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Kitty • 2024-12-05 16:25
245
本文由 智能Pro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文章来源于:智能Pro
作者:失魂引
第四次,马斯克第四次起诉 OpenAI 了!
今年 3 月、8 月,以及 11 月中旬,马斯克已三次起诉 OpenAI,并且连续发布多条推文,直指 OpenAI 的内部斗争,公开嘲讽 OpenAI CEO 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只会宫斗。
(图源:X平台截图)
11 月底,马斯克第四次起诉 OpenAI,并申请了初步禁令,要求法院禁止 OpenAI 转变成营利性企业。同时,马斯克还向法院申请,禁止 OpenAI 限制投资者向其他 AI 公司提供资金。
马斯克是 OpenAI 的三大联合创始人之一,就算对 OpenAI 存在怨言,站在大众视角也没必要紧咬着不放吧。一年内四次起诉 OpenAI,马斯克究竟为哪般?
马斯克与
OpenAI 的「恩怨情仇」
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马斯克对于 OpenAI 的恨意,来自他对于 OpenAI 曾经的爱。
OpenAI 成立于 2015 年底,正如同公司的名字,OpenAI 最初的定位是非营利企业,主打开源项目,计划募集1亿美元资金,并且成功从马斯克处募集到了 4500 万美元资金,从其他捐助者处累计获得 9000 万美元资金。
然而高瞻远瞩的马斯克在创建 OpenAI 时就明白,1 亿美元远远不够,甚至 10 亿美元都只能承担初始阶段的消耗,可惜他的意见未被采纳。
(图源:OpenAI)
果不其然,2017 年 OpenAI 认识到 AGI(通用人工智能)算力需求量极大,每年可能都需要投入数十亿美元,募集到的资金根本不够用。于是,OpenAI 打算转型成营利性企业,但此时马斯克却希望能够掌握 OpenAI 的大多数股权、股东会控制权,以及担任 CEO,甚至提出了将 OpenAI 并入特斯拉的方案。为了逼其他创始人同意,作为主要投资者的马斯克扣留了自己的资金。
然而来自天使投资人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的资金,挽救了此时的 OpenAI,也让其他人明白,这家公司不是必须有马斯克。
此次纠纷的最终结果是,2018 年 2 月,马斯克离开了 OpenAI,而 OpenAI 则于 2018 年推出了第一代 GPT,踏上了辉煌之路。
GPT-1 和 GPT-2 为开源项目,符合公司非营利性企业的初衷,但从 GPT-3 开始,该项目转为闭源,也因此被网友调侃为“CloseAI”。GPT-3 令 OpenAI 声名大噪,收获了更多投资,估值也一路飙升,至今已超过 1500 亿美元。因接受了微软上百亿美元的投资,OpenAI 还曾被马斯克怒斥是微软的附庸。
然而,AGI 所需的算力和资金还是远远超过了 OpenAI 的预估,山姆·奥特曼甚至提出了 7 万亿美元重构全球芯片产业的计划。黄仁勋在迪拜世界政府峰会(WGS)上表示,7 万亿美元可以买到全世界所有 GPU,目前全球数据中心的总价值也就大约 1 万亿美元,暗指山姆·奥特曼的计划不切实际。不难看出,OpenAI 的飞速发展,让公司和山姆·奥特曼都膨胀了。
(图源:AI生成)
看到 OpenAI 的盛况后,马斯克于 2023 年成立了 xAI,加快布局 AI 行业。二者成为了竞争对手,仇恨之火也由此被点燃。
马斯克两次起诉 OpenAI 后,来自对方的反击虽迟但到。今年 10 月初,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三位知情人士透露,OpenAI 禁止其投资者向 xAI、Anthropic、Safe Superintelligence、Perplexity、Glean五家公司提供资金。值得一提的是,这五家公司中,xAI 和 Safe Superintelligence 的创始人,都是 OpenAI 的联合创始人。
从小公司发展成行业巨头,OpenAI 的崛起是顺应了行业趋势,也离不开所有员工的努力。但 OpenAI 正在将自己的实力转化成霸权,用于打压竞争对手,以追求垄断地位。
马斯克曾表示,相较于 Google,OpenAI 正在走向必然的失败。结果马斯克离开后,OpenAI 却成了行业领导者。继马斯克输给山姆·奥特曼,丢掉 OpenAI CEO 职位后,xAI 再一次惨败在 OpenAI 面前。自己的失败固然难受,前任的成功更令人揪心。
过去对于 OpenAI 的热爱,如今全部变成了恨意。但马斯克于 OpenAI 的恩怨并非无法了结,比如,让马斯克重掌 OpenAI。
马斯克与
OpenAI 很难“破镜重圆”
马斯克对于 OpenAI 的攻击固然存在偏见,但全部言之有物,OpenAI 看似强大无比,实则面对的形势和挑战依然严峻。
首先就是常被马斯克嘲讽的宫斗问题,OpenAI 最初共有十一位联合创始人,到如今只剩下山姆·奥特曼和语言代码生成团队负责人沃伊切赫·扎伦巴(Wojciech Zaremba)依然留在 OpenAI。
关于 OpenAI 的宫斗问题,游戏公 Fable 曾使用 AI 模拟系统 Sim Francisco 进行了测试。该系统模拟了 OpenAI 每一位董事会成员的性格、身体状况、心理状态、情感目标等数据,并进行了二十轮测试。
在所有测试中,山姆·奥特曼四次获得宫斗胜利,OpenAI 前任首席科学家伊尔亚·苏茨克维(Ilya Sutskever)则三次胜利。最离谱的是,马斯克居然也赢了一次,重新回到 OpenAI 担任 CEO。
其次,OpenAI 非常缺钱。美国媒体 The Information 报道称,OpenAI 预计 2029 年才能实现盈利,近几年会出现极为严重的亏损,预计 2026 年亏损将达到 14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018 亿元)。也就是说,未来五年内,OpenAI 平均可能每年要寻求 100 亿美元融资,才能避免破产。现在支持者愿意投资 OpenAI,可连续巨亏多年,还会有多少投资者坚持?
