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Kitty • 2023-11-13 15:43
1379
本文由 硅星人Pro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文章来源于:硅星人Pro
作者:Jessica
编辑:王兆洋
OpenAI 这场注定载入人类科技史册的发布会已过去一天,但显然它的后劲很大,人们依然在尝试理解它的意义。铺天盖地的分析和梳理很多,而一手信息同样重要。《硅星人》和现场参加了大会的开发者聊了聊,整理了这份自述,它可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发生了什么。
从 OpenAI 开发者大会的 after party 开车回到南湾的家时,已经是夜里快 12 点了。一路行驶在 101 高速的茫茫夜色里,路两旁大大小小的科技公司飞速从车窗略过。心情复杂,感觉脑容量有些过载。
回去要好好睡一觉,但又好像睡不着。
OpenAI 的首次 DevDay,说是 AI 届春晚确实贴切。一整天信息量巨大:ChatGPT 和 API 从模型到生态全方位王炸更新、开发人员深入 demo 演示、合作伙伴登台群口相声,意犹未尽的人们继续跑去夜场交流。
而除了 OpenAI 最新技术成果带来的冲击,其它收获还有:结识了很多优秀的 AI 从业者,500 刀 OpenAI 使用额度,一些会上发的纪念周边(卫衣还挺好看的,好多人当场就穿上身了),以及最想“十动然拒”的:
一颗消沉、迷茫和不安的心。
9 月份一放出奥特曼要办开发者大会的消息,AI 圈里就纷纷奔走相告。我自然也火速跑去注册,生怕搭不上这班车。即便 450 刀的价格并不亲民,还是一票难求。
由于进场观众是筛选制,身边有不少报名的朋友被拒,包括一些在大厂做开发的工程师、入选 YC 孵化器的优秀项目负责人。谁也摸不透 OpenAI 选人的机制是什么,“没准儿就是 AI 随机抽奖吧”,大家在活动前拉起的微信群里调侃道。
活动前一周,Sam Altman 发推说:“我们有一些很棒的新东西给你!”又过了几天,网上开始流传各种大会可能发布的更新“泄露”。有网友跑去现场踩点,也有人晒票求活动“搭子”。
民间期待值已经拉满,能感觉到 AI 行业一件不寻常的事要发生了。
11月 6 号早上抵达会场,距离正式开始还有一个半小时,等待检票的队伍已经排出去几十米远。入口处挂着 OpenAI DevDay 的牌子,工作人员们热情地挥手喊着“欢迎!”“请走这边!”开发者们从世界各地聚集而来,人人都难掩兴奋,举起手机记录,像是共赴一场人工智能技术造梦的盛大 party。
可惜后来的走向说明,这种兴奋似乎是一厢情愿。开发者的高昂情绪在这场被形容成为开发者而开的大会里,仅仅持续了可怜的一小会儿。
上午 10 点整,和着跳动的音乐节拍和全场热烈掌声,Sam Altman 准时登台,带来今天的重头戏 keynote speech。
尽管身形瘦削、穿着低调的硅谷程序员套装,讲话不急不缓,演讲时长也只有 45 分钟,在场的人们还是读出了奥特曼平静外表下潜藏的巨大野心。
配合他身后大屏幕上接二连三跳出的各种 GPT 版本改进和新功能,除了惊叹与冲击,很快,在场的见过这么多硅谷发布会的人们甚至开始感到有点儿害怕了。
随着发布会进行,奥特曼每介绍一项更新,场下的氛围就变得愈加复杂,掌声也是时而热烈,时而稀疏。人们双眼紧盯演示屏,面露凝重,渐渐笑不出来了:
做上下文窗口优化的——新模型 GPT-4 Turbo 这次把长度扩展到 128k token,相当于一次性处理 300 页文案,准确性也显著提升。
做知识库扩充的——升级后的 GPT 可以访问到 2023 年 4 月的数据,并承诺不断更新。
做多模态和 Fine tuning 的——新 GPT 支持图像、语音、代码解释器。DALLE-3 文生图能力强大,开源语音识别系统 Whisper v3 比 ElevenLabs 便宜了将近 20 倍。
做 AI 小工具和 GPT 助手的——GPTs 登场,人人皆可零代码基础做定制化专属聊天机器人,只需对话,功能场景调性随你选,还能上架到GPT商店共享和赚钱。
开发 AI 智能体的——推出 Assistant API,只需自然语言描述指令,就可获得持久且无限长线程、自家应用程序的 AI 助手。
……
一番“血洗”过后,目测现场开发者们的创业公司,至少倒一半。多少肝了大半年的项目,瞬间被 OpenAI 秒杀;也数不清市场上多少AI创业公司,一夜之间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论到大家想做的方向,无非是认为 OpenAI 不够完善或者还没有涉足的。然而那些不足和可拓展空间,OpenAI 不仅看到和改进了,还亲自下场做了出来,并且做得更快、更好、更全。
“那我还做什么呢,公司都可以关门了”,身边一位印度小哥一边自嘲,一边迷茫地望向大屏幕出神。
而更大的危机感来自于,今天这些新功能只是第一次“开门迎客”。以 OpenAI 一贯的风格和速度,下次迭代不知又会造出哪些“恐怖”的东西来,大概率只会更加惨烈。
“而且你想,Anthropic 还没发布呢,他们一定是做 OpenAI 不行的吧,也就是最终会都给这几个占了,小公司还能有活路吗?”
