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Kitty • 2025-08-13 17:08
889
本文由 新莓daybreak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以下文章来源于:新莓daybreak
作者:翟文婷
过去一周,WAIC 带给我们的感官刺激,已经从过去的大模型参数彻底走向 AI 应用革命。
但是我们所感知到的可能只是庞杂的碎片,如果梳理互联网大厂当下 AI 叙事的重点,集体所向,还要从别处寻找答案。
比如,对于信息入口的定义,对于全新 AI 交互形态的探索,路线其实越来越明朗。
当 OpenAI 宣布代号为「Aura」的 AI 浏览器进入开发阶段时,科技圈再次意识到:这场由大模型引发的产业变革,正从单一的对话产品,向更广阔的场景蔓延,那些原来看似拥有很深护城河的产品,也有可能一夜倾覆。
浏览器——这个诞生于互联网初期的信息入口,正在成为 AI 时代的「第二战场」。
在这场硝烟渐起的战事中,无论是 AI Native 的创业公司,还是已经占据搜索入口的科技巨头,都希望以浏览器为支点,用 AI 思维重构产品形态,试图在信息分发的下一代战争中占据先机。
浏览器正成为 AI 时代的战略要地
刚刚过去的两个月,可以称得上「史上浏览器最密集群发时段」。几乎硅谷最前沿最重磅的科技公司,都参与其中。
7 月 29 日,微软旗下 Edge 浏览器更新 Copilot 模式,正式打出 AI 浏览器的旗号。
虽然 Copilot 最大的亮点在于可以免费使用搭载的 ChatGPT,其他功能不足为奇,但相比过去两年都在「AI 功能打补丁」,现在的 Edge 浏览器总算脱胎换骨。
但大家对 AI 浏览器的热情,已经被 Comet 部分消解。
就在微软更新 Edge 浏览器 20 天之前,Comet 面世。这个由 AI 搜索公司 Perplexity 花 8 个月时间推出的 AI 浏览器,一经面世,迅速引起行业震荡。
浏览器+搜索的故事,在 AI 时代正被重新演绎,而且是以剧烈变革的速度进行。据传苹果曾考虑收购 Perplexity,替代 Google 搜索协议。
Perplexity 推出 AI 浏览器,既是防御,也是进攻。
创始人 Aravind Srinivas 的观点是,浏览器与搜索并非两个孤立产品,而是自然演进的一体两面。谷歌正是凭借 Chrome 浏览器推动每日搜索查询从亿级增长到数十亿次,AI 时代,浏览器+智能体的组合是接近类似万能框的存在。
这不是少数人的预言,而是被默认的趋势。因此,浏览器经历了PC 时代的辉煌,移动互联网的暗淡,AI 时代重新变得重要,且成为火力最集中的战场。
2024 年以来,AI 浏览器产品总有新面孔出现。Genspark,Fellou,Dia,Comet……这个名单还不包括 AI 化的 Chrome、Edge、QQ 浏览器,以及 OpenAI 正在研发路上的浏览器。它们凭借「对话式搜索」、「智能总结」、「自动执行任务」等创新 AI 功能,迅速引燃市场,每次都能掀起话题热度。
意味深长的是,他们对浏览器下注的决心异常坚定。
Browser 是在停止更新此前口碑不错的 Arc 浏览器之后,专注打造 AI 驱动的全新产品 Dia。几乎是主动断臂求生。
而且,他们敢于把火力瞄准浏览器之王 Chrome。
2025 年 5 月,苹果高级副总裁埃迪·库伊的一句话引发行业震动:「Safari 浏览器的搜索量上个月首次出现下降,用户正越来越多地转向 AI 工具满足搜索需求。」 继而,苹果计划在 Safari 浏览器中引入第三方 AI 搜索引擎,包括 OpenAI、Perplexity 和 Anthropic 等。
AI 时代,浏览器的排位赛重新开启。
浏览器之争在国内同步上演
浏览器在硅谷成为 AI 第二战场,国内同样是升温最快的领地。
此前,不论是 AI 原生应用,还是互联网产品 AI 化,国内公司发力方向有所差异,但是近一年却表现出集体趋同性。比如,豆包、ima 越长越像浏览器,阿里则把夸克重新放在 AI 叙事的 C 位。
字节旗下的「豆包」是典型的「APP 优先」派,一直以独立 APP 为核心阵地,但去年豆包有所转向,先是 6 月推出桌面客户端,第二个月悄然上线了浏览器形态和插件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豆包的 PC 版客户端是在 Chromium 基础上开发的,不是简单的套壳,这表明字节对浏览器这一产品形态的重视。最近,豆包还在其 PC 客户端,引导用户将其设为「默认浏览器」,战略意图十分明确。
阿里的策略则更为直接。夸克原本是网盘+浏览器+搜索的存在,AI 时代来临后,这款原本以「轻量搜索」为标签的产品,2024 年直接转化为 AI 应用,并作为阿里在 C 端 AI 应用的主力产品。
他们的逻辑也比较好理解:既然浏览器是用户获取信息的高频场景,不如直接将其改造为 AI 交互的核心载体。
国内大厂动作比较「激进」的可能是腾讯。今年 5 月,QQ 浏览器一改行业不停加插件的举动,全面 AI 化,一键唤起搭载大模型的 QBot,相当于自带 AI 功能,可以和浏览器的内容、收藏夹、工具打通。
在此之前,外界更熟知腾讯 AI 原生应用元宝和 ima,其实这只是腾讯 AI 布局的冰山一角。
通过最近备受关注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可以看到,腾讯在 AI 化方面的探索,远比外界想象的更加全面——浏览器、微信、QQ 等核心产品都在进行 AI 化改造。腾讯还在 WAIC 上集中亮相了 10 多个垂直领域 Agent,覆盖企业服务、生活、办公等各个场景。
其中,浏览器作为覆盖最广的「超级入口」,是连接多场景、整合多能力的枢纽。参考夸克的逻辑和路径,腾讯在 AI 时代依然深不可测。
为何国内国外科技公司都将目光集中在浏览器?这是一个比打造聊天工具更难更更杂的产品,最重要的是,浏览器并不是新东西。
实际上,浏览器作为信息分发的关键节点,天然适合承载 AI 的「任务引擎」功能:它既是用户获取信息的入口,又是处理信息的场景,更是连接各类服务的枢纽。
换言之,目前的 AI 水平还无法 100% 可靠地独立完成所有任务。 还是有大量的操作,需要我们自己完成,这时候如果需要一个能完成所有工作的统一环境,浏览器就是最佳承载。
浏览器是小产品,大生意。市场调研机构 Market.us 预测,全球 AI 浏览器市场将从 2024 年的 45 亿美元增长至 2034 年的约 768 亿美元。
不是浏览器重新变得重要,而是在 AI 时代,浏览器的价值要重估了。
老牌浏览器 AI 化,如何突破上限
AI 是一款产品,还是一种能力?
