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Kitty • 2023-11-14 18:04
1411
本文由 价值星球Planet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文章来源于:价值星球Planet
作者:沙拉酱
编辑:麻吉
伴随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Pico 又裁员了。
从去年 Pico 4 上市后销量不及预期,就频频有 Pico 裁员的消息传出。11 月 7 日,字节跳动旗下虚拟现实品牌 Pico 宣布将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之后,虽然 Pico 辟谣“业务关停”“裁员80%”等消息,但同时表示 XR(扩展现实)行业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Pico 在产品体验、用户习惯、生态建设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将缩减短期投入和相关团队规模,涉及约 23% 员工。
不止 Pico,受宏观经济影响,XR 行业自去年来增长放缓。IDC 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 AR/VR 头显出货量连续第四季度下降,出货量同比下降 44.2%。在此背景下,不少曾热衷XR业务的大厂,都经历了业务重组与裁员阵痛。
作为国内 XR 行业的“明星品牌”,Pico 的大步后撤,是否说明大厂 +XR 这条路走不通了?
XR 收缩,Pico 裁员
今年 6 月,苹果 Vision Pro 的发布,似乎曾给国产 XR 续上一口气,但这口气并没能提多久。
7 月,曾有网友在脉脉上看到 Pico 发布了很多招聘岗位,并在讨论区发问:“Pico 又有前进方向了,还值得去吗?”一位网友在下方回复道:“不会招一批人进去干一年,再全部裁掉吧。”
4 个月后,对一些 Pico 员工来说,网友一语成谶。
近日,有消息称 Pico 裁员上千人,裁员比例高达 80%,相关业务面临关停。随后 Pico 公开发布声明辟谣。好消息是,没裁 80%,坏消息是,确实裁员了,裁了 23%,并称公司确实有调整组织架构,短期投入和相关团队会缩减,涉及员工 300 余人。
图源:Pico声明
消息一出,脉脉出现了一大波“知无不言”体,有的人说 Pico 被字节收购后公司内出现了很多派系,互相理念不合;有的说遣散费给的挺多;有的表示高层没耐心,也不懂游戏...
抛开各种传言,不得不承认的,是 XR 行业收缩下 Pico 的萧条。
几年前的 Pico,曾经一时风光无两。从 2015 年成立到 2021 年的 6 年时间里,Pico 完成了 5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金资本、基石资本等知名机构。
2021 年,Facebook 正式更名 Meta,元宇宙概念也开始在国内爆火。同年,字节跳动收购了 Pico。据媒体报道,当时和字节争取收购 Pico 的还有腾讯,但是腾讯似乎不愿意为 Pico 的过高估值买单,最终字节以 90 亿元拿下了 Pico。
字节似乎是要对标 Meta,把 Pico 打造成国产版 Oculus。2022 年第三季度,Pico 全球市场份额接近 15%,虽然和 75% 占比的 Meta 相比仍非常悬殊,但依然排名全球第二。
而在国内头显市场,Pico 的占比已经达到 57.8%。去年第三季度,Pico 推出最新型号 Pico 4,发布会还邀请到了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表示未来会推出《三体》互动内容。
不过,虽然 Pico 4 高调面世,销量却出现“滑铁卢”。从 2022 年 9 月 27 日产品上市到 10 月 14 日,Pico 4 在天猫、京东、抖音等电商渠道的总销量仅有 4.6 万台。有媒体报道称,其 2022 年全年销量为 70 万以上。要知道,字节当时给Pico定的销量是一年 100 万台,这说明 Pico 4 的表现远不及预期。
到了今年初,Pico 将年度销售目标下调为 50 万台,相较于上一年100万台的目标直接砍掉一半。之后,Pico 多次传出裁员消息。
卖一台 Pico,要亏 3000 元
裁员的是 Pico,被批的是字节。关于字节“没有耐心”的声音此起彼伏,但之前,字节也是真金白银扶持过 Pico 的。
为了给 Pico 新品助阵,字节不止请来了刘慈欣,还曾经邀请科技圈知名网红何同学,以及明星关晓彤为 Pico 4 宣传。然而,还是效果甚微,即使两位有很大的粉丝影响力,似乎也没有改变 Pico 4 销量不达预期的局面。
此外,2021 年为了更快地打开市场,Pico 即使作为高端电子产品也不得不加入价格战,曾经一度价格低到 2000 元之下。价格战的效果是明显的,2021-2022 年,Meta 和字节两个大厂,背后的 VR 产品的市占率分别从 78% 和 4.5% 增长到了 85% 和 7%。这也要归功于大厂财大气粗的补贴,但是其他的小公司就没这么好运,余下 VR 厂商的市场份额就从 17.5% 压缩至 8%。
不止在市场宣传方面,在研发、人才等层面,字节也一直在给 Pico 烧钱。据报道,字节在 PICO 上投入的资金已经超过 200 亿元,相当于每卖出一台 Pico,亏损 1000-3000 元左右。
然而,烧了 200 亿的字节得到了什么呢?