台下观众里,有的在窃窃私语讨论,有的不停拍照传给同事,然后低头匆匆发信息。在当天的活动结束后,包括我自己的公司在内,一众硅谷大厂的 AI 部门紧急开了讨论会。
巨头们为一家一年前还没怎么在意过的公司如此紧张加班,这景象我是没见过。也算活久见的体验了。
上午的发布是有公开直播的,结束后我简单扫了一眼,果然二手信息已经铺天盖地了。
但我没时间去细看,活动其实是全天的,中午的休息时间,没有人感到放松,早上一开始的狂欢氛围显然已经被一种巨大的集体焦虑替代。尽管 OpenAI 为这个社交环节准备了贴心餐点,但每个人心中早已经被各种问号塞满,急切地需要在这个空隙找人交流和寻找答案。仿佛被按在水里终于能喘口气一样。
在户外休息区,大家把现场“抓”到的 OpenAI 产品经理、开发人员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团团围住,争相询问他们接下来的迭代方向,希望能探听到自家产品有没有被不幸列在 OpenAI 的“ to do list”上。
印象中,貌似还是第一次在硅谷“开发者日”看到创业公司的 founder 们如此焦急和“卑微”。
但也不是所有人全都如此。
会议席间,我留意到一家做 AI 室内设计的公司。深耕设计领域多年,产品用户群稳定,有很深的行业积累,目前已完成 A 轮融资。整场下来,他们的创始人一直都在激动地鼓掌,给出的全是正面反馈。
仔细观察了一圈后,我们几个朋友聊过后,都觉得能从这些还在鼓掌的人身上总结的点是:专心扎根垂直领域,本身就是个好产品,AI 只是让它变得更好了。
下午场更多是 developer stage,OpenAI 的开发者们对奥特曼演讲中发布的更新做了进一步的深入展示和讲解。亦有 Salesforce、Shopify、Typeform 等企业合作伙伴的圆桌对话,分享自己公司通过 OpenAI 构建的 AI 创新产品。
工作人员现场自拍,展示自制 GPT'Mood Tunes'根据图片氛围推荐歌单的功能。
下一步动态:多模态(Multimodality)、自带代码解释器(Bring your own code interpreter)、异步支持(Asynchronous support)
下午听着听着让我感觉,这不直播也有不直播的好处,要不然恐慌可能更深。一场场听下来会越来越觉得,现在已经不能用“人工智能独角兽”这几个字去形容 OpenAI 了。
他们已经毅然决然地(甚至可能是早有预谋的)把摊子铺开,降低普通人准入的技术门槛,从模仿 App Store 和谷歌应用商店的 GPT Store、到可轻松创建的API助理、加上发展多模态,试图用 all in one 策略去垄断行业市场。同时提高速率、降低价格。
奥特曼似乎就是想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各位硅谷的天才们,这些事情你也可以做,但最好来我这儿做,否则很难成功。足以见得 OpenAI 正在试图打造一个完整的开发者和用户生态,目标只有一个:成为巨头,然后一家独大。
而我们也不禁开始思考,作为 AI 创业者,接下来的路究竟要怎么走?
讨论结果有以下几个选项,聊以分享:
1. 不能只做大语言模型下游应用开发,充其量只是套壳公司,很容易随时丧失主导权。要深入做垂直领域,精通行业内部细节,发现和利用那些标准助手 API 无法满足的复杂场景和细分市场机会。
2. 产品和市场很关键。有 OpenAI 们你追我赶的竞赛,技术层面的参差总会被拉平。真正的差距体现在对市场痛点和用户需求的精准捕捉。一流的产品经理团队、高效的销售策略和稳定的客户基础是区分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
3. 打不过就加入,尽快对接 OpenAI 入驻 GPT 商店,做榜一大哥(认真)。
总的来说,很多属于上个时代的开发者——懂代码,然后找空隙,做优化的时代结束了,新的开发者要被 OpenAI 来定义了。必须接受,而且想想还是感觉恐怖。
尽管 OpenAI 首次开发者大会后劲儿很猛,讨论热度一波又一波。但狂欢过后,还是得继续埋头干活儿。也许很多人都要调整方向,甚至重置未来对策,但在 AI 这个发展速度一日千里的新兴领域,变化本就是唯一不变的东西。
另外,微软 CEO 萨蒂亚·纳德拉从 OpenAI 大会上回去后,公司股价应声猛涨,一度创历史新高。未来又会有什么生态联姻的大动作,只能拭目以待了。
即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的两人,同台问答时气氛很微妙来着,不知你们发现没。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