加了 100 亿美元投资,并缔结了更深的伙伴关系。微软的 Azure 云服务将成为 OpenAI 的独家合作伙伴,为产品、API 服务和研究领域的所有 OpenAI 工作负载提供支持。

正如微软首席执行官 Satya Nadella 所言,该团队希望忠于其 AI 原则,并承认,与每一项新技术一样,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潜在的负面后果,“这也是关于对任何新技术的意外后果保持清醒的认识”。他强调,微软希望使用能够提高人类生产力并符合人类价值观的技术。

2.谷歌吹响守擂号角

面对横空出世的 ChatGPT,谷歌真的坐不住了。

2022 年圣诞节前,距离 ChatGPT 的推出还不到一个月,已经在全世界掀起了现象级讨论。

人们上一次如此惊叹于 AI 的性感,还是 6 年前谷歌旗下的 DeepMind 推出 AlphaGo 的时候。

谷歌老员工、Gmail 创建者之一 Paul Buchheit 还在近日表示,像 ChatGPT 这样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将摧毁谷歌,就像当年搜索引擎彻底干掉黄页电话簿一样。

形势不等人,谷歌 CEO Sundar Pichai 迅速在公司内部发布了“红色警报” (Code Red),并果断出手,向微软宣战。

当地时间 2 月 3 日,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谷歌已向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Anthropic 投资了近 4 亿美元,后者正在测试 OpenAI 的热门产品 ChatGPT 的竞争产品。

戏谑的是,Anthropic 的创始团队正脱胎于 OpenAI。

彼时,微软对 OpenAI 的 10 亿美元投资让其“非营利性”组织的定位变得模糊,正在担任OpenAI 研发副总裁的 Dario Amodei 担心 OpenAI 会偏离其最初纯粹的技术愿景,带领团队离开并成立了 Anthropic。

只是投资还不够,谷歌抢在微软发布新品的前一天,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亲自宣布,公司即将于北京时间今晚(2 月 8 日)19:30 发布实验性对话式 AI 服务 Bard。

上周有媒体报道称,谷歌正在员工中测试 Bard 的部分功能,Bard 是应对 ChatGPT 冲击的 Code Red 优先级项目。

据介绍,Bard 由谷歌的大型语言模型 LaMDA(对话应用语言模型)提供支持。

2021年5月,Google推出了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对话模型大语言模型 LaMDA。去年年初,LaMDA 训练已经用到了1370亿参数,能够实现接近真人的对话体验。Bard 则是运行于该模型之上的一个更轻量化的产品,需要的计算能力更少,所以能够扩展到更多的用户,从而获得更多的反馈。

Bard 相比 ChatGPT 更“高级”的一点在于,它能够利用来自网络的实时信息为输入问题提供最新、高质量的回答。

此外,Bard 还能在获得简单提示的情况下生成详细答案。

谷歌演示了一个使用 Bard 来简化复杂主题的例子,比如向 9 岁的孩子解释 NASA James Webb 太空望远镜的新发现。

4.png

Bard 将包括名为 “Apprentice Bard” 的聊天机器人,以及可以以问答形式使用的新搜索桌面设计。

Sundar Pichai 表示:“很快,你就会在搜索中看到 AI 支持的功能,它可以将复杂的信息和多个视角的信息提炼成易于理解的格式,这样你就可以迅速了解全部知识,并从网络上学到更多。”

5.png

除了发布 Bard,谷歌还允许开发者利用其语言模型来创建自己的 AI 聊天程序。Sundar Pichai 表示,他们将于下个月开始向公司、个人开发者和创作者开放其生成语言 API。

不过,虽然 Pichai 强调,他希望谷歌的人工智能服务 “大胆而负责 (Bold and responsible)”,但没有详细说明如何阻止 Bard 分享有害或滥用内容。

对比谷歌和微软的行动便会发现,谷歌目前还未直接将该模型整合至搜索引擎。相比之下,微软似乎更为洒脱。

对此,Google 的 AI 负责人杰夫·迪恩(Jeff Dean)曾回应道,Google在提供错误信息方面存在更大的“声誉风险”,所以“比小型初创公司更保守”。

这个理由成立,但不充分。谷歌的犹豫,更多来自商业模式的束缚。

有数据显示,谷歌母公司 Alphabet2021 年收入约有 81% 来自广告,其中大部分是 Google 的按点击付费广告。

而 ChatGPT、Bard 等 AI 工具的核心优势是整合信息直接生成内容,会导致点击次数减少,从而减少发布商的广告收入。对于 Google 而言,这是比“声誉风险”更为致命的冲击。国内的百度面临同样的挑战。

Statcounter 数据显示,2020 年 1 月-2022 年 11 月,谷歌在全球搜索引擎市场的份额占比高达 92.04%;Bing 搜索位列第二,占比 2.8%;百度位列第四,占比 1.21%。

6.png

如今,谷歌抛开顾虑,甩开膀子和微软正面硬刚,也可见其捍卫“全球搜索引擎老大”这一地位的决心。但 ChatGPT 是否会重构搜索引擎市场的现有格局,现在依然是未知数。

3.AI 战火正在蔓延

如今,新一轮 AI 之战的战火正在蔓延至更广的地方。

国外不少创业公司业相继开始入局分一杯羹。You.com、Perplexity AI、Neeva 等初创公司也推出了类似的聊天式搜索引擎。

将目光拉回中国,无论大厂小厂,也都在摩拳擦掌。

昨天下午,百度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宣布了大模型新项目“文心一言”。该模型将在 3 月完成内测,即将向公众开放。

注释指出:

①.百度在人工智能四层架构中,有全栈布局。包括底层的芯片、深度学习框架、大模型以及最上层的搜索等应用。文心一言,位于模型层。

②.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十余年,拥有产业级知识增强文心大模型 ERNIE ,具备跨模态、跨语言的深度语义理解与生成能力。

百度之外,还有不少科技公司也开始以 ChatGPT 为灵感来源,进行大模型的“DIY”。

据报道,云蝠智能、容联云、云知声、出门问问、特看科技等科技公司都在密切跟踪大模型相关的技术变化,公司涉及的细分赛道覆盖智能客服、智能出行、数字人等。

“AI 四小龙”之首商汤科技相关负责人也对媒体表示,商汤已训练了超过 300 亿量级超大基模型,团队的核心是利用 GPT 等生成式内容进行短视频等创作,提升创作效率。

总的来看,国内企业对大模型的探索依然没有脱离此前重视AI场景落地的习惯性思路,更注重用 AI 解决问题。

一个残酷的问题也摆在中国 AI 公司面前——

商汤有着 300 亿量级的超大基模型,百度的 ERNIE 具备跨模态、跨语言的深度语义理解与生成能力,为什么无法产生类似 ChatGPT 一样“开天辟地”的突破?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对于国外科技巨头的技术突破,国内企业再次表现出了敏锐的反应速度。

可以预见,以 ChatGPT 为核心的新一轮 AI 之战已经拉开序幕,谁会占领下一个时代的高地,还需要交给时间来判定。

小程序封面.jpg

微信图片_20230104175528.jpg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

客服微信
享受1V1专属服务
免费领取技术福利
发送名片申请入群
与CT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