(图源:GPT截图)
手握特斯拉和 SpaceX 两大生财神器的马斯克,拥有雄厚的资金。2023 年仅特斯拉的归母净利润就高达 149.99 亿美元,完全可以承担起 OpenAI 的消耗。
马斯克愿意回去吗?小雷的答案是肯定的,OpenAI 是全球 AI 领域无可争议的第一名,技术实力毋庸置疑,现在担任其 CEO,未来获取利益的空间很大。
马斯克能回去吗?这一次小雷只能给出否定的答案。且不说马斯克四次起诉 OpenAI,二者已经撕破脸,单纯从行业角度来看,马斯克已成立了 xAI 公司,尽管现阶段难以与 OpenAI 竞争,但完全由马斯克说的算,成长空间很大。即便回到了 OpenAI,受制于微软、苹果等投资者,马斯克也很难让 OpenAI 完全朝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山姆·奥特曼也绝不愿意接受马斯克回去。
理论上说,马斯克重新执掌 OpenAI,甚至将 OpenAI 并入特斯拉旗下,一个提供资金,一个提供技术,对于两者而言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存在双赢可能性的选择。但事情发展到今天,各种复杂的因素已不允许马斯克再回到 OpenAI。
马斯克与 OpenAI 的官司不会结束,尤其是在特朗普赢得大选后,坚定支持他的马斯克身份水涨船高,拥有了更高的话语权,估计将会继续向 OpenAI 发起攻击。
马斯克的底气:
xAI 摸着 OpenAI 过河
拥有后发优势的 xAI,踩着 OpenAI 留下的石头过河,再加上马斯克的名人效应,发展状况更加稳定快速,最新一轮估值已达 500 亿美元,接近 OpenAI 的三分之一。但发展速度不会呈线性,xAI 越接近 OpenAI,发展速度就会越慢,xAI 目前看来基本不太可能追上 OpenAI,除非后者自己出现问题。
(图源:xAI截图)
不知各位是否还记得 OpenAI 的文生视频大模型 Sora,PPT 发布至今,也没有拿出来公测,最近还遭遇恶性泄露。反而是国内短视频平台快手旗下的可灵、数生科技与清华大学联手打造的 Vidu,我们已经可以使用。
Sora 暴露出了 OpenAI 在首席科学家伊尔亚·苏茨克维离职后,研发团队后继无人,成了无头苍蝇的情况。
资金方面同样让 OpenAI 头疼不已,就小雷的体验而言,现阶段免费版的 GPT-4o 不但限制次数,回答问题也是乱七八糟的,还不如国内免费的豆包、文心 3.5 等大语言模型。当然,ChatGPT 收费版的大模型,体验仍是行业独一档。OpenAI 明显在想尽办法,将免费用户转化成付费用户,背离了非营利性企业的初衷。
xAI 和 OpenAI 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难处,究竟谁能笑到最后,现在看来还不好说。至于马斯克向法院提出的要求能否实现,小雷则认为大概能实现一半。比如马斯克要求禁止 OpenAI 转变成营利性企业,这点就很难实现,OpenAI 只要想上市、想赚钱,办法多得是。
要求法院禁止 OpenAI 限制投资者为其他 AI 公司提供资金的诉求,倒是很可能实现,毕竟 OpenAI 的行为已牵扯到垄断,不利于行业的正当竞争和正常发展。
马斯克与 OpenAI 的这段大戏还要继续唱下去,拥有特斯拉和 SpaceX 两大赚钱神器,且在 AI、脑机等领域也拥有雄厚技术储备的马斯克,注定不会成为失败者。
OpenAI 目前业务过于单一,且亏损幅度很大,能否成长为行业巨头,关键看未来几年AI技术能够给用户带来多少体验提升和和生活的改变,能否吸引更多投资者为其提供资金。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