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这些公司起飞了

HelloKitty 2023-09-14 17:14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1446

本文由 定焦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文章来源于:定焦

作者:温故

编辑:方展博

2023 年,有什么行业很火吗?

我们知道,不温不火的行业不少,比如房地产、互联网、金融。

也有一些风口倒下。去年被热捧的元宇宙、Web3,现在都很凉。

乍一看,好像大家都很难。

但如果我们做一个系统的盘点,会发现还是有一些行业,实现了逆势增长。有一些公司,在 2023 年起飞。

根据公开披露的 2023 年上半年财报,「定焦」制作了以下这张表,这些公司的业绩非常亮眼。

1.png

 「定焦」制图

除了收入增长,表中公司最大的共同点,是盈利能力大大增强。之前亏损的开始赚钱,已经赚钱的现在赚得更多。拼多多半年赚了 212 亿,比亚迪赚了 110 亿,一直巨亏的快手都扭亏为盈了。

我们将表现不错的公司大致分为四类——热门赛道、疫情复苏、比拼低价、出海扩张。这四大类别里,分别有一些公司,今年业绩高速增长,赚到了 2023 年的第一桶金。

 热门赛道:

大模型、新造车,你方唱罢我登场

看一个行业火不火,最直接的指标,是看它招不招人,以及花多少钱招人。

AI 大模型和新能源,是今年招人最猛的两个赛道。

根据猎聘发布的《2023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报告》,AI 大模型、新能源这两个行业发布的应届生职位数量,在 18 个新赛道中增速排名第一、第二。

AI 大模型公司疯狂招人,硕士、博士应届生需求巨大,深度学习岗开出了 41.89 万元的平均年薪,在所有岗位中排第一。

2.png

一位 AI 行业猎头对「定焦」表示,OpenAI 在全球起到了示范效应,带动中国 AI 人才薪资水涨船高,OpenAI 员工的平均年薪已超过 100 万美元,未来还可能通过期权兑现赚到数千万美元。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 AIGC 赛道的投融资事件有 50 多起,其中不乏金额过亿的项目。去年 3 月刚成立的 AI 公司深言科技,今年半年内连拿两笔融资,红杉资本、腾讯纷纷下注。通用大模型初创企业 MiniMax,估值升至 10 亿美元,晋升独角兽行列。

一位在 AI 行业多年的创业者发现,外界从去年底开始对 AI 的关注度快速上升,主动过来交流的投资人也多了起来。“我们赶紧对项目进行了重新包装,贴近 AI 大模型,抢抓风口。”

5 月底,老牌 AI 公司出门问问打着通用人工智能的旗号,拟在港交所 IPO。6 月底,账上有一大堆应收账款的云知声,也顶着 AI 大模型的帽子,冲刺港交所。坐了多年冷板凳的 AI 公司们,都被“炒热”了。

目前,AI 大模型对公司财务业绩的影响,还没有显现出来。但国内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大厂,都已经下场做大模型。这些投入未来会逐渐体现在财报上。

相比 AI 的突然火热,新能源汽车已经热了很久,价格战从年初一直打到现在。

现在,比亚迪是中国最炙手可热的汽车公司,风头盖过了特斯拉。

比亚迪在上半年卖了 126 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据整个行业超过三成的市场份额。其他车企与比亚迪的差距非常大,很多新势力的单月销量没过万,而比亚迪一个月 26 万。

在销量一骑绝尘的同时,比亚迪变身为一台赚钱机器。上半年比亚迪公司收入 2601 亿元,净利润达到创纪录的 109.5 亿元,今年全年净利润或将超过 200 亿元,成为中国最赚钱的汽车公司。

新势力中发展最好的是理想汽车,这不仅体现在销量上,还体现在盈利能力上。

过去三个月理想的月销量都超过3万,持续保持在新势力第一名。“蔚小理”在今年正式分化,蔚来和小鹏被理想大幅拉开差距。

理想的公司市值已经位居中国车企第二位,仅次于比亚迪。而在互联网公司中,理想的市值超过了小米。

其他新势力的处境各不相同。小鹏拿到了大众集团 7 亿美元的投资,花 58 亿元接盘了滴滴的造车项目;蔚来把换电权益从新车价格中解绑了,全力推新车,蔚来手机预计 9 月下旬交付。

不过,所有车企都不如卖电池的宁德时代赚钱。去年疯涨的碳酸锂行情结束了,锂价回落,给了电池厂更多利润空间。上半年,宁德时代净利润 207 亿元,平均日赚 1 亿。

疫情复苏:

咖啡、旅游、演唱会都火了

餐饮和旅游,是疫情结束后第一批复苏的业态。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一季度餐饮收入 1.21 万亿元,不仅远超去年,还超越了疫情前 2019 年的水平,其增速也高于同期社会零售总额的增速。