黑猫投诉上,关于 Pico 的相关词条有 318 条,主要投诉原因有三个:一是硬件质量,关于头带、卡扣设计的缺陷问题引起的佩戴不适等;二是软件质量,比如购买的游戏体验实在太差、游戏卡无法使用等情况;三是服务问题,产品出现问题后,售后多次拒绝退货。
另一方面,Pico 4 的下游代理商为了出货,已经将全新的 Pico 4 以低于海外版近 700 元的价格挂在闲鱼、拼多多等平台。短期来看,降价潮确实刺激了一部分销量的提升,但长期来看,各个平台不稳定的售价只会让消费者感受到“背刺”,以及加速整个业务的亏损情况。
所以,Pico 裁员可能是字节“耗不起”了。事实上,砍掉 XR 业务的大厂不止字节,还有当年和字节争夺Pico的腾讯。
今年 2 月,腾讯被爆关停 XR 业务,团队全线解散。7 月,外媒报道称 Meta 希望进一步推动中国业务,尤其是围绕 Quest 头显,并且与腾讯洽谈代理业务。今年 8 月,受到苹果 Vision Pro 发布会影响,腾讯重组 XR 团队,并进一步计划 Quest 的代理业务。9 月初,腾讯发出内部邮件称,IEG 互动娱乐事业群 XR 业务线下成立 XR 设备与内容业务部,负责腾讯自有品牌的 XR 设备研发、销售、市场推广及其围绕的内容生态建设。该部门第一负责人为钱赓,向高级副总裁马晓轶汇报,他同时兼任 IEG Global Head of Jupiter Publishing,向 IEG Global CEO 刘铭汇报。不过,一直到今天,腾讯旗下的 XR 产品还是迟迟没有新消息。
从 2016 年进军 VR,到今年的裁员、重组、尝试转战幕后做代理,腾讯似乎也对 VR 业务逐渐失去了“耐心”。
国产 XR:故事很好,但现在只能“落灰”
显然,就连财大气粗的大厂也纷纷不想“玩”XR 了。
从全球销量趋势来看,IDC 数据显示,2021 年 VR/AR 头显设备全球出货量超过 1100 万台,而 2022 年 VR/AR 头显设备全球出货量已降至 970 万台,跌幅近 12%。而今年第一、二季度,VR/AR 头显的全球出货量更大幅放缓,同比分别下降 54.4% 和 44.2%。
XR 设备被视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关键入口,成为众多大厂押注的对象,但实际销量却为何越来越惨淡?
AR 从业者候华向价值星球分析了几点原因:“硬件、软件和应用层,目前 XR 设备都有较大局限。”
候华解释道,在硬件方面,XR 头显主要的痛点有几个——重量、续航以及舒适度。
目前,市面上的头部产品,即使是新推出的苹果 Vision Pro 在这些方面都没有太大突破。“现在市面上很多头显的续航在 2-3 小时,这基本就是一部电影的长度,无插电续航就直接限制了头显佩戴时间,也就让佩戴场景有局限性。”
另一方面,从佩戴舒适度来说,目前头显产品也不适合过久佩戴。同时拥有 Quest 和 Pico 的小敏就告诉价值星球:“我戴头显不论是打游戏还是看电影,基本也就能戴个 40 分钟-1 小时,时间太久就会头晕不舒服。”
而软件方面,虽然大厂们“各显神通”,例如苹果联合迪士尼推出 VR 内容,字节打通 Pico 和抖音平台来吸引用户,但目前似乎仍缺少爆款内容。
“我能用头显做的事情,几乎也都可以用其他的硬件设备完成,而头显中真正需要基于虚拟现实来呈现的优质内容实在不多。”作为曾经的 XR 忠实用户,小敏调侃现在自己的头显设备已经放在家里“落灰”了。“初期的好奇心已经得到满足,还持续要用另一个设备做同样的事情就会觉得疲惫。”
小敏的心声似乎也是很多消费者从尝鲜时的充满好奇,到觉得XR“不过如此”“并不是生活必备”的原因。
软硬件的局限自然导致了 XR 头显使用场景的局限性,从而形成了用户失去新鲜感、厂家迟迟不盈利、背后大厂不想继续烧钱的恶性循环。
“目前来看,XR 还是一个长远的故事,但这不代表 XR 在未来没有值得探索的空间。”候华补充道。比起现在 XR 最火的游戏、文娱场景,候华认为,办公软件开发可能是 XR 的未来趋势。“我认为好的 XR 头显最终替代的其实是 PC。”他说。
候华进一步举例说,例如通过 XR 头显,线上会议的场景可以做得更真实,也会增加员工之间的沟通效率。“如果头显能够实现虚拟键盘上的文件编辑、发送,加上现在已经实现的视频通讯,那么在出差的时候代替 PC 就没什么问题。”
因而,大厂收缩 XR 业务的态度不能简单粗暴地归结为“没有耐心”,业务的营利性和商业化看的是时机,如果发现入局过早投入太大,那么及时止损等待时机就是最好的选择。
国产 XR 的撤退是一时的,以后的故事,还有很长。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