腾讯信服线负责人何毅进认为:「AI 大模型重塑信息服务,好用是核心竞争力」,回归需求本身,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用户面对互联网 庞杂且散落各处的信息,第一诉求仍是更高效的理解并使用,提高生产效率。
QQ 浏览器为例,全面 AI 化的速度很快,浏览器+智能体的定位,很快积累了用户口碑。对于既有 4 亿用户的老牌产品来说,这不是件容易的事。
QQ 浏览器可谓是「老树爆新芽」,作为一款已经运营 16 年的浏览器产品,在今年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改版,AI 无处不在。
比如,在浏览网页时,点击右上角云朵形状的 QBot 按钮,就会唤出一个 AI 工具箱,可以帮用户做网页总结、生成脑图、推荐相似网页,还能提供网页翻译等功能。
更重要的是,QQ 浏览器在交互方式上进行了根本性变革。
改版后的 QQ 浏览器主页之一就是 QBot——一个植入浏览器的 Chatbot。与传统搜索引擎不同,QBot 提供的是左右分屏的双重体验:左侧展示搜索内容,右侧展示 QBot 的回答,用户可以在右侧的对话窗口中进行多轮交互。
这种设计在各大浏览器厂商中,表现得还挺激进的,它让用户可以自行拖拽对话框大小,决定搜索和问答两种结果的主次关系。
这也是后来 Comet 选择的路线,Perplexity 搜索+问答能力,二者互补,而非割裂。
在搜索上,结合腾讯的优质内容生态,QQ 浏览器 AI Overview 大幅提升了在游戏、健康、娱乐、高考等领域搜索结果的质量。
前文提到,浏览器+智能体是接近类似万能框的存在,所以 QQ 浏览器也内置了「Agent 中心」,目前阶段上线的是「AI 下载助理」、「AI 更新助理」、「AI 财经助理」、「AI 高考通」、「AI 学术助理」等 5 个专业 Agent。
其中 AI 高考通 agent 已经快速出成绩,25 年 QQ 浏览器的高考累计服务 5000 万用户,生成数百万份志愿表,分析报告的准确率超 95%+,下载助理 agent 下载成功率 80%+。
全面 AI 化的 QQ 浏览器当然是腾讯信息入口卡位的重要一张牌面,但同时,对于原生应用的探索也没有停止。
据何毅进介绍,ima 这一 AI 工作台的想法,就是浏览器在思考信息如何能更好被大模型使用的角度产生的,产品团队希望将用户所需的各类丰富优质的零散信息和知识聚合起来,让大模型能高效的在搜读写全链路提效,打造用户个人的智能工具台。
AI 工具最大价值在于解决任务的能力,而这款产品展现出极强的个人助理属性。
如今,行业内的一个经典判断是,Chatbot 不是最好的产品形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聊天形态限制了上下文长度,并且用户往往不知道如何提问,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模型的智能。长期来看,越聪明的模型,越不需要跟人「对话」,AI 未来应该具备自动采集用户行为信息的能力,知道用户想要什么,并且还可以变得更加主动,也需要新的产品形态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
如果让模型可以阅读用户的「资料库」,无论是文档、音视频还是浏览器网页内容,这就有了更多的上下文 context,这样模型就会更懂用户了。ima 就是基于这个逻辑设计的。
半年多时间的运营,用户在 ima 贡献了超过 2000 万的公域知识库内容,形成了私域+公域丰富的知识库生态,提升了模型回答的可靠性。
因此获得更多专业人士的认可。许多高校教授通过 ima 建设个人教研知识库,成为自己备课以及和学生进行互动答疑、科研协作的平台。杭州钱江海关,则在 ima 主动创建了「进出境邮件智能服务」知识库,为办事群众搭建「千问千答」的 AI 服务。
但不论是 QQ 浏览器还是 ima,虽然展现出一定的 AI 解决问题能力,但现在只是刚刚起步,他们必须不断寻求上限的突破,才有可能未来真正扮演任务引擎,超级助理的角色。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技术资讯