连锁餐饮品牌纷纷启动门店扩张战略。根据餐饮咨询机构窄门餐眼数据,过去三年,我国餐饮门店总计减少了 224 万家。这些空出的店址,成为“报复性创业”的基础。

以瑞幸咖啡为例,从 2019 年底到 2021 年底的两年时间里,瑞幸咖啡全国门店总数从 4789 家到 6024 家,一共新增了 1235 家。而在 2022 年,瑞幸新增了 2190 家门店。2023 年,瑞幸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开出了 2622 家门店,开店速度大大加快。

4.png

「定焦」制图

庞大的门店规模带来了更多的收入,二季度,瑞幸的营收首次超越星巴克中国。

瑞幸还跟茅台玩起了联名,推出的咖啡新品“酱香拿铁” 上市当天卖出 542 万杯,一天销售额超过了 1 个亿,创下瑞幸咖啡诞生以来的最高销售记录。

规模效应,加上运营效率提高,让之前一直亏损的瑞幸开始赚钱了。瑞幸门店层面的利润率达到 29.1%,公司在上半年实现净利润 15.6 亿元。

瑞幸咖啡疯狂开店、低调赚钱,是餐饮行业复苏的一个缩影。海底捞、奈雪的茶、蜜雪冰城等品牌,也在今年取得了不错的增长。

这些品牌有一个共性——比以往更加注重经营效率。它们通过变革组织架构,优化管理方式,缩减经营费用,“挤出”更多的利润。海底捞上半年的净利润接近 2019 年全年,奈雪的茶成功扭亏为盈,都是这一策略的体现。

旅游行业的复苏也很好理解。人们憋坏了,需要出去玩。从实际情况来看,行业在今年不只是反弹,而是爆发式增长。

从五一假期的人山人海,到全国人民“进淄赶烤”, 到“5 年来最火暑期”,疯狂旅行的人们让旅游行业的热度从年初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行业增长的驱动力变了。过去,旅游消费的主体是大城市的精英人群,现在,人群不断从一线城市向非一线城市扩散,大众旅游崛起。人们的需求也变得多样,个性化、定制化、小团化,带动旅游产品更加丰富。

抓住这一波机遇的旅行平台,都赚得盆满钵满。

同程旅行在二季度实现收入 28.7 亿元,同比增长 117.4%;经调整净利润 5.9 亿元,同比增长 428.9%;平均月付费用户 4220 万,同比增长 52.3%。这三项业绩指标,都超过了疫情前,创造了历史新高。

从业者也赚到钱了。多位从业者对「定焦」表示,今年暑假生意非常火爆,业绩相比日常至少翻倍。

除了餐饮旅游,各类演出活动今年也人气超高。

出行限制取消后,跨城观演需求爆发。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 19.33 万场,与去年同比增长 4 倍;观众人数 6223.66 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超 10 倍。其中热度最高的是大型演唱会和户外音乐会。

周杰伦、李荣浩、***、薛之谦、TFBOYS 等明星在今年举办的演唱会,基本都是开票即售罄,一票难求。一些黄牛囤票加价,周杰伦的两张连座票,被叫价 15 万。以至于相关部门紧急出台政策,严厉打击黄牛,规范票务市场。

商业性演出不仅增加了票房收入,还拉动了地方经济,跟餐饮、旅游行业共同发展。

比拼低价:

线上价格战,线下折扣店

今年市场的另一大趋势是拼低价,主打性价比的公司活得很好,比如拼多多。

拼多多以低价拼团起家,以百亿补贴出圈,很多商家将拼多多作为一个清库存的渠道。现在,拼多多不仅是中国增速最快的互联网大厂,还是最赚钱的大厂之一。

上半年拼多多的营收增速高达 63%,大幅领跑同行,同时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84% 至 212 亿元。尤其在二季度,拼多多的营收超出市场预期78亿元,净利润超出约 30 亿元,堪称炸裂。

大家花钱越谨慎,拼多多就越吃香。

淘宝、京东也在今年调整策略,往性价比方向倾斜,加入低价竞争。

在刘强东多次提到“品质化路线让京东过去几年丢失了用户的信任”,反复强调要回归零售的核心,重拾低价之后,京东高调提出“低价策略”,上线“百亿补贴”。京东还在最近将自营商品的包邮门槛从 99 元下调到 59 元。

淘宝和天猫线上实物 GMV 已连续好几个季度同比下滑,定位更低的淘特却增速明显,其 M2C(厂家对消费者)商品的 GMV 上半年增速超过 20%。

前几年很多公司鼓吹的消费升级路线,现在被证明既不接地气,又赚钱难。还是 9 块 9 包邮最有市场。

就连咖啡奶茶,也逐渐有了低价化的趋势。

现在喝咖啡,除了三四十元一杯的星巴克,均价 15 元的瑞幸,均价 12 元的库迪,在 10 元以下的价格带,你也有大量选择。幸运咖的一杯美式只要 5 元,打工人咖啡的美式甚至只要 4 元。

有需求就有市场,当人们更看重性价比,低价咖啡打起价格战,开启扩张潮。

5.jpg

图源网络

奶茶也是一样。这两年国内开店最快的奶茶店,不是城市白领喜欢的喜茶奈雪,而是在广大下沉市场势如破竹,主打 5-10 元的饮品的蜜雪冰城。几块钱一杯的蜜雪,确实不如 20 多块钱一杯的喜茶有“逼格”,但蜜雪也打进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还卖得不错。

现在不论是咖啡还是奶茶,都在做下沉市场。更低的客单价,更大的消费人群,更广阔的市场,是他们为资本市场讲述的新故事。

当消费者开始省钱,拼低价已成不可忽视的市场趋势。

另一个典型的例证是线下折扣店快速发展。近两年国内突然涌现出一批折扣店品牌,如好特卖、小象生活特卖、奥特乐等。它们主打低价好物,你能在这里买到几毛钱的矿泉水,一块钱的元气森林。

在资本支持下,折扣店品牌快速开店。好特卖在成立两年多的时间里,在全国开出了超过 500 家直营店。好特卖联合创始人张宁在 6 月称,今年 1 月实现了盈利,接下来每个月新开 50 家加盟店,年底覆盖 100 个城市,未来三年门店总数将超过 5000 家。

即便一开始瞄准城市中产的盒马鲜生,也在将低价作为一个方向。盒马正在开出更多奥莱店,主要销售临期商品,针对价格敏感人群。

出海扩张:

国内太卷,去海外赚钱

今年另一个发展不错的方向是出海。

从新能源汽车到咖啡奶茶,再到跨境电商,中国企业再次重启或加速出海。它们在海外开店、扩张、赚钱,甚至输出文化。

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 214 万辆,达到去年全年的近七成。中国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占比提升至近 30%。

传统车企中,五菱在东南亚跑马圈地,神车五菱宏光 MINI 在 6 月底进入越南,五菱 Air EV 在 7 月登陆泰国。比亚迪乘用车正式进军日本市场,布局更多门店和展厅。

造车新势力中,蔚来自今年 3 月以来,已经在荷兰、德国开了三家 NIO House,还布局了 NIO Space、多功能服务中心等业态。哪吒汽车凭借泰国打开海外市场,成为新势力中在泰国销量最大的品牌。

中国的电商平台正在海外攻城略地。

拼多多的跨境电商平台 Temu,用熟悉的低价配方,让海外消费者“砍一刀”。自从去年在美国上线后,Temu 很快就登上了各大应用商店榜首,甚至还在超级碗期间花巨资投放了广告。

6.jpg

过去一年,Temu 在全球 36 个国家或地区开设了站点,覆盖北美、南美、大洋洲、东亚等地。据 Statista 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 Temu 仅在美国的用户数量已超过 1 亿。

海外市场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一款增速如此迅猛、来自中国的手机应用。

与此同时,Temu 在海外的竞争对手、同样来自中国的 SHEIN,在全力反击。为了增强竞争力,SHEIN 从去年开始尝试扩品类,从一个快时尚品牌,转型平台商,然后迅速进入了巴西市场。

SHEIN 在海外的根基很深,覆盖的国家和地区要比 Temu 更多。它们接下来还会有一场硬仗。

字节跳动旗下的 TikTok,在东南亚打通了电商闭环。去年,TikTok 电商业务在印尼的基础上,新布局了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五国,完成了主要市场的覆盖,它还把国内的造节促销玩法直接搬到了东南亚。

跟抖音相比,目前电商业务为 TikTok 贡献的收入还不是太多,与庞大的流量池不匹配,所以外界认为其商业化前景非常可观。

中国的新式咖啡和茶饮品牌,在今年重新掀起海外扩张潮。

曾在 2018 年出海新加坡,后来不再有进展的喜茶,今年终于走出亚洲,在英国伦敦的唐人街开了一家新店。已经在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开出大量门店的蜜雪冰城,今年 2 月进军澳洲,在悉尼开出了亚州市场之外的第一家海外门店。

瑞幸今年 3 月 31 日在新加坡开了两家门店,然后很快又开张了 5 家。由瑞幸前董事长陆正耀创办的库迪咖啡,8 月在韩国首尔江南区开出了首家门店。

这些已经在国内取得一定市场份额,摸索出成功方法论的公司,现在将出海视为第二增长点。

优秀的公司不是等待机会,而是创造机会。即便在逆境中,它们也能获得远超同行的发展速度。

抓住趋势,坚持活下去,或许就能等到起飞的那一天。

最新.jpg

微信图片_20230104175528.jpg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

客服微信
享受1V1专属服务
免费领取技术福利
发送名片申请入群
与CT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